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以腾冲市界头镇为代表的低纬高原水稻—油菜水旱轮作茬口紧张、养分不平衡、病虫害严重、生产效益低问题,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建立扣种稀植培育幼壮苗、免耕移栽、综合防控病虫害的稻后油菜免耕移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100亩连片种植,平均亩产量195.8千克、亩产值881.1元、亩纯收益623.1元的显著效果。
1. 主要技术内容
(1)品种选择
稻后油菜存在茬口矛盾,加之界头镇森林覆盖好、油菜生长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根肿病和菌核病等病害时有发生,宜选用早熟(生育期180天以内)、抗病性强的优质(含油量≥43%、芥酸含量≤3%,硫甙含量≤30微摩尔/克)油菜品种。
(2)壮苗培育
苗床地选择与培肥: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肥力高,交通便利,近两年来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田)块育苗。清除苗床地杂草后深翻,1.2米开墒,结合土表平整,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200千克,氮、磷、钾含量各10%的三元复合肥30千克作为底肥培肥苗床。
适时扣种稀播:最佳播种时间为9月22—28日,移栽苗龄控制在30天以内。
苗床管理:油菜出苗至子叶平展,用辛硫磷或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跳甲1次,出苗15天,尿素2~3千克/亩兑水浇施提苗,3片真叶定苗,留苗密度150株/平方米。
(3)免耕早栽
水稻收获后,清理排灌沟。播种前一天,开沟分墒,墒宽1.5米。10月25日左右(苗龄25~30天)移栽。拉线宽行条栽,行距60~70厘米,株距25~30厘米,移栽密度每亩4000株。
(4)科学施肥
增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亩),控制化肥用量(总化肥用量控制尿素45~50千克/亩、普钙30~35千克/亩、硫酸钾8~12千克/亩、硼砂2千克/亩)。其中,移栽时,将全部农家肥、普钙、硫酸钾、硼砂和1/3的尿素混合施作种肥;移栽后10~12天,尿素5~7千克/亩兑水浇施提苗(可用人粪尿或沼液替代,下同);移栽后25~28天,尿素8~10千克/亩兑水浇施二次提苗;移栽后45~50天,结合除草,追施15~20千克/亩尿素作为蕾薹肥。
对于缺硼土壤,在抽薹期、现蕾期、初花期各用100倍硼液叶面追施;为促进油菜籽粒充实,提高千粒重,应花角期结合药物防治蚜虫,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2~3次。(www.xing528.com)
(5)大田管理
移栽后5~7天应及时选用嫩壮苗添补和更换缺塘、损伤幼苗。油菜抽薹至苗高40厘米,应打薹封顶,促进分枝生长。花期放蜂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春节前视墒情灌水1~2次,春季后(油菜花角期)每20~25天灌水1次。
(6)病虫害防控
以农业、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无公害生产,优化产品质量。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腾冲市界头镇主要虫害为蚜虫、主要病害为根肿病,生产上主要针对这两种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余病虫害基本不发生,不影响油菜生产,不做防治。
蚜虫防控:清除田间及埂边杂草,减少寄主;黄牌诱杀;以村为单位人工养殖蚜茧蜂,在蚜虫繁殖高峰期放飞蚜茧蜂;交替使用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三氯氟氰菊酯等农药统防统治。
根肿病防控:选择无病地块(近几年无十字花科作物种植)培育壮苗;实行轮作。大田进行油菜与小麦轮作;田间注意开沟排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株,并加石灰覆盖深埋;发病田块在油菜三叶期用敌克松500倍液、TH88300倍液、菌毒清200倍液、复方多菌灵600倍液,每10天灌根1次,连续防治2~4次。
(7)适时收获
全田植株2/3的角果现黄,是油菜收获的最佳时期,此时收获能获得油菜最高含油量和最高产量。
2. 应用效果与前景分析
2014—2015年,利用本技术建设的集成示范样板,经腾冲市农业局组织专家田间测产验收,实现百亩平均亩产量195.8千克的连片高产,亩产值达到881.1元,不含劳动力投入的每亩生产成本合计258元,每亩生产效益达到623.1元。与周边非示范区平均亩产167.5千克比较,亩增产28.3千克。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退耕还林后森林覆盖率上升,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川等我国南方水稻产区,特别是江边河谷地区,均存在与界头镇类似的自然气候条件。这些产区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休闲农业的过程中,油菜是冬春季节的首选作物。但是,提高油菜生产的比较效益,是调动农户发展油菜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本技术可为这些产区发展油菜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