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之际,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的印度,也在悄然酝酿着深化环印度洋地区互利合作的新平台——“季风计划”。两个古老而勃兴的东方大国,几乎同时开启了地区合作新征程。
早在几年前的印度国大党执政时期,这一计划就开始酝酿。当时,负责印度海外侨民、人力资源开发事务的国务部长沙希·塔罗尔曾多次提及“印度洋共同体”理念。[23]后来,“拉吉夫·甘地中心”的研究人员据此进行课题研究,并最终冠名为“季风计划”。该课题完成之时恰逢印度政府换届,胸怀强国抱负的莫迪政府很快注意到了这一计划。
“季风计划”最早在2014年9月作出,因为古代印度水手通过季风航行在印度洋上,在各个区域进行贸易,传播文化。如今的范围划定区域是从东非到阿拉伯半岛,到印度次大陆、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国家,在横跨印度洋的整个区域内进行经济协调。(www.xing528.com)
实际上,在“季风计划”亮相前,印度就一直在环印度洋地区推动着类似的合作机制。1997年,在印度的推动下,成立了“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2013年整合为“环印度洋联盟”)[24],南亚、西亚、东南亚、大洋洲、东非、南非等20个环印度洋国家加入了该组织;同年印度还推动成立了“环孟加拉湾经合组织”;2008年,印度又主导成立了“印度洋海军论坛”。印度这一系列动作的目的都是提升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主导权和影响力。
2014年3月莫迪访问印度洋三个岛国毛里求斯、塞舌尔和斯里兰卡时主要讨论了“季风计划”这个话题,除了加强经贸合作之外,还希望印度洋周边国家推动航行自由。莫迪的印度洋岛国之行被看作是印度拉开的“季风计划”的序幕。随后印度外交秘书苏贾塔·辛格和文化秘书拉文达·辛格专门召开特别会议,商议如何明确“季风计划”的具体内容,“季风计划”被印度媒体称为从单一的文化项目转向具有战略规划特征的复合项目。[25]2014年11月17日,印度在曾经的香料贸易中心科钦(Kochi)召开主题为“印度洋区域:印度的文化景观和海上贸易航路”会议。会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季风计划”和印度洋地区的现有数据库,二是印度洋海洋文化景观。在会议开幕式上,印度文化秘书拉文达·辛格在致辞中强调,“生产性劳动、天文学、航海学、船舶制造、港口建设、沿岸文化景观、移民和移民社区都将成为‘季风计划’的内容”。2015年3月9日,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政府提出的“季风计划”涉及39个印度洋国家。印度文化部、旅游部(独立主持部务)、民航部国务部长玛赫希·夏尔马(Mahesh Sharma)在国会指出,这39个国家涵盖巴林、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埃及、伊拉克、毛里求斯、新加坡、泰国、也门、南非、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26]这是印度官方资料第一次显示,“季风计划”也包括中国,虽然中国并非地理意义上的印度洋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