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有效反映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效应与影响,针对这方面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发展,一体化理论的研究向投资、货币、财政等方面扩展,继而出现了有关投资、货币、财政一体化的理论。根据瓦伊纳的理论,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具有以下贸易效应。(二)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关税同盟的情形类似,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也可能存在于自由贸易区。

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有效反映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效应与影响,针对这方面理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一体化的典型形式是关税同盟,因此,很多学者把关税同盟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1950年,雅各布·瓦伊纳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被公认为是关税同盟理论的代表,该书为关税同盟福利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发展,一体化理论的研究向投资货币、财政等方面扩展,继而出现了有关投资、货币、财政一体化的理论。

(一)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的特征是不仅同盟内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而且各成员国对世界上的其他非成员国采取一致的关税壁垒。根据瓦伊纳的理论,这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具有以下贸易效应。

1.贸易创造效应

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指的是在关税同盟的内部取消了关税,进而实行自由贸易,关税同盟内成员国的国内成本高的产品被同盟内其他成员国成本低的产品替代,进而创造出新的贸易量。由于贸易在创造的过程中使得经济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了成员国国内的福利水平,这一经济影响称为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 Effect)。

2.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即当关税同盟在内部取消了关税,采用同盟国进口的较为昂贵的产品来取代原先从外部进口的比较便宜的产品,使得贸易伙伴从高效率的非成员国转向了低效率的成员国的过程。但是成本较高的成员国产品的价格低于成本低的非成员国的价格,此外,由于贸易在转移的过程中降低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导致了成员国国内的福利水平下降,这一经济影响称为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sion Effect)(见图3-1)。

图3-1 关税同盟的效应分析

在图3-1中,A、B、C分别代表三个国家,假设三国均为小国,都生产某一种产品,只存在关税一种贸易壁垒(假设其他贸易壁垒都关税化了)。纵轴P表示价格(假定价格中考虑了一切成本),横轴Q表示数量,SA和DA分别表示A国国内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PB、PC分别表示B、C两国国内的市场价格。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对B、C两国实行同等的关税政策,设对该商品征收从价税T,则组成同盟前,B国产品在A国的销售价格为PB+T,C国产品在A国的销售价格为PC+T。由于C国的生产效率高于B国,PC<PB,故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从C国进口产品,A国的国内市场价格为PC+T,A国生产量为OS0,需求量为OD0,进口量为S0 D0

设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A国取消对B国的关税壁垒,但A国对C国的关税保持不变,此时B国产品在A国的销售价格变为PB。由于PB<(PC+T),组成关税同盟后,A国从B国进口产品,A国国内的市场价格为PB,A国的生产量为OS1,需求量为OD1,进口量为S1 D1。与组成同盟前相比,A国的进口量增长了S1S0+D0 D1,进口量的增长过程即为贸易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A国的价格下降导致:①A国产量减少S1S0,生产者剩余减少A;②A国消费量增加D0 D1,消费者剩余增长a+b+c+d。总体来看,贸易创造导致A国福利水平增加b+c+d。

关税同盟的组建使得A国原从C国进口的S0 D0数量的商品转由B国进口,这就是贸易转移过程。组建同盟前,A国获得c+e的关税收入,而关税同盟的组建使得A国失去了这部分收入。可见,贸易转移使得A国福利水平减少c+e。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关税同盟通过贸易创造过程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而通过贸易转移过程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最终关税同盟对成员国A所带来的福利水平的变化方向取决于两种效应的比较。如图3-1所示,最终A国的福利变化取决于b+d与e的比较:

(1)当b+d>e时,即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这样就是可结盟的。

(2)当b+d<e时,即贸易转移效应大于贸易创造效应,这样就是不可结盟的。

(3)当b+d=e时,静态福利不变,结盟与否结果一样。

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提高了全球的资源配置效率,贸易转移效应降低了全球的资源配置效率,关税同盟对全球的福利影响亦是不确定的,不过,有些经济学家对关税同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关税同盟能够提高全球的福利水平。

综合来看,通过对关税同盟的静态福利效应分析以及可能带来的动态福利效应分析,我们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结盟前成员间关税税率越高,贸易创造效应越大,贸易转移效应越小。

(2)结盟与非结盟成员的壁垒少,自由度大,贸易创造效应大,贸易转移效应小。(www.xing528.com)

(3)进口需求弹性越大,结盟后价格下降幅度越大,贸易创造效应越大,贸易转移效应越小。

(4)关税同盟成员数越多,贸易创造效应越大,贸易转移效应越小。

(5)关税同盟能否真正实现,取决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效应。静态效应要看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的效应何者更大;动态效应是指结盟带来的规模经济、竞争力、投资规模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

(二)自由贸易区理论

与关税同盟的情形类似,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也可能存在于自由贸易区。但在组成自由贸易区时,成员国之间保持对非成员国产品的不同关税,从而产生了贸易偏转(trade deflection)的可能性,即区内某成员国向其他成员国出口产品的同时,从区外非成员国进口相同产品以代替本国产品满足国内需求的一种贸易流向。这使得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的作用机制和关税同盟中的作用机制有一定的差异(见图3-2)。

图3-2 自由贸易区的效应分析

在图3-2中,A、B代表两个国家,两国均为小国,均生产并进口同一产品,两国生产效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两国均只存在关税一种贸易壁垒,但A国对该产品的关税水平高于B国,设A国对该产品征收从价税TA,B国对该产品征收从价税TB;纵轴P表示价格,横轴Q表示数量;DA代表A国国内的需求曲线,SA代表A国国内的供给曲线;SA+B代表A、B两国总的产品供给曲线;DB代表B国国内的需求曲线,SB代表B国国内的供给曲线;PW代表世界市场价格水平。

组成自由贸易区前,A国国内市场价格为PW+TA,A国生产量为img,需求量为img,进口量为img;B国国内市场价格为PW+TB,生产量为img,消费量为img,进口量为img

(1)A国产量减少img,生产者剩余减少A;

(2)A国消费量增加img,消费者剩余增长a+b+c+d。

总体来看,贸易创造导致A国福利水平增加b+c+d。另外,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使得A国原从其他低成本国家进口的img数量的商品转由B国进口,这就是贸易转移过程。组建自由贸易区前,A国获得c+e的关税收入,而自由贸易区的组建使得A国失去了这部分收入。可见,贸易转移使得A国福利水平减少c+e,最终A国的福利变化取决于b+d与e的比较。

组成自由贸易区后,B国国内价格水平不变,但厂商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AB,故生产量为img(全部出口到A国,故img),产量增加img,需求量仍为img,进口量为img,进口量增加img。参与自由贸易区使得B国的消费者剩余不变,生产者剩余增加f,关税收入不变,B国总福利水平提高f。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贸易偏转的存在使得自由贸易区与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作用机制有所差别,自由贸易区导致的贸易创造并不必然优化资源配置。但贸易偏转所带来的从高效率非成员国进口的增加(图3-2中的img)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源配置。总体来看,图3-2中成员国福利水平的变化b+d+f-e大于图3-1中成员国福利水平的变化b+d-e,自由贸易区无论对全体成员国的福利,还是对全球福利所带来的好处都优于关税同盟所带来的好处。

(三)考虑规模经济的一体化理论

加入关税同盟并不必然提高成员国的福利水平,而且,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关税同盟所带来的贸易上的好处要小于非歧视地削减关税及自由贸易安排所产生的效果。那么,为什么关税同盟会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呢?随着20世纪后期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经济学家也开始将规模经济引入一体化理论中,研究在日益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规模经济对国际贸易发展及福利状况所带来的影响。

在存在内部规模经济时,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长期平均生产成本会下降,因此,经济一体化导致成员国厂商面临的市场扩大,厂商的生产规模可能随之扩大,从而可能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而使得成员国国内产品价格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