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市四大品牌品质优良

上海市四大品牌品质优良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打响“四大品牌”,是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实践。“四大品牌”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以“上海服务”为核心的“1+3”格局。可见,“四大品牌”既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具有内在联系。上海在全力打响“四大品牌”过程中,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实现有分有合的联动发展,在深度融合中,放大品牌建设的协同效应。

上海市四大品牌品质优良

2018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关于“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的4份三年行动计划,并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推进大会,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行动征程已经开启[26]

正如前文在剖析城市品牌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时所说,城市品牌是城市竞争力的外在体现。同时,城市品牌也对城市竞争力有反作用力,是撬动城市竞争力增强的战略杠杆,是构筑上海发展战略优势的抓手。打响“四大品牌”,有助于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助于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破局,创造品质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打响“四大品牌”,是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实践。

“上海服务”重在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上海制造”重在强化创新驱动和扩大高端产品技术供给;“上海购物”重在满足和引领消费升级需求;“上海文化”重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四大品牌”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以“上海服务”为核心的“1+3”格局。“上海服务”体现了城市的核心功能,在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的过程中,也为“上海制造”“上海购物”和“上海文化”的发展集聚了资源、提供了平台。同时,“四大品牌”都不是独立个体,而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比如,上海的服务经济、制造业产品和文化产品,为“上海购物”提供了对象。而“上海文化”的软实力,则能提升“上海服务”和“上海购物”的吸引力[27]。可见,“四大品牌”既各有侧重又有机统一,具有内在联系。上海在全力打响“四大品牌”过程中,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实现有分有合的联动发展,在深度融合中,放大品牌建设的协同效应

上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总体目标是[28]

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上海“四大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彰显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标杆引领效应显著扩大,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企、名家、名师、名校名医、名院、名胜、名品、名园、名店、名街、名展、名赛、名节、名会等,在全面服务国家战略中,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

——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在持续扩大上海优质服务供给规模的基础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基本确立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基本建成全球贸易投资网络的枢纽服务城市,基本确立航运服务全球枢纽节点地位,基本建成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到2020年,服务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70%左右,建设形成10个左右服务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服务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上海服务=优质服务”的感受度和认知度全面加强。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本建成国际高端智造中心,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左右,打造2个、培育4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品牌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领域名品、名企、名家、名园。

——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建设面向全球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国内外消费吸引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涌现,品牌集聚度、时尚引领度、消费创新度全面提升,消费者体验度、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到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打造2条世界级商街、10个国内一流商圈、20个特色商业街区,打响50个具有鲜明上海特色的新品牌和50个老字号。

——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全面打响,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文化特质更加彰显,文创产业更加发达,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人才更加集聚。到2020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以上,打造2个以上平台级新媒体、2家以上国内领先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1.上海服务

服务功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是经济中心城市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所在。2018年4月22日,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的推进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上海服务”内涵丰富,包括增强经济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服务经济能级、提高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

在品牌培育上,聚焦把握4条标准[29]

一是服务功能要有辐射度。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要更加注重对外拓展综合服务功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在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服务“一带一路”和服务全球中切实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比如,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融通全球的服务能级,重中之重是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上海价格”,包括完善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金”定价机制,增强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全球话语权,拓展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交易价格发现功能等,着力提升金融要素市场全球定价权。

二是服务水平要有领先度。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服务环节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汇集,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比如,根据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发布的2017年度生产性服务业全球最新排名,上海位列世界城市第九位,反映出上海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具有较强的集聚优势和影响力,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上海专业服务业在品牌集聚度、高端人才吸引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优势,持续提升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努力打造亚太地区领先、全球知名的专业服务品牌。

三是服务对象要有感受度。服务的核心是人,打响“上海服务”品牌,要坚持社会评价是第一评价、受众感受是第一感受,着力提升服务对象、消费者和市场主体对上海服务的感受度、体验感和获得感。比如,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覆盖全球的能级水平,将重点建设一批现代航运设施标杆项目,其中除了实施一批基础设施“硬项目”外,更要实施航班正常性工作提升计划、旅客体验提升计划等内涵提升的“软项目”,力争到2020年持续提高浦东、虹桥两国际机场航班的放行正常率,进一步完善“精品洗手间”“母婴室”等候机楼服务示范项目。

四是服务品牌要有美誉度。美誉度好的品牌具有更持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弘扬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坚守公平普惠的服务取向,强化改革创新的服务意识,倡导开放包容的服务精神,不断强化“上海服务=优质服务”的社会认知,使“上海服务”品牌成为恒久响亮的城市名片

2.上海制造

制造业是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2018年4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2018~2020年行动计划》。(www.xing528.com)

该行动计划主要提出了“四名六创”10个专项行动,其中名品打造、名企培育、名家汇聚、名园塑造这四个行动,是最核心的“标识性动作”。而技术创新、品牌创响、质量创优、融合创智、集群创建以及绿色创先,要集中围绕“四名”来开展工作。

首先,要以名品为抓手,擦亮上海制造新名片。通过深入挖掘市场需求潜力,特别是聚焦健康、时尚、智能等需求,着力打造500项“上海制造”精品。一是放大品牌效应,让上海制造在国内外叫得响。具体分为经典品牌、新锐品牌和优质品牌三个层次,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机制,赋予老凤祥、三枪等经典品牌新的气质,加快培育联影、蔚来等一批新锐品牌。二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抢占产业制高点。核心技术靠化缘要不来、靠买也买不来,要着力突破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等“卡脖子”瓶颈,解决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隐患;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三是把质量标准作为第一生命力,树立上海制造的全国质量标杆地位。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出一批制造领域的上海品质认证产品和领跑标准。四是实施技改焕新计划,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大力推进智能化、服务化等改造提升,扩大品牌产品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应用。

其次,要以名企为引领,培育上海制造新主体。集中优势资源,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着力培育以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为核心的卓越制造企业群体。一是做强世界一流企业,使上海制造辐射面更广。构建根植本地、面向全球布局的创新、生产和服务网络,加快新一代智能制造模式应用;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建设2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争取3家左右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二是做大“独角兽”企业,使上海制造创新力更强;聚焦智能硬件、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力争培育8到10家制造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三是做优“隐形冠军”,使上海制造专业化更精;开展“隐形冠军”同行业对标,引导企业专注于细分产品的研发制造和市场拓展,打造“百年老店”,形成200家国内外细分市场前三的“隐形冠军”企业。

再次,要以名家为纽带,汇聚上海制造新资源。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要着力汇聚以卓越科学家引领、卓越企业家运营、精工巧匠支撑的卓越制造人才队伍。一是加快落实人才高峰工程,汇聚领军人才;面向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造就产业高峰人才,实行量身定制、一人一策。二是实施卓越制造人才计划,培育专业人才;打造一批“上海工程师”、“上海师傅”,重点支持面向工程化、产业化应用的高精尖人才,加强住房、落户等人才服务。三是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人尽其用;瞄准科技前沿和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一批卓越科学家,弘扬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最后,要以名园为支撑,打造上海制造新载体。面对空间资源的天花板约束,要瞄准集约化利用、高效化配置,加快建设以世界级品牌园区、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区域性承载体。一是培育世界级品牌园区,促进资源集约,推动临港、漕河泾张江化工区、国际汽车城打造世界级品牌园区,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激活流量,建设一批绿色示范园区。二是打造特色产业地标,形成区域品牌;加快编制全市产业地图,引导差异化精准定位;集中力量推动土地的二次开发、腾笼换鸟,加快吴泾、高桥、南大、吴淞、桃浦5个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升级。三是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联动发展;全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4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另外,还要加强长三角产业集群联动,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5G等产业链对接合作。

3.上海购物

消费城市是世界级大都市的共性特征。经济高度发达的卓越全球城市往往都是国际消费大都市。上海原本就是一座因商而兴的城市,商业文明是这座城市优质的基因之一,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不过,对标公认的国际消费大都市,上海尚存在“外来消费吸引力不足、本土品牌不响、商圈商街的国际影响力不大、消费体验环境有待提升、消费市场的丰富度有待提高、消费市场监管制度有待更好接轨国际规则”等问题[30]

为此,上海市制定了《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主要概括为“1358”[31]

“1”就是紧紧咬定1个总目标:就是要打造面向全球的消费市场,形成与卓越的全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商业文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

“3”就是突出坚持3个导向:就是以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引领需求为导向,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抓住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契机,主动顺应消费需求升级的大趋势,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大力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创造品质生活。云集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使上海成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风向标和人人向往的“购物天堂”。

“5”就是着力提升“5个度”:一是体现消费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消费贡献度显著提升,消费贡献率达到60%以上,外来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0%以上。二是体现消费业态、模式、技术等创新能力的消费创新度显著提升,新兴消费规模持续扩大。三是体现城市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创新品牌集聚能力的品牌集聚度显著提升,打造2条世界级商街、20个特色商业街区,打响50个老字号、100家名店。四是体现城市时尚品牌、设计师、活动和媒体等对全球时尚潮流引领能力的时尚引领度显著提升,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和上海时尚之都。五是体现消费者对城市消费综合环境的消费满意度显著提升,购物消费环境更好更优,消费体验度明显改善。

“8”就是聚焦8个专项行动:一是新消费引领专项行动。二是商业地标重塑专项行动。三是老字号重振专项行动。四是消费品牌集聚专项行动。五是消费名片擦亮专项行动。六是会商旅文体联动专项行动。七是消费总动员专项行动。八是消费环境优化专项行动。

4.上海文化

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最闪亮、最有魅力的金字招牌,承载着城市的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四大品牌”中,“上海文化”起到引领作用,能够赋予其他品牌更多的价值和动能。

2018年4月22日,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了“激发上海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成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突出“内容生产精品迭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艺名家群星璀璨、文化地标绽放魅力、文创产业做大做强”5个方面。

同时,该行动计划也列出了5个更清晰具象、市民感受度更高的分目标:①城市特质更加彰显,就是要使上海城市精神全面转化为市民的精神气质、行为习惯,使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中国革命文化总源头的历史地位充分彰显;②文创产业更加发达,就是要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13%以上,使上海成为与北京齐头并进的现代文创产业重镇;③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就是要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凸显文化源头地位的百部文艺精品,培育两个以上平台级新媒体、两家以上国内领先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④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全面提升重大节展赛事国际排名,持续扩大城市文化世界影响,使上海进入国际城市权威排行第一阵营;⑤优秀人才更加集聚,培育集聚大批高层次文化人才,使上海成为一流文化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该行动计划的落实具体将从5处着力:①推出“上海原创”的文化精品,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源头地位;②提升“上海主场”的文化平台能级,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文化码头地位;③做大做强上海文创产业,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产业领军地位;④打造精神标识和文化地标,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精气神的独特魅力;⑤加快培育集聚名家大家,充分彰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人才高峰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