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近年来,根肿病在全国油菜主产区危害日益严重,云南多个油菜主产区都不同程度遭受根肿病的危害,发病区域逐步扩大且病害程度日益严重,造成油菜产量的减产和品质的下降,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已成为制约油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带菌土壤和病株残体是根肿病主要的侵染源,土壤中以休眠孢子的形式存活。油菜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加剧了根肿病的传播和扩散。此外,根肿病休眠孢子还能附着在种子表面进行远距离传播。针对根肿病对油菜生产造成的影响,生产上需采取措施进行病害的防控以减轻危害。
1. 油菜根肿病为害特点
油菜感染根肿病后,植株的地上部分在午后表现出萎蔫缺水症状,地下部分根据发病程度不同,在主根形成根瘤或须根上形成数目和大小不一的根瘤,严重发病时表现为主根形成大根瘤,初期光滑,后期渐变粗糙并龟裂腐烂。
2. 油菜根肿病发生规律
主要以休眠孢子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在适宜条件下土壤中的休眠孢子发芽增殖并侵染根毛,诱导细胞异常生长,形成大量根瘤,根瘤腐烂后休眠孢子释放到土壤中并能存活很多年。最适发病温度为23~26 ℃,低于14℃基本不发病,高于30℃发病率降低。适宜的发病条件为弱酸性,适宜pH值为5.4~6.5,土壤pH值大于7.2时发病减轻。土壤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利于发病。此外,土壤中根肿病休眠孢子的密度与发病率密切相关,休眠孢子浓度为1×104~1×108个/克土时,病情指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加。
3. 油菜根肿病防治技术
油菜根肿病的防控以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
(1)选用根肿病抗病油菜品种
抗病育种是解决根肿病危害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根肿病抗性具有生理小种特异性,因此生产上宜选择对当地生理小种具有抗性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在引种前应先进行试种,对品种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进行鉴定和评价。
(2)合理轮作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多年轮作可减轻根肿病害。避免水旱轮作,水旱轮作会加速土壤中根肿病菌的扩散并加重病害。
(3)适当推迟播期
油菜根肿病苗期危害严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对产量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尽量推迟播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害。随着播期推迟油菜出苗后的气温相应降低,根肿病休眠孢子萌发及侵染受到抑制从而减轻发病。
(4)农机具的消毒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机具的混杂使用加大了根肿病蔓延的风险。因此,农机具在发病田块使用后有必要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式为使用15%的生石灰水进行消毒。(www.xing528.com)
(5)苗床消毒
在种植模式为育苗移栽的地区,应优先选择无根肿菌的苗床进行育苗。若确需在根肿病发病区育苗时,整地时可在苗床上撒施生石灰,并使用犁耙拌匀;播种前使用多菌灵或氰霜唑等药剂按配比浓度稀释后喷施苗床进行消毒。
适宜的土壤湿度是根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整地时宜采取深开沟、除草等农业措施降低土壤湿度。
在发病田块进行油菜种植时,在整地时可增施生石灰以降低土壤的酸度。根据土壤的pH值施用适量的生石灰,每亩均匀撒施100~150千克生石灰,并通过农机具翻耕拌匀。
(7)种子处理
根肿菌不会定殖到种子内,但收获时种子表面可能携带病原并随着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因此,尽量避免使用发病区生产的种子以降低发病的风险。为防止种子带菌可能对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和根肿病的跨区域传播,生产中可对种子预处理以去除表面的根肿病原进行防控。具体方式有:①浸种:油菜种子播种前用55℃的温水浸种20分钟,浸种处理后及时晾干备用。②拌种:根肿病防控药剂按照比例稀释后进行药剂拌种,晾干后播种。③种子包衣:种子包衣剂通过将农药、微肥、生长调节剂等包裹在种子表面并固化成种衣,播种后缓慢释放以起到病害防控的作用。生产上可采用15%氟啶胺包衣剂防治根肿病,按包衣比1∶50~1∶100制成包衣种子。
(8)化学防治
使用百菌清、科佳或福帅得等药剂按稀释比率兑水后喷施,对土壤进行消毒;移栽时药剂灌根或直播后二叶一心时灌根处理可有效防治根肿病。
(9)生物防治
油菜出苗后,芽孢杆菌生物制剂等按比例稀释后浇塘。
(10)田间残株处理
在生长季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田间病株残体及时清除,集中处理,采用生石灰进行腐熟,防止病菌随雨水、灌溉扩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