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12日的《经济日报》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上海宝山准备办一个规模不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从立项到签约已经盖了126个图章,历时一年零三个月,跑了市内14个委办、19个局,但手续仍没办完,图章还要盖下去。
无独有偶,1988年3月16日的《扬子晚报》也报道说:这年年初,贵州某地上马一个工程,盖了170枚公章还远未了结,严重影响了开工时间。
有人研究说,处理一个文件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4天。
记得有这样一篇讽刺文章:某单位申请添购一只普通水壶的报告,竟“旅行”了半年之久,而且最后还因各种批示矛盾、含糊,使下级无法具体执行。其过程是:总务科副科长批:“同意购买”;王科长批:“不同意购买”;办公室李主任和王主任只画了个圈;行管局孙副局长批:“要注意关心群众生活,应该添置”;钱副局长批:“一只水壶也要旅行,何其荒唐!不精简机构,不整顿作风,怎么行?建议以此为例,在干部中进行教育”;张局长批:“同意”。
局长到底同意哪种意见呢,申请者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百多个公章,科长、局长们的划圈,都充分说明了流程的烦琐。这种烦琐的落实流程,最终让落实的主体失去了耐心,从而影响了工作的落实。(www.xing528.com)
烦琐的落实流程是产生官僚主义的罪魁祸首。革命导师列宁对官僚主义向来深恶痛绝。他曾大声疾呼:“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他对官僚主义者的处理也绝不手软。
一次,几个农民为申诉地方政府非法征用他们的马匹,写了两封请愿书给人民委员会总务处。总务处把请愿书交给野总司令部动员委员会审查,动员委员会把信转给首都事务特别委员会,特别委员会又把请愿书退回人民委员会。并在信封上写道:“工作太忙,根本没有功夫来管这些琐事。”这两封请愿书在三个机关转了三个星期,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
列宁得知此事后,非常气愤,当即给国家监察部负责人写了一张便条,建议“把写这个批语的官僚逮捕起来”。
曾是IT产业创新精神代表的施乐公司,发明了许多包括鼠标、图形用户界面、激光打印机等最具革命性的技术。但这些现在已经成为了历史,走向衰败的施乐公司不是因为缺乏创新或是战略决策,而是因为其庞大的官僚体制使得公司内部业务流程繁杂,不能迅速地提供资源使其先进的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创意的产生和战略执行,最终导致了产品开发始终落后于对手,从而在创新上输给了竞争对手。
可见,落实流程的繁琐对于机关和企业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性。要想保证政策的快速执行,落实流程的顺畅,必须要简化或者合并那些非增值的流程,剔除或减少那些重复出现和不必要的步骤所带来的浪费,落实才能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