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此,在“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油料作物育种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转录组测序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绘制了2张甘蓝型油菜高密度SNP图谱;对油菜千粒重、花期、生育期与含油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获得丰富的大小籽粒间、根肿菌侵染与否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与AGPase基因过表达株系。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育种实践。
对农作物开展的品种改良与育种工作大致可划分为3个主要阶段。作物育种1.0阶段,先民们凭肉眼观察作物表型变异可选育出具有广泛表型变异的地方农家品种。作物育种2.0阶段,职业育种家凭借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应用田间统计学与数量遗传学开展自交与杂交育种实验,选育现代栽培品种。以上两个阶段,育种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20世纪末至今,伴随现代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与芯片平台的发展,人类逐步迈入了基于基因/QTL连锁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复杂农艺性状基因功能解析的育种3.0阶段。此阶段育种技术的艺术色彩逐渐淡去,实验室应用基础研究广泛参与到育种实践中,为育种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转基因等技术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性状选择与导入效率,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精准高效选育绿色、高产、高抗、优质的品种。为此,在“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食用油料作物育种与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转录组测序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绘制了2张甘蓝型油菜高密度SNP图谱;对油菜千粒重、花期、生育期与含油量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获得丰富的大小籽粒间、根肿菌侵染与否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与AGPase基因过表达株系。部分研究成果已应用于育种实践。(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