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无限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无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国家被迫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订立城下之盟,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关于经济重建的苛刻条件。因此,欧洲处理货币金融危机的经验对亚洲国家具有深刻的启示。通过区域性货币合作而设立亚洲防范金融风险基金,防范和化解货币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亚洲国家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三)美元霸权,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美元霸权代表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国际债券的发行币种以欧元和美元为主。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无限

(一)亚洲暂时不具备货币统一的条件

亚洲开发银行在2006年3月发布亚洲货币单位,并发行以亚洲货币单位计价的债券。对于贸易、投资领域合作日益紧密的亚洲经济来说,这是进一步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一次大胆尝试。2006年初,时任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亚洲的长期目标应当是建立一个流通单一货币的货币同盟,特别是东亚地区,应当努力实现形成货币联盟的长远目标。虽然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等有关亚洲人士多次表示要发行亚洲的货币,但是,由于亚洲国家间存在着以下问题,“亚元”诞生只是亚洲的长期目标。

1.亚洲国家间存在着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

近几十年以来,亚洲经济在全球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和日本一跃而成为全球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体,亚洲在引领全球市场经济向前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与这种作用不相称的是亚洲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美国与欧盟拥有着绝对的国际话语权,而亚洲则远远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经过对亚洲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对比研究和分析,亚洲地区转而将眼光聚焦于发展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以此来保证各国经济能够更安全、更有效地实现增长。欧盟成立之后所出现的欧元,让亚洲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看到了曙光,刺激亚洲各国迅速加快了促进金融合作的进程。与欧洲各国在金融贸易投资等实体交易方面相比,亚洲各国之间所展开的金融合作的密切程度也并不逊色。虽然最近亚洲经济的发展势头超过了全球其他地区,然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内部在收入、生活文化宗教、政治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尚有很大的差距,还未实现区域内部经济的均衡发展。世界上超过60%的贫困人口聚集在亚洲地区。从经济发展程度看,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属于经济和金融都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已经实现完全自由浮动,不过其余亚洲国家距离这种程度的金融自由化尚有一段距离。亚洲各国由地缘关系所引发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使得在亚洲建立与实体交易相匹配的货币金融合作体系成为一件较困难的事情。

2.创立“亚元”的条件尚未成熟

亚洲银行计划中的ACU只是为各国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共同标准,离真正意义上的“亚元”还相距甚远,按照目前的条件,“亚元”出台需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成员国货币汇率固定;第二,创立记账式货币凭证;第三,统一货币。就目前而言,创立亚洲单一货币条件还不成熟。

(二)设立亚洲防范金融危机基金的必要性

设立亚洲防范金融危机基金是亚洲国家防范和化解货币金融危机的需要。亚洲国家在1997—1998年的货币金融危机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倒退了十多年,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经济、金融遭受了打击。因此,如何通过区域性经济和金融合作,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是东亚国家在新世纪面临的迫切任务之一。亚洲(主要是东亚国家)经济占世界经济的1/3,亚洲国家持有的外汇储备占世界外汇储备的近2/3,但是如此强大坚实的经济后盾却依然无力应对金融危机的侵袭。不仅如此,当金融危机来临时,面对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投机炒家的蓄意攻击,一些国家的货币金融体系甚至根本没有能力进行预防及应对,最终只能接受被击垮的后果。

一些国家被迫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订立城下之盟,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关于经济重建的苛刻条件。结果货币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损失惨重。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还演变成了社会和政治危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都受到严重影响。然而,与亚洲国家1997年的货币金融危机相比,1992—1993年欧洲国家,包括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也都曾陷入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受到危机影响和冲击的欧洲国家在整个危机期间,却都一直能够进入国际私人资本市场,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化解货币金融危机对它们的负面影响。这一事实似乎说明,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欧洲国家取得了比较高的经济自主能力,银行危机没有转化为货币危机,并且危机的损害也被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货币金融危机问题。因此,欧洲处理货币金融危机的经验对亚洲国家具有深刻的启示。

1.金融危机短期内不会消失

在经济全球化中,单个国家经济上的强大并不能保证不受到货币金融危机的冲击。虽然美国是美元的宗主国,有健全的金融组织机构和监管体系,但是,对金融危机的产生也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的金融、经济,带来金融、经济和社会的动荡,同时金融危机波及世界各地,对当地的金融、经济和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由于美国和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所以亚洲必须进行区域性货币金融合作,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

2.加强区域性货币金融合作,防范金融危机

20世纪最后20年中的货币金融危机,其一大特点是,货币金融危机的传染性。货币金融危机一旦爆发,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国家的汇率就可能一泻千里,在一个国家出现这种情况后,危机就很可能从一个国家传染到另一个国家,甚至变成一场全球性的危机。对付货币金融危机的这种高速蔓延特点,仅仅靠一个国家自身的力量是没有办法阻止的。如果出现一个足够强大的地区性金融组织力量,就可能把危机局限在比较小的范围内,防止其蔓延,减轻危机对各个国家的危害程度,把危机化解于萌芽状态。一旦危机爆发,区域性的货币金融合作还可能成为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国家自救的依靠,再通过自身的力量,摆脱货币金融危机的后果和影响。

1997年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的爆发及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突出说明了亚洲实行区域性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区域性货币合作而设立亚洲防范金融风险基金,防范和化解货币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亚洲国家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

(三)美元霸权,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美元霸权代表了美国的核心利益。据BIS统计,2010年6月末,全球债券市场债券未清偿余额为89.28万亿美元,较2009年末下降5.2%。其中,在本国市场上发行的国内债券未清偿余额为63.71万亿美元,比2009年末下降1.0%;在境外市场上发行的国际债券未清偿余额为25.57万亿美元,比2009年末下降2.2%。国际债券的发行币种以欧元和美元为主。2010年6月末,以欧元和美元标价的国际债券未清偿余额分别占43.5%和40.0%。其他占比较大的货币是英镑(8.1%)、日元(2.8%)、瑞士法郎(1.4%)、加拿大元(1.3%)、澳大利亚元(1.1%)。从以上数据看出,全球资本流动基本上是以美元和欧元为货币计价单位,也就是说,美元和欧元基本垄断了国际货币的流通。

1.美元霸权的竞争对手是欧元

(1)美元霸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的原因:美元霸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元发行量的2/3在国际上流通。美国每年从货币发行中获得大量的铸币税收入——用印刷一张货币的成本获得短期与长期和纸币面值相同的物资占用。美国通过外贸进口大量的廉价生活必需品输出美元,然后通过发行国债方式低利率再将美元吸引回来,通过美元非经济发行使美元贬值掠夺别国财富,利用国内先进的科技水平、人力资源生产高精尖产品、航空产品、信息技术产品,控制世界科技高端市场和服务、贸易流通领域。(www.xing528.com)

(2)美国霸权世界的必要条件:控制世界公共产品。美国利用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在世界上占据统治地位。但控制世界靠实力——硬实力(军事)和软实力(科技、文化、经济等)的充分配合。美国目前绝对占有了两大世界公共产品:一是美元,二是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和互联网)。美国还在争取获得第三种世界公共产品——石油的掌控权。

美国的第一种公共产品——美元已经受到了欧元的侵蚀;美国的第二种世界产品——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正在美国政府的操纵下逐步形成,对美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信息收集渠道;而且美国一直在利用控制第三种世界公共产品——石油来打压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削弱欧共体的经济力量,稳定第一种世界公共产品——美元的国际地位。

2.控制石油资源,打压欧元

美国在找欧洲发展和欧元的软肋。十多年来欧元不断的强势地位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侵犯了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美元霸权地位。美国的天然盟友英国是欧盟成员国家,但不参加到欧元体系就是一个最好说明。如何打压欧元呢?美国从欧洲的石油资源、开采能力、交易货币和使用量,甚至是从战争上做文章。欧洲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只有英国和挪威,产量只是欧洲国家用量的1/4,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品来源于中东、俄罗斯、南美和中西亚地区。

3.美国不惜成本控制中东和中西亚的石油资源战略

(1)美国和部分海湾国家建立了长期相互依存的关系。

(2)经过战争控制阿富汗和伊拉克,花费近10000亿美元,死亡士兵2000多人,伤10000多人。与伊朗处于战争的边缘,叙利亚和也门深淊战争泥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战争和不稳定的状态中。

(3)与沙特科威特、也门、约旦等传统友好产油国进一步加强关系。

(4)进一步控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和里海、黑海周边石油。

4.操纵石油价格,促使欧洲国家生产成本上升

2007年,国际石油价格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升高了50%~70%,严重地打击了欧洲石油进口国,并迫使欧洲国家大量地储备石油,打击了欧元的国际地位。

5.中国借助美国霸权行为,发展经济

2017年,中国的GDP总量已经达到12万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增长14.2%,对外贸易继续呈现回稳向好态势。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贸易顺差2.87万亿元,收窄14.2%。中国的工业发展稳定增长,技术水平在逐步提高。要借助美国稳定美元霸权地位,打压欧洲经济发展和欧元的机会,发展自己。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基础上搞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人民币汇率制定仍要求美元的权重占主要地位。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全年,美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359.7亿美元,增长10.0%。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1303.7亿美元,增长12.8%,占美国出口总额的8.4%,提升了0.5个百分点;美国从中国进口5056.0亿美元,增长9.3%,占美国进口总额的21.6%,提升了0.4个百分点。美方贸易逆差3752.3亿美元,增长8.1%。中国商务部2017年10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8月,中国登记技术进出口合同9979份,合同总金额为379.6亿美元,增长4.5%。美国是中国第一大技术贸易伙伴。

美国财政部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超过1200亿美元,增至1.185万亿美元。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给两国都带来巨大的利益,美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廉价的生产和生活用品,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大量实惠,在经济和贸易上对美国大量“输血”。同时,中国又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是美国企业海外利润的主要来源地之一,维护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美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保持中美贸易的持续增长,中国要在稳定和美国的关系基础上,发展和其他国家的关系,壮大自己。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主要的国际贸易国家,利用和美国良好的经贸关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四)人民币升值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国际市场将目光聚焦于人民币是否升值,国内也十分重视这一核心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最终结果,经济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resscot和哈佛大学的Frank指出人民币应该升值,而另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undell和斯坦福大学的麦金农则认为,人民币汇率应该维持在当前水准。Mundell共提出12个因素,用以说明人民币不应该升值。他提出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最终阻碍经济发展的步伐;降低国内行业中企业赚取的利润,给就业带来较大的压力;使银行不良资产状况更加严重,增大政府推进金融改革的难度;外汇储备会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等。根据分析,一直以来,在国际市场中人民币币值未能实现其真正价值,如果人民币对美元适度升值25%左右,会对整个国际市场的经济发展与贸易交流有积极作用。

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考量是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出发的。因此,人民币适时适度升值是中国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需要,可以体现一种区域性的强势人民币政策。中国巨大的市场会更具吸引力,中国在亚洲和世界经济区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