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县的岗地低丘面积高达604 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5.84%;旱地107400 亩,占全部可耕面积758300 亩的14.17%,还有355 平方千米的草洲和250 平方千米的湖泊,发展农副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品多质优,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改革开放前,供销社是农村市场的唯一流通组织,是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唯一流通渠道。20 世纪50 年代农村的粮棉油麻中药材等产品,都是供销社独家经营。20 世纪60 年代先后将粮食、油脂、畜禽业、水产品等农产品划出由粮食、商业、水产等等单位经营。供销社遵照中央提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坚持先发展后收购的原则,积极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和开展农副产品收购业务。随着农村生产发展,供销合作社的收购业务也同步增长。按全国总社的财务核算制度规定每年从利润中提取8%用于扶持多种经营的发展。到1985 年止共投入扶持资金84.5 万元,其中县社35.6 万元,棉麻、茶果和基层社扶持基地建设48.9 万元。先后从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市引进优质高产的良种棉花、黄花、柑桔、茶叶、簿荷等品种的种籽和种苗扶持农户种植,聘请当地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农20 人,少则2-3 年,多则5-6 年传带种植技术。在主要产地,采取蹲点带面的方法,深入生产,参加劳动,传授技术,以老带新,同时利用县社职工学校有利条件,多次举办专业培训班,聘请农科院教授专家授课等,使我县多种经营生产得到稳步快速发展。到1983 年末全县有茶叶基地17 个,面积3660 亩,年产量2500 担;棉花7400 亩总产15000 担;黄花基地75个,面积2700 亩,总产1200 担;蔓荆子10000 亩,总产120000 斤;荞头12000担,瓜子7000 亩,总产100 余万斤;还有苎麻、油桐、马蹄(荸荠)、木籽等众多产品。当年收购棉花7964 万公斤,瓜子95 万斤,油料7142 担,茶叶297 担,黄花13503 公斤,中药材2218 担,荞头、黄花、蔓荆子的面积产量为全省之最,蔓荆子为全国第一位,当年农副产品收购总额818 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深入扩大,农副产品除棉花外全部取消了派购和定购政策,一切产品由市场供求决定交易,多种商业参与农副产品购销活动。在国营商业,乡镇企业,个体和社会中介商贩,省内的省外的都纷纷参与竞争的情况下,供销合作社传统的农副产品收购处于不利的地位,失去了优势,面临生存发展的危机。供销合作社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和办法,除继续巩固提高棉花这一块外,积极开辟新资源和新市场。各单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大搞农副产品经营活动,联圩、昌邑、大塘、樵舍和溪霞、生米,望城、西山等基层社,开展了稻谷、花生、稻草、苎麻等业务,调往紧缺的广西、福建、广东和省内赣州市场。1991 年收购棉花9686 万公斤,稻谷2006 万公斤,瓜子202 万公斤,油料6960担,茶叶132 担,黄花菜2064 公斤,完成农副产品购进925 万元。但从1992 年开始,因多种商业多个部门利用各种方法参与市场之争,加上供销合作社自身的经营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后,收购部的收购资源日益减少,经营艰难,利薄而又缺少资金等因素,基层社职工都不愿承包这一业务。(www.xing528.com)
全县除棉花由县棉麻公司,溪霞、大塘供销合作社坚持外购外销的中介业务外,其他农副产品收购业务基本停止运转,原基层社搞农副产品收购大部分职工下岗,都改行自找出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