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被分为两类,一类由富裕的、工业化的发达国家(DC)组成,另一类则包括贫穷的、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国家(LDC)。第一类国家广泛使用现代的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而第二类国家却主要使用过时的生产技术。发达国家的富裕根源于它们的产业和技术优势。19世纪以来,如何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赶超发达国家成为摆在欠发达国家政治领导人和知识分子面前的紧迫课题(Gerschenkron,1962;Lal,198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欠发达国家的政府采取多种政策措施,力图实现国民经济的工业化。然而,到目前为止,只有东亚少数几个经济体确实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并且趋向收敛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
我认为大多数欠发达国家没有能够成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主要根源于它们的政府采取了不适当的发展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的政府都执行了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然而,一个经济的最优产业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政府所要优先发展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通常是不符合该经济的比较优势的,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于是,为了支持不具备自生能力的企业,政府就在国际贸易、金融部门和劳动市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扭曲措施。通过扭曲措施,虽然可能在发展中经济建立资本密集型产业,但是却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当、寻租活动猖獗、宏观经济不稳定等,使经济的效率低下。结果,收敛的目标未能实现。欠发达国家政府应该以促进要素禀赋的结构升级为目标,而不是以结构/技术的升级为目标。因为一旦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利润动机和竞争压力就会驱使企业自发地进行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意味着资本(无论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积累比劳动和自然资源的增长更快。资本积累取决于经济剩余(或者说是利润),以及国民经济的储蓄倾向。如果欠发达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产业,那么就会有最大可能的经济剩余和最高的储蓄倾向,从而最大可能地进行要素禀赋结构升级。遵循这一发展战略,欠发达国家能够取得比发达国家更快速的要素禀赋、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实现收敛。企业的产业和技术选择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相对价格,因此,只有当国民经济的价格结构能够反映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相对丰裕度的时候,企业才能够根据比较优势选择自己的产业和技术。而只有当价格是由竞争性市场决定的时候,价格结构才能反映每一个要素的相对丰裕度。因此,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职能是维持市场的良好运转。
……(www.xing528.com)
在任何经济中政府本身是最重要的制度。它的经济政策决定了国民经济中企业面对的宏观激励结构。为了解释欠发达国家在收敛方面的成功或失败,我将分析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并将它们概括为不同的发展战略。我将发展战略大概分为两个不同的大类;①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该战略试图鼓励企业在选择其产业和技术时,忽视现有的比较优势;②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该战略尝试促使企业按照经济中的现存比较优势选择产业和技术。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一贯而不修改地遵循上述任一发展战略。然而,有些国家偏向于某个发展战略而成为该战略的典型。当然,遵循某种战略的国家后来也可能放弃该战略。战略转换为我们深入分析战略影响提供了好机会。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