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经过了逐步发展的漫长过程。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远航南海和印度洋,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后返航。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魏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自广州启航,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唐朝时期,在已有路线上进一步开拓,抵印度南部后,沿半岛西岸北上,再沿海岸线西行直达波斯湾,从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西南行可到非洲东岸。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规模、影响空前,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前往阿拉伯世界及亚非其他国家,主要港口为交趾、占城、真腊、蒲甘、勃泥、三佛齐、大食、层拔等。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官方鼓励海外贸易发展的鼎盛时期,波斯(伊朗)当时在中国与欧洲陆上和海上丝绸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中转枢纽作用,经红海、苏伊士地峡、地中海辐射欧洲的贸易航线仍然不是很发达。1405年至1433年的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的港口,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向一个高潮,而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另一个高潮是开辟了从南海出发经菲律宾马尼拉最终到墨西哥的南美航线。清朝从海禁、解禁并最终走向闭关锁国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凋零和陆上丝绸之路的没落。[2]
综合历代的发展历程来看,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第二条是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第三条是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3]坦率地讲,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主要以帆船作为交通工具,而古时帆船以季风为主要动力,容易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航线、到达港口有限,但现代船舶以柴油为动力,便可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通达世界各个港口。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传承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依托东洋航线、南洋航线、西洋航线,抵达五大洲、四大洋的各个港口,编织起国际贸易网络。与此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www.xing528.com)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4](以下或简称《愿景与行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中国同东盟已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及大洋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合作经济带,形成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目的的长期目标。
综合而言,由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观念升级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覆盖范围更广,贸易伙伴、贸易内容与贸易制度等方面都远超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