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涵对接:促进中印发展共赢的关键

内涵对接:促进中印发展共赢的关键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中印双方都有不少学者认为“季风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是一对竞争性概念,但事实上中印两国的发展能够实现互补互利,实现互补互利的前提之一是概念的对接和融合。但在概念对接的具体方面,中印双方必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内涵对接:促进中印发展共赢的关键

尽管中印双方都有不少学者认为“季风计划”与“一带一路”倡议是一对竞争性概念,但事实上中印两国的发展能够实现互补互利,实现互补互利的前提之一是概念的对接和融合。中印双方都应该防止由于概念的误读而造成概念的冲突。“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季风计划”“香料之路”“东进政策”等倡议或计划在结构上和本质上并非相互对抗,能够实现概念对接和概念融合。尽管这些概念曾经都有固定路线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和历史轨迹与空间范畴,但就当代而言,它们更多的是一种现代意义的发展符号。中印传承和发扬这些蕴含着“和平友谊、交往和繁荣”精神的发展符号,有助于双方在亚洲精神和东方文化的共识下寻找契合点。印度国家海事基金会的格普雷特·库拉纳(Gurpreet S.Khurana)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季风计划”“香料之路”等计划“标志着复兴亚洲历史海洋遗产、传统和实践,这些计划是亚洲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佐证,也可以为整合具有差异的印太(Indo-Pacific)区域做出贡献”。他同时强调,“特别是‘一带一路’,将在经济上整合亚洲,增强相互依赖,有助于区域稳定”。[35]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够包容“季风计划”,而“季风计划”也不应排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但在概念对接的具体方面,中印双方必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特别是在印度对加入“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犹豫不决”的背景下,中印若试图寻求概念层次的对接和融合,中国需要照顾和体谅印度的敏感心理。的确应看到“季风计划”的双重性:一方面,它希望建立一种实际联系;另一方面,也应尊重古老的印度文明。[36]印度希望在心理和认同层面获得中国更多的重视,希望环印度洋地区国家也能像重视海上丝绸之路一样,重视印度的“季风计划”。例如,印度也曾提出过“棉布之路”计划。印度学者认为“棉布之路”与“丝绸之路”应该具有相同的历史重要性。丝绸并不是古丝绸之路上唯一的商品,棉布作为这条古贸易路线的另一种商品不应被长期忽视。在古丝绸之路上,中国作为起点,向外输出丝绸;而在反方向,印度作为起点,向中国输出棉布。但是在现代,各国很少知道印度生产的棉布在中国的消费情况。这反映出印度明显的“心理落差”。

从文化与历史层面来看,东南亚地区恰是中印两大文明的交汇地。自古以来,两大文明在东南亚友好相处,成为东南亚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交后,中印两国在环印度洋地区也屡有意义深远的战略性合作。例如,20世纪50年代,两国协同推进印支问题的解决,共同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国际关系,携手共推万隆会议,形成亚非合作“十点共识”;如今,中印又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展开能源与基建合作,在非洲东海岸展开印度洋反海盗合作;2013年以来,两国领导人还正式倡导推进“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www.xing528.com)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季风计划”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遗产,都是亚洲人民历史文化自豪感的源泉,都是亚非欧各国间友好合作的纽带,[37]因此我们需要运用东方智慧将两个内涵和功能都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概念进行有效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季风计划”的精神是相通的,如果秉持和平友好、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可将两者置于亚洲和平发展的新思路之下,为亚洲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