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主要是欧亚板块投射到印度洋的一块陆地,是亚洲的一个次区域(subregion),泛指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地域,有时亦包括东西部邻近的周边国家,总面积达495万平方千米(含阿富汗)。从测绘学角度来看,南亚以印度板块为主体,从海平面升起成为印度次大陆及兴都库什地区。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亚的,从西到东,有西亚、中亚、东亚、东南亚及印度洋。南亚次大陆有16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域,但同时也是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于政治及宗教上的差别,当地的政局都不太稳定。印度和巴基斯坦亦因为这些原因而多次开战,孟加拉国、尼泊尔和斯里兰卡境内也因宗教冲突和政治斗争而不平静。整体来说该区域只有不丹和马尔代夫政局比较稳定。
南亚七国山水相连,在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同属于发展中国家。该地区七国,不丹、孟加拉国、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而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总产值的2%。此外,各国间边界纠纷、种族骚乱、河水分配、移民等问题不时引起国家间的紧张对峙,使整个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由于“南南合作”的呼声不断高涨,地区合作作为一种集体自力更生的形式,在其他地区已显示出优越性。在这种情况下,南亚各国领导人认识到,南亚区域合作可以增进各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有助于缓和本地区的局势,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1]
南亚区域合作的主张是已故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于1980年提出来的。这一倡议得到了其他六个南亚国家的重视和积极响应。1981年4月,七国外交秘书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认为区域合作和集体自力更生对于南亚各国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会议确定了乡村发展、农业、人口控制、通讯和气象五个合作领域。
1985年12月8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举行的第一次南亚七国首脑会议上,七国领导人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把分歧抛在一边,正式宣告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它的诞生标志着南亚区域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南南合作”注入了新的血液。[2]联盟总部设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3](www.xing528.com)
首次首脑会议,七国代表一致通过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发表了《达卡宣言》。这充分反映了七国领导人为加速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望。[4]根据宪章,联盟的性质是一个非政治性集团组织。
南盟的宗旨是:促进南亚各国人民的福祉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加快区域内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每个人提供过上体面生活和实现全部潜能的机会;促进和加强南亚国家集体自力更生;促进相互信任和理解及对彼此问题的了解;促进在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领域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支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国际论坛上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加强彼此合作;与具有类似目标和宗旨的国际及地区组织进行合作。[5]
《南盟宪章》特别规定了南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各级机构应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做出决定;[6]不审议双边和有争议的问题;③联盟框架内的合作应在尊重主权平等、领土完整、政治独立、不干涉别国内政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④联盟合作不应取代双边和多边合作,而是对其进行补充;⑤联盟合作不应与双边和多边义务相抵触。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