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参与的河道整治工程:联民大队的经验分享

农民参与的河道整治工程:联民大队的经验分享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4]联民大队一带的河道整治始于解放初期,在人民公社时期达到高潮。这里介绍联民大队农民们参与的一些河道整治工程。1村内河道的整治油车港纵贯联民大队西边,是联民与联新大队的分界港,南至培塘河,北通宁表塘河。3村外主河道的整治大河大港的治理长期困扰着传统的农业社会,人民公社的成立为解决这一传统的难题提供了制度基础。

农民参与的河道整治工程:联民大队的经验分享

联民大队南部就是著名的杭州湾。杭州湾的喇叭口地形塑造了大潮景观。潮水翻滚,如万马奔腾;潮头闪烁,如白练映日。天下奇观海宁潮为许多人带来了美的享受,却也曾给当地人带来过数不清的灾难。祝会地区第一任乡长李悦庄在回忆录《落叶记》中写道:“在日寇侵华其间,海塘失修,有好几个缺口,潮水来时,将沙土渗进了河道,因此,下河各河道,几乎全都淤塞。为了灌溉和交通,解放初期,接连发动兴修水利,进行疏浚塘河,改善农田灌溉。祝会乡疏浚河道,有油车港等多条河道,为了群众方便,也组织发动开挖,其实这些工作,只不过是由人民政府领领头,组织发动一下,具体施工,均是人民群众自己干的,因此领导发动,还是很重要的。”[64]

联民大队一带的河道整治始于解放初期,在人民公社时期达到高潮。这里介绍联民大队农民们参与的一些河道整治工程。

1村内河道的整治

油车港纵贯联民大队西边,是联民与联新大队的分界港,南至培塘河,北通宁表塘河。解放初期,油车港有其名,无其实,已面目全非。油车港南段叫车头河,河边一条石板路,路边一条河。靠近杨树下的地方只有一条小沟,前面一个跳[65],后面一座小桥。再往北又有一个跳叫运动口,跳南有一段折形河,跳北有一条长长的小河。在塘底下时又有一段折形河,再往北有一个小桥叫孙家跳,从跳南向北一直通向袁花塘的是一段很浅的荒河。1950年代,政府组织初次疏通油车港,引水灌溉,并在1950年代末建立了最初的机站。人民公社时期又再次整治,把连通上下河的水坝移到陈家场袁花塘河口[66]

泥桥港位于联民大队东边,其中泥桥以北是与丁桥群海村的分界线,泥桥以南,港东还有联民大队的土地。解放以后,泥桥港曾疏浚过多次。泥桥港和油车港一样,纵向在上下河之间,原先在培塘河边建有北坝,后来在泥桥南面的新桥头拆桥填坝埋涵管。此后,新桥头以南改称褚家漾,分设电灌机站。泥桥港(河)成为联民大队的重要水资源[67]

培塘河是横卧在联民大队南边的一条大河。解放以前,培塘河很少有人知道,整条河道是低洼的杂草滩,仔细观察像一条河,粗粗看去只见草。解放以后,联民大队农民曾经4次参与疏浚培塘河,每一次都抽干河水进行开挖,河面得以加阔、加深。到1970年代,培塘河成为沿岸广大农田引水的主干道,也是修理海塘水运石料的主要通道。培塘河属于上河水系,东通黄湾尖山,西通杭州西湖。每年夏季干旱,长安翻水站从下河把河水翻入上河,解决供水不足问题。到1980年代,国家在盐官西门和谈家埭建起了引水闸门,必要时从钱塘江里引进淡水。

2村外邻近河道的整治

解放以后,地方政府倡导协作精神;在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中的公社一级在水利建设协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www.xing528.com)

在祝会地区,一条东西走向的袁花塘河区分出南、北两个片区,南片有联民大队与联新村,北片有联农村与联丰村[68]。袁花塘北面有两条南北走向的河道,一条叫环桥港,另一条叫孔泾港。环桥港是联农村的主要河道,南起袁花塘河口的环桥,高家花园拐弯后,从吴家桥东流过丰士人民公社长和村,从长春岸流入东西走向的辛江塘河。孔泾港与环桥港平行,南端是联农村与联丰村的界河,北端是丰士人民公社长和村与东风村的界河,并与辛江塘河连通。这两条河都是祝会地区下河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民大队农民摇船去海宁的必经水路,在农田灌溉、排涝泄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祝会地区的全体农民参与了环桥港的第一次疏浚工程,当时,联民大队男女劳动力全体出动,在开河工地上整整干了10天。联民大队的农民还先后两次参与了孔泾港的开河工程。

袁花塘河南面有4条南北流向的河,从东到西分别是泥桥港、油车港、六里港和七里港,并列于联民、联新、中新3个村。与袁花塘河北面的河流不同,南面的河道靠近杭州湾,解放以前潮水倒灌,导致堵塞严重,杂草丛生。这4条河都连通着下河水系与上河水系,在疏浚的同时还需要建设水闸或者涵管。联民大队的农民们先后参与了这4条河道的疏浚工程。

3村外主河道的整治

大河大港的治理长期困扰着传统的农业社会,人民公社的成立为解决这一传统的难题提供了制度基础。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定型以后,浙北地区多次组织跨公社甚至跨县的主干河道整治,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水利化。

主干河道的整治工程规模宏大,没有机械工具,单凭铁锹挖、双肩挑,每个工程都要动员数以万计的农业劳动力。农民们以生产队为单位,自带铺盖,自备锅碗瓢匙,在工地边民房里安营扎寨。数万农民在指定时间到规定的地点开河,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绵延数十里的开河工地上红旗招展,革命歌曲嘹亮。许多当年参加开河的农民至今仍记得那种“热气腾腾的景象”。

崇长港是我市长安镇、桐乡崇德的水上主航道,我村曾参加过疏浚工作。崇长港河面宽,河底深,参加疏浚单位很多,工程量也很大。这条大港的疏浚关系到2个县市,当然是一项较大的工程。我们村也派了很多人员,分组划段包干,当时在辛江乡某村借宿及开伙。由于河面宽,从河中间挑到两边岸上很远。一个生产队为单位,基本上每个队只分到3—5公尺河段,土方并不多,但任务比较艰巨,进度很慢,因从河底中间挑一担到河岸,还要挑到里面走过20—30公尺路。由于踏步高,脚很酸,加上河泥薄,容易流在路上,所以是高难度的。

泰山港是一条下河大港,我们村分到的地段比崇长港加倍以上,所以发动了全村大部分劳动力,历时大约10天以上,艰苦工作,终于完成了任务。我们村分到的地段大约在我市沈士乡的地方,在那边的农民家里住宿,开伙食,起早摸黑,奋战在河港边。那个时间在塘河滩还搞宣传文艺活动。我们历来到处开河,都是自带饭包和被头,也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报酬。上级领导下达任务,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开河,都是一概服从,从来没有反对意见,他们总是说什么间接利益、直接利益。[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