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筹资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方面。
(一)确定合理的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追求最佳资本结构
在此原则下,企业集团的筹资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企业集团可以承受更高的负债比
衡量一个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最优,主要看它是否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一个企业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收益;二是风险。负债资本比重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收益,在企业资金收益率大于负债资本成本率时,可以通过财务杠杆大幅度增加企业收益。但是,负债资本比重越高,其风险也就越大。因此,当负债资本比重较小,且带来的收益大于其增加的风险时,企业价值上升。随着负债资本比重的提高,收益递增速度开始减缓,风险成本迅速增加,一旦风险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企业价值就开始下降。当负债资本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风险成本时,企业价值最大。
集团型企业和单体企业的区别在于:当负债资本比重上升时,集团型企业的风险上升要比单体企业慢,因而可以接受更大的负债资本比重,从而增加企业收益,提高企业价值。这是因为:第一,集团会承担企业的一部分风险,当集团内的企业由于风险过大而导致破产时,该集团对企业的投资很可能化为乌有、损失巨大,如果能通过分担一部分风险而使企业免于破产,对集团来说往往利大于弊。第二,对于集团型的企业而言,其负债资本部分来自集团内部,这部分资金带有半股权资本的性质,因而这部分负债资本的风险要比从集团外筹集的负债资本的风险小。比较大的企业集团,通常会组建类似于银行的财务公司,借此融通调节集团内部各企业的资金供需关系。企业集团从长远出发,将资金借给下属企业,使其更快发展,本身就带有半股权投资的色彩,因而这类负债资本的风险是比较小的。第三,由于有企业集团的强大支持,企业的外部债权人更易接受该企业的高负债状况。当集团型企业出现财务方面的纠纷时,更容易与外部债权人达成妥协,从而使企业的实际资产价值得以保全。同时,企业和客户以及原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比同等情况下的单体企业更稳固。在集团的支持下,企业经营者在面临财务危机时,不至于为保持正常的短期活动而牺牲长远利益。因此,在同等条件下,集团型的企业和单体企业相比,能够承担更大的负债资本比重,其企业价值要比单体企业高。
(2)企业集团的资本结构弹性更大
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原先的最优结构可能就不是最优,而是次优的了。这就要求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状况加以调整,寻求新环境下的最优资本结构。企业的这种调整资本结构的能力称为资本结构的弹性。企业资本结构的弹性越大,其对市场的适应性就越强,就更容易在多变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从企业理财角度看,影响最优资本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金融市场;二是销售市场。金融市场通过资金利率的调整来影响企业负债资本的成本,从而影响资本结构;销售市场通过产品销售额的变化影响企业资金的收益率,进而影响自有资本的收益率和企业的资本结构。
当金融市场利率上升时,企业负债资本的成本上升,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出发,有必要降低负债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反之,如果利率下降,则须提高负债资本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如果金融市场并不稳定,那么这种转化所需的成本就比较高。一个单体企业在利率上升时通过增发股票而调整其资本结构,在利率下调时借债购回本企业股份而调整其资本结构,显然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而这种资本结构调整并不一定可行。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其资本结构的弹性较差。一个集团型企业,如果仅依靠外部金融市场来调整其资本结构,同样也是相当困难的。考虑到集团对企业的影响,有可能通过增资或减资的方式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而这种增资或减资并不需要经由外部金融市场进行,仅依靠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动或资产转移就可达到目的,因而成本比较低廉,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也就较为可行。所以,在金融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集团型企业的资本结构弹性要比单体企业高。
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产品销售额有密切的关系,销售额越大,负债资本比重就越能提高。当企业的销售额逐步提高,预计未来的销售增长率较高而且比较稳定时,在企业所处产业的竞争结构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往往可以通过提高负债资本的比重来增加收益。同时,由于销售增长率比较稳定,风险较小,因而企业的价值可因此而提高。如前所述,集团型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筹集到资金,增加负债资本的比重。当销售市场出现萧条,企业销售额下滑时,权益筹资显得比负债筹资更为有利,为此要降低负债资本的比重。集团型企业,尤其是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型企业,在产品销售不旺的时候,能够比较容易地将企业的一部分资产转移至另一产品销售较好的企业,进行企业集团内部的资产重组,从而实现资本结构的再次优化。
总之,集团型企业的财务资本结构弹性要比非集团型企业高,其财务资本结构在市场经济中更易作出相应的调整。
(3)合理运用财务杠杆
筹资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和筹资能力,降低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企业集团发展需要数额庞大的资金,使用较多的债务资本能获取节税收益,在股权高度分散的企业集团引入债务还可以约束经营者消费非金钱利益,以降低代理成本。但债务筹资所特有的财务杠杆效应对于企业集团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企业带来积极影响,也可以带来消极影响。其前提是预期资产报酬率是否大于预期利率水平,当预期资产报酬率大于预期利率水平时,财务杠杆发挥正面效应作用,企业宜于举债;相反,当预期资产报酬率小于预期利率时,财务杠杆发挥负面效应作用,企业不宜举债。企业集团必须衡量好自身的负债实力并协调好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从整体上把握集团的负债水平。我国经济市场上存在着大批负债累累却沉溺于建筑“多元化经营帝国”的ST、PT上市公司以及国有企业,它们认为规模大即效益高,却认识不到巨额的债务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就会产生消极作用,而这种负面的财务杠杆作用对于多层次组织形式的企业集团的影响更为巨大,以几倍的速度将其推向亏损,甚至破产的境地。因此,当企业即将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时,必须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把握该项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资金的数量和结构,发挥财务杠杆的积极效应,既确保规模又确保效益。
(二)充分挖掘集团内部筹资潜力
企业集团是以母子公司为核心,通过产权纽带,把众多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多法人的企业群体。由于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是母公司和众多子公司的联合,因此集团企业之间的内部融资方式比单一企业要丰富得多。企业集团的内部资金来源不仅仅限于留存收益,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有更多相互提供资金的形式,如相互持股或债券、关联方交易及商业信用等。与外部举债或发行新股相比,集团内部筹资的费用相对较低,因而筹资成本也相应较低。当企业集团考虑融资渠道时,应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以缓解外部融资压力。资金充裕的优势企业可通过持股或购买公司债券的方式支持集团内部处在发展期的资金缺乏企业,或是由母公司的财务部门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统筹安排集团内部的资金流动,以达到整个企业集团资金的良性循环,降低财务风险。此外,员工持股计划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内部融资渠道,它也常常被作为一种激励制度在许多上市公司中执行,企业员工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在获得企业股票的同时为企业注入资金,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是一种新型的内部筹资方式。(www.xing528.com)
(三)重视资本市场的直接筹资作用
资本市场是筹措和运用长期资金的场所,它不仅包括股票市场,而且还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债券市场(除短期国库券市场外)及企业并购市场等。在我国经济体制日益深化的过程中,资本市场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方面,资本市场为各类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保证其长期发展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也在促使企业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所必需的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相互制约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现实地看,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间接金融占绝对支配地位的均衡格局下发展起来的,目前远未发育成熟,但从长期来看,通过资本市场筹资必将日益重要。企业集团从事着跨行业、跨地域的多种经营,所需资金数量相对于一般企业更为巨大,资金缺乏是大多数企业集团急需解决的难题。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企业集团相比,我国的企业集团的资本规模远远不及,要提高我国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扩大企业集团的资本、资产规模。巨大的资金投入,仅靠财政、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开融资渠道,特别是直接融资渠道,而不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筹资方式。为此,应转变融资机制,从依赖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依靠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为主,重视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进行筹集长期资金,并为此积极创造条件,积极采用上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个人参股以及风险投资等形式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四)加快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
随着产业资本进入金融资本,以金融资本为产业资本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相当一部分前卫企业在走过产品运作、资本运作两个阶段后,正在向产融结合的第三阶段跨越。当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往往需要庞大的金融资本作为后盾来支持产业资本的发展,企业集团可设计多种方案达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例如,企业可吸纳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或将现有债权转为股权以达到产融结合;或者对金融机构进行参股,作为金融机构股东,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优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对金融机构控股,使之纳于集团范围,企业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自己的金融体制。事实上,中国有许多企业集团已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例如海尔集团是典型的由制造业介入的产融结合,这是一种可直接充作金融资本主导下的产业资本化企业集群,它正在成为可以在国际范围同外资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竞争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它拥有一流的品牌、服务、客户资料以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五)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筹资风险管理是企业集团筹资策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是研究影响筹资的多种因素,获得资金筹集的综合经济效益。具体而言,筹资风险管理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设定筹资风险控制目标
筹集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如果所筹资金的成本过高或是偿还期过于集中,将会影响到企业后期的资金运动(资金无法完成循环与周转),企业因此会陷入财务状况不佳的境地,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破产。因此,应该充分考虑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将筹资风险目标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且一定要在企业集团整体风险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2)识别和评价企业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的识别和评价主要是指利用相关的财务指标,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会计信息加以分析和评价。通常选用的财务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债比率等。
(3)设计、评价和选择筹资方案
设计筹资方案,一方面是要确定筹资量;另一方面是要确定资金来源。一般情况下,筹资量是由用资项目确定的,企业在决定用资项目时就要考虑该项目资金的需要量。企业资金来源一般有两个渠道:一是外部筹资;二是内部筹资。在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前提下,最终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最低的筹资方案。
(4)筹资方案的实施和控制
企业筹资方案制订完毕,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方式可能面临股票或债券发行失败的风险;信贷筹资方式可能遇到利率变动、筹资成本上升的风险等。所有这些风险都要求企业重视筹资方案的实施过程,如果遇到制订方案时未考虑的问题,应及时作出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