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生态宜居城区:建设绿色环保社区

打造生态宜居城区:建设绿色环保社区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实现未来愿景,长三角地区应结合现行标准建设引导,重点实施以人需求为导向的绿色生态策略。2014年,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明确了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目标和要求。下阶段,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大势所趋,将成为上海各区域的工作重点。

打造生态宜居城区:建设绿色环保社区

1.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空间现状

长三角城市群平均林地比例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1980年到1990年,林地比例从19.4个百分点降至18.5个百分点,1990年到2018年,林地比例有所增加。长三角区域的耕地所占比例持续下降,从1984年到2010年,所占比例从63%下降到40.9%。浙江(6市)的林地比例大于40%,明显高于江苏(8市)和上海(都低于8%),不同区域城市林地比例差异明显。1980~2010年,长三角区域的林地斑块整体趋于更加破碎,耕地的斑块密度也是明显增加,这说明了长三角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对耕地、林地覆盖的干扰较大,使其越来越破碎[6][7]

2.增加绿色空间措施

实施屋顶增加绿色植被的措施,采取土地节约利用,严格保护耕地,重点增加林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使得城市建设开发过程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上海为例,加快形成桃浦、东沟、北蔡、三岔港、三林、吴中路、张家浜等7片楔形绿地,拓展大场楔形绿地,在吴淞江工业区和沿线新增2片楔形绿地,结合重要转型地区,增加若干个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城市公园;按照地区公园2公里、社区公园500米的服务半径推进公园建设,构建完善的绿地系统,构建沿骨干河道两侧20米连续开放的公共空间,形成以黄浦江、川杨河、苏州河、淀浦河、蕴藻浜等为骨架的13条浜水廊道。至2035年,中心城新增3平方公里以上的公园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3.8平方米提高到7.6平方米;完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加强城市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增加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将农村废弃地、其他污染土地、工矿用地转化为生态用地,在城镇化地区合理建设绿色生态廊道。

3.建设绿色生态城区

绿色生态城市(区)建设方兴未艾,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新常态。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是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大势所趋,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的大势所趋。未来的城区建设应该是“以人为本”的需求导向,实现新时代“以人为本”目标的绿色生态策略。对于未来规划的新建城区需要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及运营,重视绿色生态规划建设;对于老城区要加快更新升级,倡导功能、空间、建筑、环境、交通的绿色生态品质提升。为了实现未来愿景,长三角地区应结合现行标准建设引导,重点实施以人需求为导向的绿色生态策略。(www.xing528.com)

针对上海作为高密度超大城市所面临的资源浪费、生态退化、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土地紧缺、利用低效、文化趋同、特色消失等现实问题,上海从2008年起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积极开展了低碳、绿色、生态城市实践。2011年,上海设立了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2014年,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发布,明确了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区的目标和要求。2015~2016年,上海开启区域城市更新行动,编制《上海城市更新办法》及四大城市更新行动计划,设立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并在《上海市绿色建筑“十三五”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创建绿色生态城区,推动以“绿色生态低碳”为发展目标的新一轮城区建设。2018年1月30日,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DG/TJ08-2253-2018)正式发布(2018年5月1日开始实施),同年9月29日,市住建委、规土局、发改委财政局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作为下阶段推进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将驶入快车道。该《意见》的核心内容如下。

基本要求:对于新开发城区用地规模要控制在1~10km2之内;二是对于更新城区的用地规模要大于0.5km2,并结合旧区改造、工业用地转型、城中村改造等计划,逐步开展旧城区的绿色更新实践。

主要内容:将绿色生态城区创建的主要工作聚集于开发区域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落实绿色、生态、低碳要求。

工作目标:到2018年底,各区、特定地区管委会要完成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区域梳理储备;到2019年底,各区、特定地区管委会至少选定一个新开发城区或更新城区启动创建并完成其绿色生态专业规划编制;到“十三五”期末,各区、特定地区管委会至少创建一个绿色生态城区,全市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示范城区,形成以点带面、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新局面。

目前,上海已涌现出了一批以生态规划引领、绿色技术支撑的绿色生态城区典范,如上海虹桥商务区已于2018年11月获评中国绿色生态城区三星级运营标识,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世博园区、崇明陈家镇国际生态社区等都在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城区。在新建城区方面,上海的绿色生态城区更加注重在土地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资源与碳排放、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等方面规划、建设与运营;在老旧城区方面,面对建设用地“负增长”,为了确保总量锁定、减少增量、开发存量、优化土地结构的目标,中心城区未来更新规模体量达1.5亿方,其中工业用地转型空间为9 000万方、旧住区占6 000万方,急需注重更新升级,倡导功能、空间、建筑、环境、文化、交通方面的绿色生态品质提升。下阶段,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是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大势所趋,将成为上海各区域的工作重点。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DG/TJ08-2253-2018)已明确了“选址与土地利用、绿色交通与建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低碳能源与资源、智慧管理与人文、产业与绿色经济”六大指标体系,全方位提出并引导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应该达到的技术指标。如何把这些硬性指标与2035年的总体规划需求和定位相结合,形成因地制宜又各具特色的“以人为本、需求导向”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方案?此为当务之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