首页 理论教育 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新的转型引擎

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新的转型引擎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足见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和发展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非同一般,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首次将创新驱动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

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新的转型引擎

201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简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

《纲要》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根本转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将“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作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部署之一,把“推进国家高新区按照发展高科技、培育新产业的方向转型升级”,以及“发展多种形式的先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发展研发设计、中试熟化、创业孵化、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各类科技服务”列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八大战略任务,并专门将发展众创空间、孵化培育创新型小微企业等加以详细阐述。足见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和发展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作用非同一般,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一)形成创新驱动实践载体,建立高效创新支撑体系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强调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次将创新驱动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

201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的专业化、市场化改革。这对于发挥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两大系统集成与对接功能的科技创新载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随后,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和“双创”,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2015.3)、《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5.6)、《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2016.5)等一系列战略性、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对具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行了部署。在这些文件中都涉及了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和发展。

(二)推进高新区转型升级,打造创新示范引领高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2012.9)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国科发火[2011]259号),组织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

科技部2013年3月发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3.3),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以更强大的创新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了五大发展目标,即通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三类园区”的建设,通过“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和“科技服务体系火炬创新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加强、先进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通过实施进一步探索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率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六项重点任务,促进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方案的完成。

该行动方案指出,“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国家高新区要承担重任、抢抓机遇;要抓住时机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成长,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核心作用。”

(三)实施创新创业新政策,打造创新创业“众创空间”(www.xing528.com)

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中央文件第一次提到“众创空间”,2017年至今,2年多时间里,国家层面已经连续发文20多个,大力引导、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署实施双创战略。

2015年2月,科技部发文指出,以构建“众创空间”为载体,有效整合资源,集成落实政策,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到中国经济转型和保增长的“双引擎”之一的高度,显示出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重视,以及创新创业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同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部署“众创空间”载体建设战略,支持大众创新创业,提出要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并制定了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又具备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等特点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这个指导意见成为“众创空间”载体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随后,2015年6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5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发布《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发文密度如此之高,可见双创战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016年2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门部署建设双创基地发展众创空间,从三个方面部署建设新型创业创新平台:

一是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推动各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双创基地,选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通过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产学研用贯通的众创空间,促进制造业增效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将闲置厂房仓库等改造为双创基地和众创空间,对办公用房、水电、网络等设施费用给予补助。引导和鼓励天使投资、创投基金等入驻双创基地和众创空间,选择金融机构试点开展投贷联动融资服务。

三是落实研发仪器设备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改革完善创新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支持科技人员到双创基地和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对其创业项目知识产权申请、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给予政策扶持。

(四)推动专业化、高端化和国际化,构建“双创”生态系统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更大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新动能,还能够增加就业岗位,为化解过剩产能创造条件。通过建设双创基地、发展众创空间,可以进一步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对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的定义,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的统称。这类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了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科技部也一再强调,众创空间绝不是大兴土木的房地产建设,而是在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

伴随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型企业对于孵化器专业化服务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孵化器也开始向专业化方向不断迈进。专业技术孵化器得到较好较快发展,2015年,中国专业孵化器数量已经占全部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的近一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