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现代化长三角港口群

打造现代化长三角港口群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三角城市群现代化港口群要整体提高港口国际、国内中转能级,培育航运金融、船舶经纪、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拓展国际邮轮航线,建成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群,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话语权的国际空海运枢纽中心,能够定价和支配全球货运、执行海洋纠纷等软实力。

打造现代化长三角港口群

长三角地区港口群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港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优化码头布局,深化区域港口合作机制,研究国家战略背景下各港口的定位,探索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完善深水港布局规划,服务于长三角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打造上海港转型与港口群协作发展的格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美国、欧盟、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等保持良好关系,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海运业的门户,已具有维护航运市场公平、规范航运交易行为、沟通航运动态信息三大基本功能,实现了运价备案、运价指数、运价交易三大主要业务,外加船舶交易、航运动态信息发布、举办航运峰会、国际交流等服务业务,国际航运枢纽港亚太地位日益凸显。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要维护“上海规则”、强化“上海标准”、编制“上海合约”、塑造“上海品牌”等,助力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布局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现代化港口群要整体提高港口国际、国内中转能级,培育航运金融、船舶经纪、海事法律等高端航运服务功能,拓展国际邮轮航线,建成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邮轮母港群,打造成一个具有国际话语权的国际空海运枢纽中心,能够定价和支配全球货运、执行海洋纠纷等软实力。

1.航运的地位与作用

航运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航运促进了城市化、中心化发展,从全球的夜间灯光指数看得出来,全世界70%的人口聚集在离海洋或大河不到100英里的范围内,因此,城市化与海洋、海运贸易息息相关。第二,航运为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建立了衔接。从表3-2和图3-4可以看出,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与全球GDP增长率相关关系为0.842,属于强正相关关系,而航运正是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建立起了链接。繁忙的航运连接五大洲,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实现方式,全球90%以上的货物贸易都是通过航运来实现的。第三,航运加速了中国参与全球化分工,从表3-3可以看出,航运承担了中国进口量90%以上的运输,加快了中国参与全球化分工进程。第四,航运指数是表征全球经济贸易变化的先行指标。金融危机之前,需求端主导市场,CCFI的三起三落真实地反映出了全球货物贸易的发展,也反映出了集装箱运输需求的变化对市场的作用,金融危机之后,需求增长的驱动力明显减弱,供给侧改革对市场的提振发挥了主导作用。第五,航运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实现方式,主要表现为:①成本低,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5%。我国物流成本高于发达国家的一大原因在于货物运输结构不合理,本应通过铁路和水路进行中长距离运输的货物却由公路运输来承担,从而抬高了物流成本,中国产业信息网分析测算的3种运输方式中,如表3-4所示的公路运输煤炭的成本是水路的10倍。②产出高。表3-5列出的2013年的经济普查中,航运及航空业每万人从业人员的行业营业收入为92亿元,是铁路、公路运输的3倍,与高回报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相当,就连服务业排名第一的金融业也仅比航运业高49%。③效能高、环境友好。如表3-6所示,1艘2万TEU集装箱船所运输的货物需要1万辆集装箱卡车(40英尺箱)来同时运输,20人可以管理的2万标准集装箱船所运输的货物,却需要2万人来开卡车运输,不管是从人力资源、能耗、环境污染方面考虑,还是从其他方面考虑,道路运输都远远高于水路运输

表3-2 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与全球GDP增长率相关关系

图3-4 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率与全球GDP增长率相关关系

表3-3 我国进口煤炭、金属矿石在多种运输方式中所占的比重

数据来源:航运交易所

表3-4 水路、铁路、公路运输的理论成本对比(水路成本为1)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

表3-5 每万从业人员营业收入(亿元/万人)

数据来源:经济普查

表3-6 水路运输与公路运输的对比

2.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群功能布局(www.xing528.com)

长三角地区港口集装箱布局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干线,包括南京、南通、镇江等长江下游港口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相应布局为连云港、嘉兴、温州、台州等支线和喂给港口;以上海、南京港为主布局商品汽车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温州等港口为主布局陆岛滚装运输系统;以上海港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及邮轮运输设施;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连云港为主,相应布局为上海、苏州、南通、镇江、南京等港口;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运输系统以上海、南通、宁波、舟山港为主,相应布局为南京等港口;粮食中转储运系统由上海、南通、连云港、舟山和嘉兴等港口组成;煤炭接卸及转运系统以连云港为主布局的煤炭装卸港和由该地区公用码头、能源企业等自用码头共同组成。依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在连云港适当布局进口原油接卸设施。从港口的陆域和水域面积大小、港口的吞吐能力、港口泊位数、港口货种比例、岸线长度,以及港口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大小等方面考虑,主要介绍长三角城市群最大的两个港口——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

上海港: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大港,是水路运输的重要枢纽,地处中国海岸线中部,长江入海门户。上海港是沿江和沿海的“T”字型的交叉点,朝里可以沿江,朝外可以通海。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具有服务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经济条件。上海港独特的地理优势令当代地理学者把上海市空间要素概括为“背靠陆地、面向海洋、依临长江、内怀黄浦”。上海港在地理位置上的三大优势:①紧临长江,使得其具有独特的优势,上海港可以通过长江及其支流向广大的长江流域辐射,成为长江流域各港口货物进出的中转中心。上海港通过长江联系地域广大的长江流域是上海港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②上海港在港口位置上与苏州接近,承担起苏州的外港功能是上海的又一个独特的区位优势。③上海港所在的太湖流域是平水区,行船较为方便;而宁波-舟山港所在区域是有上下差别的,上水特别困难,费用较高,不利于宁波-舟山港对内陆的辐射。目前上海港航线众多,已达296条,开辟了遍布全球、国际直达的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以及东北亚、东南亚等地的航线200多条。集装箱月航班密度已达1 967班,内支线集装箱航班大道1 007班,成为中国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港口。随着洋山港的进一步发展,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航线的增加,逐步成为世界物流链上的重要枢纽。未来上海港要发展成为能够超越香港、新加波等港口,主要靠二个途径:一是对标国际一流港口中心,比如对标香港港、新加波港,借鉴其成功经验;二是依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来实现弯道超车,突破发展。

宁波-舟山港:浙江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大,外贸物流运输量大幅增长,港口名称叠加的宁波-舟山港已成为浙江省港口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的主要组成成分。宁波港是长三角除上海港之外唯一具有远洋航线的港口。宁波港共有500吨级以上生产泊位59座,其中万吨以上泊位22座,设计全港年吞吐能力为5 700万吨,最大的泊位能力为20万吨级,仓库面积为14.7万平方米,堆场面积为78万平方米。依托舟山群岛,宁波港拥有世界罕见的建港条件,目前开发程度不到10%,未来还有非常大的潜力。舟山群岛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处于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中部,与亚太新型港形成等距离海运网络,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是国际物流与长三角国内物流结合的区域。舟山群岛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深水岸线有282千米,水深大于15米的深水岸线198千米,水深大于20米以上的岸线108千米,可满足41万吨船舶通航、靠泊。舟山港已经凭借其深水岸线资源优势,从一个地方小港跻身为华东沿海重要的区域性港口。2017年,舟山港已经突破集装箱吞吐量2 4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了14.1%,相当于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61.17%,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港口群第二,仅次于上海港,位于世界第四。但由于舟山港资金短缺,港口资源有待加强开发,而宁波港有资金、有技术,宁波与舟山合并已产生1+1>2的效果。舟山跨海大桥的全线建成并通车,为宁波-舟山港的加速融合奠定了基础。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有利于缓解长三角水路运输需求与现状之间的矛盾,促进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网发展,推动区域内各港口在功能上错位发展,形成长三角港口群,进而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促进长三角地区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

基于长三角港口群“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上海港作为海航航运核心,在上海北外滩、洋山-临港、陆家嘴外高桥、吴淞等区域形成高能级航运服务集聚区,构建以外高桥港、洋山深水港为核心港区,以崇明三岛、杭州湾等港区为补充的总体格局。洋山深水港区是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国际远洋集装箱班轮的主靠港。上海港依靠其依江傍海的地理优势,货运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得到充分提升。现随着上海港吞吐量增长瓶颈和集疏运压力日益凸显以及周边港口群建设规模扩大,其增速逐年趋缓,区域分担率下降。图3-5展示了长三角港口群的货运吞吐量近20年来的变化趋势,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占比由2000年的76.9个百分点,降至2015年的51.6个百分点;货运吞吐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31.2%降至2015年的16.7%。上海港的市场份额主要转移至宁波-舟山港,促使其超越上海港,成为长三角地区货物吞吐规模第一大港。上海需要不断强化与区域港口的合作,更为积极地参与区域港口投资运营,提升股权比例、扩大控股港口范围,促进长三角城市群港口群协调发展机制的改革,强调以市场为主体来配置资源。2014年4月,上海港和太仓港成立正和码头公司,上海港将外高桥至洋山港的中转平台移至太仓港,引导苏锡常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集装箱货物运输放弃以往通过陆路运输至洋山港再装箱的出海模式,直接经太仓港水路中转出海,极大地降低了外贸货物的运输成本

图3-5 长三角城市群港口群货运吞吐量占比变化趋势

在打造长三角国际化航运中心建设过程中,要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引导芜湖充分利用上海的出海口功能。芜湖生产的工业产品可通过长江上行借道中欧铁路,又可通过江海联运由上海洋山港出海到世界各国。上海作为国际航运中心,既是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更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出海口,芜湖选择从上海出海的服务质量更高、服务成本更低;上海在承接芜湖工业产品转运的过程中,将促进上海航运经济进一步发展。以上海国际航运为中心,优化整合沿海沿江港口,构筑分工合理、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群。

3.集疏运系统现状与未来趋势

2017年,以上海为中心,以浙江、江苏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三角城市群现代化港口群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 000万标准箱,为4 02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4%,连续8年全球第一。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为2 4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1%,全球排列第四。借助依江傍海的天然地理环境优势,上海综合交通枢纽、苏州的内河航运、浙江宁波的舟山港口的发展居全国领先水平,集装箱运输形成了区域内联动发展[2],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航空枢纽和现代化港口群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到2035年,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要保持在4 000万~4 500万标准集装箱,国际集装箱中转比例要达到13%,年客运吞吐量要达到450万人次。从量上来看,2035年的集装箱发展目标已在2017年提前完成,预计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达到55%以上。上海港的发展主要受益于:①上海港同步增长内外贸集装箱,不断推进水水中转业务,进而实现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②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港四期的开港(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将明显提高上海港的集装箱装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港的拥堵问题,提高了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由于上海集装箱码头岸线资源有限,上海港的下一步发展战略主要是提高集装箱吞吐量的“质”,增加外贸集装箱所占比重,提高国际中转集装箱量,拓展高附加值的欧洲、美洲等航线。

图3-6 长三角城市群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占比变化趋势

除了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再创新高之外,长三角城市群另外一个集装箱中转的“黑马”是宁波-舟山港,近20年以来,其集装箱吞吐量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占比持续上升(见图3-6),2017年宁波-舟山港完成了集装箱吞吐量2 46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1%,相当于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61.17%,位于长三角城市群港口群第二,仅次于上海港,领跑于全球二十大集装箱港口。2012~2017年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以平均8.8%的年增长率增长,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宁波-舟山港抓住航运市场低迷的机遇,以年均近两位数的增速发展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集装箱中转的“黑马”。2013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 735万标准箱,全球排名第六,长三角城市群排名第二。宁波-舟山港一方面不断对内扩充腹地,不断拓展无水港,增加货源,实现“南通北达、海陆共进”的良好格局;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海铁联运业务,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开通连至中亚、北亚和东欧国家班列,强化与马士基地中海、中远海运等大型轮船公司的战略合作,不断开辟新的航线支撑水水中转业务。在不到5年时间内,宁波-舟山港先后超越香港港和釜山港,成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

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加快长江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提高运输服务质量,2016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出台了《“十三五”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长江港口多式联运方案》)。该方案的出台,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港口多式联运系统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要以长江航运中心和枢纽港口为重点,强化集疏运服务功能,提升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提高多式联运服务质量,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为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供有力支撑。《长江港口多式联运方案》要求统筹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及功能匹配,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等重要港区的联系线建设,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港口与铁路、公路运输的衔接互通,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系统,使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航运物流中心具备完善的多式联运功能,显著提高重要港口、一般港口多式联运功能;公水联运、铁水联运、水水联运等多种模式协同发展,集装箱和大宗货物铁水联运比重持续提升;以港口为中心的铁、公、水联运信息共享更加顺畅,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提升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能力,推进江海联运,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高等级航道和配套港区。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依托沪通、沪乍杭铁路来构建多式联运枢纽中心。要完善洋山深水港、外高桥港区域的疏港通道,预控浦东与大洋山的联通通道;要进一步建设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码头,推进舟山-宁波港煤炭、集装箱、矿石专用码头建设;推进苏州港太仓港区集装箱四期建设、嵊泗港马迹山矿石中转码头三期建设;推进马鞍山港郑浦港区二期、芜湖港三山港区中外运码头二期建设;推进铜陵港江北煤炭储配中心、池州港牛头山港区公用码头二期、安庆港中心港皖河农场作业区、合肥港派河港中派综合码头工程建设,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港口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