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苗不怕冷。严冬的凌晨,气温降到了摄氏零下四五度,星罗棋布的小河塘都封冻了,像一面面镶嵌在大地上的明镜;田地与路都硬邦邦的,人走着,直硌脚……
冬天的麦苗在等待,等待地气的“转变”,等待春天的阳光。
很快,天气变暖。麦子拔节生长,田间管理不能“脱把”[79]。麦子的田间管理关键在于处理好四个字:草、肥、虫、水。
春天,大地苏醒了,麦子很快发育,百草也生根发芽,与麦子争夺土壤中宝贵的养料。在这场竞争中,麦田除草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在散播的麦田或者麦地中,麦子的密度高,占据了生长的空间,野草难以生长,除草的任务较轻。在条播的麦田与麦地中,条与条之间的空间给了野草生长的机会,需要安排除草工作。麦地干燥,土质疏松,农民们拿着刮子在两行麦子之间削去刚刚萌生的小草,并把削去的小草带着泥土一起培在麦子的根边,以促进麦子根的生长。田土潮湿,土质较烂,刮子难用,农民们只能用双手拔草。陈家场的农民喜欢到麦田里去拔草。田草纤细娇嫩,正是养羊的好饲料。到麦田里拔草,既赚了工分,又有了“羊食”[80],谁不乐意为之?但是,一些农民到了麦田里,只顾着拔更多的“羊食”,不管那些刚刚冒出土的细小的草。到了麦子收获的时候,麦地里的麦子总是比较“干净”,麦田里的麦子却夹着不少的草——那是农民们除草不讲质量留下的。
施肥是麦子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在麦子下种的时候,农民们施用大粪、河泥、菜饼等农家肥作为麦田与麦地的底肥,农家肥有机质含量高,肥效慢,恰恰可以给麦子“养冬”。春天天气转暖后,麦子生长速度加快,农民们需要给麦子施化肥,促进麦子分蘖,增加麦穗数。陈家场的农民主要给麦子施碳酸铵和氨水,却舍不得给麦子施尿素。他们说:“尿素好,留给水稻用。”
麦田管理中,防治病虫害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1969年,红江人民公社小麦生产受到第五期刮青虫的影响,产量降低,受到了上级的批评。1970年,红江人民公社领导把防治麦田病虫害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1970年4月28日,公社召开小麦治虫会议,公社干部郭仁元同志分析了麦子病虫害的形势,发现全社的小麦都出现赤霉病、瘦病,病虫害可能比1969年更严重。他指出,赤霉病就是烂麦头,矮秆红小麦特别容易发生,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高、水分多。防治赤霉病的办法有几种,例如,可以用富民隆500倍,拼肥皂(每桶半两),每一亩打150—200斤。防治宜早不宜迟,早防比较好,特别是小麦要及时防治。在防小麦赤霉病时,要先检查一下是不是有蚜虫,如有蚜虫,先用乐果加1 000倍水,在晴天的下午用压力喷雾器在麦田和麦地里喷,彻底消灭蚜虫[81]。
半个月以后,红江人民公社召开各个大队干部会议,公社机站王华同志汇报了小麦蚜虫的情况,提出蚜虫危害严重,要各个大队及时采取措施。会后,联民大队干部走访了联新大队,了解到联新大队准备次日普遍除虫一次。联民大队的干部们回队以后,立即分头通知各个生产队于次日全面组织除虫。联民大队大多数生产队小麦发病严重,只有红星生产队的情况较好一些。联民大队党支部与革命领导小组根据小麦虫害的情况提出:“(1)除虫人员要高举毛泽东思想,要过细做工作;(2)全大队各生产队都要认真检查一下小麦虫害情况,坚决消灭虫害;(3)农药用量问题根据公社统一布置[82];(4)除虫需专人负责。”[83]
由于大小麦病虫害的情况比较复杂,公社农业科技站便专门负责监视病虫害的情况。那时,公社主要通过两级或者三级[84]干部会议发布大小麦病虫害的情况,具体布置消灭病虫害的办法。公社干部会议所具有的政治风格与意识形态气氛使消灭病虫害成为一项政治任务,成为一场必须打赢的“仗”。1971年4月,红江人民公社召开了几次会议,布置消灭大小麦病虫害的工作,这里摘录两则,以体会当年的政治气氛。
粘虫警报:据嘉善、嘉兴、余杭、镇海、鄞县、永康、瑞安、平阳等地观测,继续盛发期,发蛾量大,是近几年来所没有的。嘉兴地区病虫观测,3月17日到24日平均每株幼蛾32只,去年同时平均9只;平阳县水头区3月17日调查,幼虫已开始危害春花,株被害率达30%以上。当前晴雨交替,气温逐渐回升,有利于粘虫发生。今年可能又是粘虫大发生的一年,严重威胁春粮等作物的丰收,所以要加强观察防治,稳、准、狠地消灭幼虫,夺取春花丰收。[85]
首先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
春花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意见:当前来看,有些麻痹轻敌思想,特别是赤霉病。要向病虫害夺粮,要打主动仗,早、少、小时消灭掉。如果迟下去,对蚕业上有些问题,所以就早开始。春花的病虫害大多数与水大有关系,所以尽量降低地下水位,继续开沟排水,如遇河、渠特别注意。在操作时适量保护好。
一、粘虫。今年用了糖醋引杀,但是还杀不尽。所以当前来看已经发现孵化成虫。目前发现不平衡,仔细检查,发现平均每个平方尺1条就要防治。2—3天搞一次,一般在25—26号可以进行一次防治。(www.xing528.com)
防治办法:①用人工来搞,发动群众运动。②药的话用“666粉”2斤,1.5斤“666粉”,半斤“223”。1斤“223”加水5—6担进行泼浇。敌百虫1 000—1 200倍进行喷雾。如果有蚜虫,拼点乐果施。要求各生产队进行检查,防止浪费现象……
注意几个问题:①大麦立即要施,再迟下去不能用。②这药是有机汞,要中毒,不能用手拌。③要根据科学施药,不能随便加重药量,防止药害,同时防止两种倾向。
锈病:土法叫“金病”,叶上有黄粉。根据情况进行防治。如有发现立即防除。
办法:植保86—87页,用“敌秀纳”8两加水200斤,进行喷雾。这药是内吸,一星期有效。[86]
麦子怕湿,联民大队一带的农民们特别怕“百花生日”那天下雨。胡少祥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农历二月十二日,农村自古称之为“百花生日”。百花生日祈盼天晴,如果下了雨,就要连续下12个连夜雨,继二月初八讯以后,又一次降雨过程。当然,二月初八讯并不是每年在这个时候下雨和降温,百花生日也并不是绝对下12天雨,但是多数的年份如此。百花生日下了雨,就叫作百花水。百花水对农作物不利,大小麦正在抽穗扬花,一经风吹雨打,就会影响结果率。百花生日在理想中应该是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气候温和,也就是麦抽穗扬花的理想季候。[87]
在联民大队一带,麦地本身地势高,即使雨水多,地里的水也能排出,较少出现积水成涝。但是,田的地势低,很多地里的水要通过田里的水沟排入河里。一旦田里的水沟沟壁坍塌,水道阻塞,麦田就会积水,造成内涝。联民大队一带部分田土呈沙性,传统农民在田里种麦,采用窄轮V形沟,就是为了保证春季麦田排水的便利。即使如此,如果连续大雨,雨水冲下地里的浮泥也会阻塞田沟,导致麦田地下水位过高。1970年代,人民公社盲目推行麦田的“深沟阔轮”制度,每年春天,麦田里的深沟一定会坍掉,给生产队长们平添了许多烦恼。
联民大队土地高低不平,这给麦田排水增加了许多困难。当时,麦田的排水工作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做好排水,就需要熟知“水路”,清楚哪块田里的水从哪个方向流,知道水流在哪里拐弯、哪里“入河”。生产队里的“水路”复杂,熟知的人很少,排水的任务却比较重,因此,生产队长不得不安排“生手”去排水——“赶鸭子上架,将就着,没有其他办法。”其次,疏通沟渠的劳动本身也很有讲究,疏通的时候,既要保持沟底较平,又要使整条沟朝某个方向略微倾斜,以利于水的流出。假如沟底不平,有一个个凹坑,沟内就会积水。再次,排水作业常常在下雨天,雨水淅淅,春寒料峭。下麦田的男劳力们虽然穿着蓑衣或塑料雨衣,但也常常弄得“浑身湿透”,“冷得人发抖”。他们总是急匆匆地去排水,只想早点干完。于是,“说起来麦田里的水排出了,隔不了几个小时,水沟又不通了。第二天只得再安排人去疏通”。
在管理中,雨水还影响着大小麦的收获。大麦、小麦的麦粒“生得比稻谷牢”,脱粒比较困难。在割下麦子以后,农民们通常都把麦子挑回生产队的公房里,再抽时间“甩麦”[88]。大麦、小麦脱粒以后,需要晒几天才能进仓。农民们总是希望麦收的时候有个好天气,否则的话,潮湿的麦子在家里放几天,会导致麦粒发红,严重影响麦子的质量。
麦子开镰以前,生产队长都会组织几个有经验的农民到麦地或麦田里选种。麦种的需求量较大,陈家场大都采取“片选”的办法留种。他们确定几片长势好的麦地或麦田作为“种子田”,分开收割,分开脱粒,统一晒干以后,作为第二年的麦种。为了改善麦子的品种,县、公社每年都为生产队提供部分优良麦种,或者组织生产队之间进行麦种交换。麦子脱粒、晒干以后,生产队只分配部分麦子给农户,而把大部分麦子运到粮管所进行“品调”,换回大米,分给农户。在人民公社时期,春花粮食是满足农民粮食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