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捷环球的辉煌定格在2008年。
2008财年,思捷环球实现销售372.2亿港元,同比增长25.5%,净利润64.5亿港元,同比增长24.5%。从2004年到2008年的五年间,思捷环球的业绩整整翻了一倍多,从163.5亿港元增长到372.2亿港元;净利润翻了两倍多,从19.6亿港元增长到64.5亿港元,思捷环球是那个时代最成功的时装品牌(那时大众化定位的快时尚品牌们都处在快速的扩张期,ESP的定位要比它们高出很多)。
今天,国内最大的三家鞋服企业分别是安踏、海澜之家及申洲国际,它们2017年的销售业绩与净利润分别是166.9亿元/31.5亿元、182亿元/33.2亿元、180亿元/37.6亿元,任何一家的销售规模与净利润都在思捷环球十年前的一半左右,可见那时思捷环球的江湖地位有多强。
不过不要误会,思捷环球既不是一家中国公司,其主力市场也不在中国。思捷环球是一家全球性经营的公司,之所以拿中国公司和它做对比,除更直观外,很重要的原因是思捷环球是唯一一家(当时唯一,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由华人老板做大并推广至全球的世界级时装品牌(思捷环球公司的创始人及大股东邢李于2006年辞去公司董事会主席及CEO职务,随后开始减持思捷环球的股票,直至2010年全部抛光。后来,思捷环球的股价低迷,邢李又买入了部分,截至2018年末邢李及其家族大约持有思捷环球近10%的股份)。
如此优异的经营业绩,思捷环球收获了无数光环,在香港乃至亚太资本市场,思捷环球是重要的成份股指。在市场终端,合作商户能给思捷环球最好的合作待遇,据传,像奢侈品之王LV那样,ESP要进驻哪家商场,都是指定位置指定最低扣点的,典型的“无思捷不商场”。“无某品牌不商场”的说法就是从ESP开始的,后来演变成“无百丽不商场”“无凌志不商场”等。不过,有趣的是,前面提到的这几个品牌今天似乎都碰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真让人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消费者心目中,ESP是时尚的代名词,是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是潮流的引领者。(www.xing528.com)
思捷环球的管理层有理由自豪,在2008年财报的致股东函中,时任董事会主席兼集团行政总裁Heinz Krogner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们举杯庆祝!”举杯庆祝的方式当然很优雅,但也掩饰了问题,短短不到一页篇幅的主席致辞中,共有三个主标题,除“让我们举杯庆祝”之外,剩下的两句分别是“全方位增长”和“业绩增长仍将继续”,由此可见,当时的思捷环球沉浸在梦幻般的成就中,丝毫没有觉察到它的寒冬即将来临。
似乎在思捷环球董事会的眼里,未来只有增长,唯有增长才能代表一切。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核心品牌ESP的主要信息及经营数据,看看思捷环球到底还能不能增长。
链接:截至2008财年,思捷环球在全球共有690家直营店和14 500家批发销售点,其中超过300家直营店和12 400家批发销售点在欧洲,中国市场是与央企华润合作的合资公司经营,在中国市场共有超过900家店铺,经营面积超11万平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