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区最早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瓦里安公司通过向斯坦福大学租借7.5%的校园土地用来发展高科技,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之后科技园不断发展成为世界高科技的“摇篮”,成为举世闻名的硅谷。此后,世界各国为了发展本国高科技产业,竞相模仿硅谷的发展模式,纷纷成立了不同形式的科技园区。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建设科技园区的热潮,科技园区从美国逐渐扩散到全世界,成为各国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纵观世界科技园区发展的历程,起源于美国并扩散到全世界,科技园区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
(一)初步发展阶段(1951―1980年)
科技园区起源于美国,后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效仿,分别成立相似的科技创新载体。1951年建立的斯坦福研究园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园区,也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高科技重镇硅谷的前身。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些研究实验室分化出的新公司集聚在128公路附近,后来,在MIT和美国联邦政府资助下,“128公路”成为美国著名的高技术区,也是闻名世界的电子工业中心,被誉为“美国的高技术高速公路”。之后1957年,前苏联成立了闻名遐迩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现已发展成俄罗斯最大的科技产业园。196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开始注重本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积极建设筑波科学城。1969年,在时任巴黎矿业学校校长皮埃尔·拉菲特教授的倡议和推动下,成立了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协会,并筹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高水平的国际化科技园区,是法国乃至欧洲最大的科技园区之一。紧接着在1972年,英国在赫利奥·瓦特建立了第一个科技园,在1975年又建立了剑桥科技园,现发展成世界公认的最重要技术中心之一。之后亚洲新兴国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陆续开始推动本国科技园区的建设,例如韩国效仿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了大德科技园,大德科技园也是亚洲最大的产、学、研综合园区之一。
科技创新载体的初步发展阶段,科学园区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这一阶段属于摸索阶段,故发展模式比较单一,除了斯坦福工业园区、剑桥工业园等少数科技园区成效显著外,其他科技园尚未发挥成效,因此,科技创新载体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且这一阶段科技园的建立,大多都是效仿硅谷的发展模式。
(二)快速发展阶段(1980―1990年)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第三次工业革命所推动的科学技术进步对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硅谷等欧美国家科技园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引起世界各国纷纷推动本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各类型的科技园区也从早期的发达国家开始扩散到世界各国,成为推动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建设科技园区的热潮。
到1989年年底,美国已成立了141个科技园区[2],科技创新载体数量和质量远超其他国家,其中以斯坦福研究园区为起点发展成世界高科技重镇硅谷,128公路高技术区和北卡三角科技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成为世界级科技园区。加拿大也建立了9个科技园区。1980年以后,欧洲发达国家科技园区迅猛发展(见表3-1),科技园区蓬勃兴起。法国在里昂、马赛、波尔多和图兹堡等地区建立了科技园。英国在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爱丁堡、史特灵等地区建立了高科技园区,并发展成了苏格兰高科技区。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德国高科技园区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到1983年才创建了第一个科技园区——西柏林革新与创业中心,但发展速度较快,到1990年已经建立了70多个科技园区。另外,包括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其他西欧国家也相继建成科技园区。在同一阶段,以亚洲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世界发展高科技的热潮,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推动本国科学园区的建设,我国台湾地区1980年建立了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加坡1984年建立了新加坡科学园,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也分别建立起类似的高新科技园区。(www.xing528.com)
表3-1 1980―1985年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科技园区数量
资料来源:王瑞明主编.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这一阶段,发达国家科技园区数量迅速增长,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投入科技园区的建设,全球科技园区的分布逐渐从欧美发达国家扩散到发展中国家,科技园区的发展对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稳定发展时期(1990年以后)
1990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园区建设在新兴经济体中兴起。东亚地区则是科技园区成长最快的地区之一,1980年,东亚地区只有2个科技园区,在政府规划和推动下,到1997年,东亚科技园区发展到高达171个。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对推动台湾地区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到1990年,又成立了台南科技园区。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成立了本土科技园区。我国也在1985年7月成立了内地第一个科技园区——深圳科技工业园,1988年5月,中央政府批准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建立北京市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之后,在武汉、上海、南京、沈阳等十几个城市纷纷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国家科委统一科技园区的名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公布了首批名单及配套政策。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掀起了成立科技园区的热潮,全球科技园区成井喷式发展。
1990年以后,全球科技园区数量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本国科技园区的建设,科技园区在全球范围内分布,成为推动各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