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有关H-O模型的内容证明,自由贸易虽然能够使那些参加到贸易中的相关国家获得一定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应的福利水平,但是,关于贸易对国内不同生产要素收益的具体影响,却并没有做出相关的详细说明。
1941年,在H-O理论的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斯托尔珀和萨缪尔森共同提出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在对H-O模型全部做出的假设条件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就会导致该产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有所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或实际价格会有所下降。
由于自由贸易会提高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而使得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有所降低。所以,根据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内容,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自由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主要有:在出口产品的相关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会有所提高,在进口产品生产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也就是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会相应地降低,总之,与这些要素在哪个行业中使用是没有关系。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劳动力供给丰裕的国家而言,通过适当的分工和自由贸易,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国的劳动力价格的同时,相应地降低资本的价格。而对于资本供给丰裕的国家而言,情况却恰恰相反。这就意味着国际贸易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尽管会使得一个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归根结底,所谓福利水平的增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进行分享的,就像在一部分人收入有所增加的同时,总会有另外的一部分人收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相应地减少了。而这一定理尽管可以很好地对为什么自由贸易可以使一国获利进行妥当的解释,却还是不可避免地遭到有些人的反对。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www.xing528.com)
俄林在有关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时特别指出,在各国要素缺乏很好的流动性的情况下,代替要素的流动可以由商品的自由贸易进行部分取代,使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各国之间趋于一个均等化的趋势,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所向,如果想要做到生产要素价格完全相同,那几乎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在满足H-O模型的相关假设前提下,用数学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证明:自由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使各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都趋于相等的趋势,这就是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具体是分析国际贸易对各国要素收益差距的影响。要素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商品的自由贸易使参与贸易的国家的国内生产发生变化,进而使国内要素市场供求产生变化,最终使得要素的价格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美国与中国两国进行钢铁和纺织品的自由贸易。对于中国来说,劳动力相对丰裕、资本相对稀缺是其明显的特征,而且,在贸易前中国劳动力价格偏低、资本价格偏高;对于美国来说,劳动力相对稀缺、资本相对丰裕是其特征,在贸易前美国劳动力价格高、资本价格相对要低。现在两国进行自由贸易,由于纺织品生产是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过程中比较占优势的,那么毫无疑问,中国会在纺织品方面扩大生产,这样纺织品生产部门就需要雇用更多的劳动力和需要较少的资本;而中国同时会相应地把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的生产规模缩小,这样钢铁生产部门就会释放出较少的劳动力和较多的资本。
由于在生产方面有了相应的变化,要素市场上就呈现出了一种这样的状况: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就会上涨;而资本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相应地下降。也就是说,在进行贸易活动后,中国原来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得到了上涨,而原来较高的资本价格却下降了。同理,美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原来较高的劳动力价格有所下降,而原来较低的资本价格却上涨了。
最后,这两个国家劳动力价格与资本的价格几乎趋于相等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要素价格出现了均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会受到贸易保护、技术进步等因素的相关影响,实际上想要彻底实现要素价格完全均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