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紧随民心所向,坚持生态创新,落实改革举措

紧随民心所向,坚持生态创新,落实改革举措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④中国环境与发展正在面临从环境污染“临界点”走向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转折点”的重要窗口机遇期,生态创新,时不我待。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政府宏观层面生态创新的重要举措如下:一是倡导建立长江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河长制是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一河一策,是一项落实地方党政领导管理保护河湖主体责任的制度创新,旨在改善流域水环境、降低流域水污染、恢复水生态功能。

紧随民心所向,坚持生态创新,落实改革举措

新常态是生态创新的重要语境,只有在这种语境下才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①必须加快绿色转型才能适应新常态,生态创新在其中大有作为,步入经济转型新常态的当下中国,唯有创新思路才能加快破解发展难题。②生态创新能够助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助力聚焦新民意、新态势,紧随民心所向、增进民生福祉。③中国发展进入升级版,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生态创新是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关键之举。④中国环境与发展正在面临从环境污染临界点”走向环境质量全面改善“转折点”的重要窗口机遇期,生态创新,时不我待。新时代要求环保工作将创新思路、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全面衔接生态文明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生态创新战略整体推进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严格执法来保护生态环境,深化环保领域改革,通过未来15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避开“临界点”的下线,走向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转折点[16]

然而,生态创新面临市场外部性和技术性的双重制约,一旦突破重重阻力,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它将帮助社会以环境可持续的方式发展与繁荣,有助于创造新的市场、新的工业和新的就业机会,可能成为企业的招牌。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是指国家、区域以及全球。而其创新的重点是系统创新和制度创新。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政府宏观层面生态创新的重要举措如下:

一是倡导建立长江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首先,国家环境保护局牵头对长江经济带全流域进行环境承载力核算,严格限定长江经济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污染物排放总量来遏制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快速扩张的趋势。其次,依据主体功能区要求划分长江经济带水功能区,实行分类管制,严禁任何破坏水体的行为发生在禁止开发区和保护区域内,从而引导重化工业的逐步退出。最后,由国家牵头制定、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积极响应,建立长江流域排污权交易机制,逐步采用倒逼机制促使上游区域的化工产业退出。

二是尽快建立长三角城市群生态补偿机制。首先,由上海牵头建立长三角城市群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这是鉴于当前生态补偿意识已形成但是可操作性弱。其次,建立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标准,并适度向中上游倾斜,加大对长江上游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再次,设立长三角城市群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PPP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水环境治理,上下游地区政府分别按照污染排放量占比出资。最后,拓宽生态补偿通道,建立资金补偿、技术援助、产业扶持、共建园区、人才培育、生态发展基金等多种形式的补偿通道。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已经开始先行先试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广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点经验,界定流域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服务收益区,合理确定转移支付标准,严格监督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促进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化、常态化。长三角城市群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良好生态的受益人要向地处偏远、环境较好、发展较慢的地方支付更多费用,使那些地方保留住一方净土。同时,需要打破传统以GDP为重点的考核模式,在对党政领导的考核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比重,形成鼓励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

三是生态发展模式创新、生态保护制度创新。以上海为例,2018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定位要把上海建设成“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打造全球卓越现代化大都市[17],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严格城市生态格局管控,形成有利于自然生态健康、产业生态高端、人居生态和谐的生态空间格局。目前,上海已经花大力气围绕饮用水安全保障、环境基础设施、面源污染治理、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切实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河湖水生态保护,加强近海岸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为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岸城市共抓大保护、共建生态提供实践经验,争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环境改善最佳的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样板城市。在治理水环境方面,上海探索出了一些创新治理措施,比如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即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重点,将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元素纳入常规审计事项,以此来鞭策领导干部在生态建设方面能有所作为。与此同时,对水、耕地、森林、滩涂四类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也进行了编制,加强了生态环境监测评估。(www.xing528.com)

四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推行河长制对提升政府执行能力、河道水质和水环境的改善及提高群众满意度具有显著成效[18]。河长制是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一河一策,是一项落实地方党政领导管理保护河湖主体责任的制度创新,旨在改善流域水环境、降低流域水污染、恢复水生态功能。河长制是浙江长兴县于2003年10月率先在城区河流管理中试行的;国家在2016年12月开始全面推行河长制,以确保在2018年年底全面建立河长制。目前,长三角区域河长制的领导组织体系已初步形成,已经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群范围内基本建立河长制,初步实现河流河长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管理体系。

2.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主要指产业、行业,其涵盖长三角地区供应链服务体系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实现的主要途径为产业转型和企业创新。产业转型是不同行业因其创新速率、投资强度、创新类型等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生态创新模式,为实现产业的结构调整与环保转型,将渐进式的生态创新和突破性的生态创新结合起来,融合末端治理、模块改造和整体优化,既关注工艺流程的生态环保改造,又重视产品服务的生态环境责任,构建具有长远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实力。为此,长三角城市群的企业创新要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要提高企业参与生态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同时要为企业在研发、融资、人力资源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在生态创新上表现优异的企业,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在生态创新中分享利益,最终形成企业自发、自觉参与创建生态创新的大好局面。

3.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主要指个人或者家庭为主的创新,包括产品创新、就业技能改进等,充分调动个体参与生态创新、关注生态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将对生态创新的成功与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微观层面,需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局面,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构建全民行动格局。这里,以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江苏最美乡村”为例介绍一下微观创新带来的强劲动力。白塔村藏在半山,隐在竹林,远在城外。20年前,白塔村就开始划定不开发区域,把张戴公路以南作为原生态保护区,坚守总有回报。党的十八大开始,白塔村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做起生态休闲旅游和高效观光农业大文章,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更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白塔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将生态环境当作生命一样去保护,留青山、守净土、保绿水,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近年来,白塔人已经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引进了2.8亿的乡村旅游项目。当然,白塔人坚决不要影响生态环境、不利于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旅游项目,仅2017年他们就回绝8个这样的项目,每个项目的投资都有数千万元。白塔村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宜居奖”等12个国字号金字招牌。白塔村只是宜兴的一个缩影,对地处太湖上游的宜兴市来说,这几年生态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关闭了太湖沿线众多的矿山、化工厂、制砖厂,所有养猪场、养鸡场也全部关停,同时花大力气对河道进行了清淤、治理。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人人参与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才能保持下去;一个地方生态破坏了,相邻区域也难以幸免。生态保护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能做好的,树立大局意识、加强区域联动尤其重要。比如,太湖流域治理,就要上海、江苏、浙江共同行动。

不仅要生态创新,同时也要坚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法制法规体系,“更重要的是,增强法治意识,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环境。”江苏省人大代表欧阳华在全国“两会”上指出,对违规排污、破坏生态的,包括对别的地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法律都应给予严厉制裁,让他们的违法成本大大高于违法所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长三角城市群就各个地方性环境立法前,为了避免地方性法规相互冲突,应充分征询相关方意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共抓、共管、共享的体制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