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已经提到,创新生态系统是创业的“对”的地方。我们首先要深刻认识,创业活动比产业发展更需要集聚,也就是说,稀缺的创业者和其他各种创业资源,需要集聚在一个类似生态圈的地方,才能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硅谷、硅溪和深圳湾,正是因为那里的创新生态系统优于其他地方,所以,那里出现了更多的新创公司、更多的成功企业。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概念,借用到创新领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个创新主体、创新环节和创新因素之间组成的,相互联系和依赖的生态链。不同要素和行业间创新链的组合,形成区域创新生态圈。创新生态是一种崭新的创新范式。与此前的机械式、靶向式和精准式创新范式不同,这种范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自组织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如果将之前的创新范式比作目标明确的“市场”或“工厂”,那么,创新生态这种范式就是众多“物种”杂居,有可能产生新“物种”的“雨林”。在“雨林型”创新生态中,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就会在一定的概率下产生。创新生态的质量往往就是由这个概率的高低体现出来的。
经验观察和数据均表明,创新成功的绝对数与创新主体有关,所以,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创新成功的相对数(概率)与创新生态有关。当创新生态既定时,创新主体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成功的结果就会越多;当创新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既定时,创新生态就决定着创新的成功率。人群中风险偏好高、组织才能强、性格特质适合创新创业的人,是一个小众人群,近似于常数。因此,对于创新成功来说,创新生态是一个相对更加重要的问题。对于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来说,在做人才的文章的同时,也要关注创新生态。唯有在一个好的创新生态中,创新意愿才能得到增强,创新的成功率才能得到提高。(www.xing528.com)
创新生态有多个层次。如果说一个企业构建了内部创业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上的主体、要素和相关环节就构成创新生态。现在比较流行的创客(众创)空间,有各自的创新生态。这些微观层面的创新生态总是存在于不同的区域中。在区域层面,分别有街区(小镇)、城区和湾区(城市群)的创新生态。它们既独立存在,又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湾区现在是全球区域创新中心的代名词,新经济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策源地、集聚地的代名词。它是从一个或若干个增长极开始,从“点”到“带”再到“片”发展。目前,被公认的这样的湾区包括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等。粤港澳大湾区一经提出,就被称为全球的第四大湾区。所谓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以深圳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香港的金融资本资源为主导,并整合区域其他各种优势资源,沿珠江口和深圳湾形成的都市圈意义上的“大湾区”。
为什么科技创新、新经济的集聚地都在“大湾区”?除了湾区特殊的区位条件之外,这也只能用创新生态和其中的人才集聚来解释。“大湾区”有着逐步积淀起来的创业和产业创新生态,其中以旧金山大湾区最为典型。创新生态中的资源集聚,以人才集聚为主要内容。科技创新的发现、发明,最终能否产业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投资家的眼光,以及创业者和企业家的试错。也就是说,新经济最终是创业者和企业家试错的结果。其人才集聚,主要是创业者、投资家和企业家的集聚,还有大量科技研发人才即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的集聚。这些人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大致包括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如教育、医疗和文化;生活和交通的便利性等。同时具备以上这些条件的地方,非“大湾区”莫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