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产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分析与防范

资产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分析与防范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交易的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资产,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是近期出售以便在价格的短期波动中获取利益。在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分析时,首先,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注意是否存在将长期投资任意结转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象。在资产的风险分析中应该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构成,及时发现风险,予以防范。

资产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货币资金

1.货币资金的范围及特点

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货币资金的数额。由于货币资金本身可用于偿债,其变现时间等于零,并且通常不存在变现损失问题,因此货币资金是偿债能力最强的资产。但是,具有特殊用途的货币资金不能作为可偿债资产。比如,专门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货币资金、银行限制性条款中规定的最低存款余额等,它们不能随时用于偿债,应予以扣除。

货币资金的特点:

(1)有着极强的流动性,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有一大部分经营业务涉及货币资金的收支,也就是货币资金在企业持续经营过程中随时有增减的变化;

(2)货币资金收支活动频繁;

(3)在一定程度上货币资金收支数额的大小反映着企业业务量的多少、企业规模的大小;

(4)通过货币资金的收支反映企业收益和损失以及经济效益。

2.货币资金分析

对于企业货币资金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规模分析

为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企业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资金。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货币资金越多,企业偿债能力就越强。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货币资金经常处于比重较大的状况,则很可能是企业不能有效利用资金资源的表现;如果比重过低,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并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合理,主要的决定因素为企业的资产规模与业务量、筹资能力、运用货币资金能力和企业所处行业特点这四个方面,因此在对其进行分析时应充分考虑这四个方面。

(2)变动分析

企业货币资金发生增减变动,可能的影响因素有:

销售规模的变动:企业销售规模与货币资金规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信用政策的变动: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高现销比例,从而可能导致货币资金规模提高。

③为支出大笔现金做准备:如准备派发现金股利,偿还将要到期的巨额银行借款,或集中购货等,这些都会增加企业货币资金需求的规模。但是这种需求是暂时的,货币资金的需求规模会随着企业现金的支付而降低。

(3)货币资金持有量分析

企业货币支付能力大于1,说明货币支付能力较强,但并不表示企业货币资金的持有量是合理的。由于货币资金是一种非盈利资产,积存过多,必然会造成资金浪费;积存过少,又不能满足企业三个动机(即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投资性动机)的需要,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判断货币资金持有量是否合理,首先看它是否能满足交易性动机,即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支出;其次看它是否能满足预防性动机,即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满足了上述两个需求后,如仍有多余货币,可考虑短期投资,购买证券进行增值。

货币资金中的现金,主要用于日常零星开支。根据《现金管理条例》规定,现金实行限额管理,其限额一般不超过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货币资金中其他货币资金部分是为当前必须交易结算而准备的,故无须制定其额度;货币资金中的银行存款占用的数额较大,是确定货币资金持有量的重点。银行存款结存多少比较适宜,主要取决于近期需支付货币资金的需要量与结存量是否相近。如果相近,说明货币资金的持有量就是最佳持有量。

(4)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分析

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分析是通过货币资金周转率指标来进行的。货币资金周转率是每期实际收到的销售款项与期初货币资金持有量的比率,是反映货币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企业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主要通过扩大销售,加快收取货款和降低货币资金持有量两条途径来实现。

在对货币资金进行分析时,还要结合企业的业务规模和行业特点。一般来讲,企业业务规模越大,业务收支越频繁,持有的货币资金就越多。此外,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合理的货币资金比重也会有较大差异。

(5)货币资金管理分析

首先,分析企业货币资金收支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国家对有关货币资金收支方面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结算政策、现金管理制度,合理调度资金。如果企业没有遵守国家的现金管理制度而保留了过多的货币资金,可能会遭受失窃、白条抵库的损失;如果企业违反国家结算政策,有可能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如果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较差,其进一步融资也将发生困难。

其次,从企业自身货币资金管理角度来进行分析。企业在收支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情况,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货币资金运用质量。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交易的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资产,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是近期出售以便在价格的短期波动中获取利益。交易性金融资产极易变现,流动性仅次于货币资金,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持有时间较短、盈利与亏损难以把握等特点。它在报表中常常表现出金额经常波动、投资收益与亏损易变等特点。

在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分析时,首先,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注意是否存在将长期投资任意结转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现象。一些企业可能利用长期投资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划分来改善其流动比率,这可以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报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分析。

(1)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数量看

交易性金融资产具有金额经常波动的特点,跨年度不变且金额较为整齐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极有可能是长期投资。

(2)从投资收益的情况看

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具有盈亏不定、笔数较多的特点,而长期投资收益一般具有固定性、业务笔数较少的特点。如果在投资收益的构成中出现异常情况,则有可能是企业将长期投资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以改善其流动比率。

其次,要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构成。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包括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购入债券和基金风险较小,购入股票风险较大。在资产的风险分析中应该注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构成,及时发现风险,予以防范。

(三)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就其性质来讲,是企业的一项资金垫支,是为了扩大销售和增加盈利而发生的,它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利益,占用数额过大,又会使存货及其他资产占用资金减少,导致企业失去取得收益的机会,从而造成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的增加。因此,应尽量减少其占用数额。应收账款应控制在多大数额为宜,这要取决于销售中赊销的规模、信用政策、收款政策以及市场经济情况等因素。

应收账款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就是对客户所欠账款时间的长短进行分析。具体做法就是将各项应收账款首先分为信用期内的和超过信用期的两大类,然后再对超过信用期的应收账款按照拖欠时间长短进行分类。通过分类,一方面可以了解企业应收账款的结构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组织催账工作和估计坏账损失提供依据。

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应收账款时间构成表(表3-4)来进行。

表3-4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2.应收账款变动分析

应收账款变动分析,是将应收账款期末数与期初数进行比较,看它的发展变化情况。在流动资产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的绝对额增加了,表明企业变现能力在减弱,承担的风险在增大,其占用比重就不合理;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与流动资产增长和销售收入增长相适应,表明应收账款占用相对合理。应收账款变动分析,可通过编制应收账款变动表(见表3-5)来进行。

表3-5 应收账款变动情况表 单位:万元

对应收账款变动的分析,应重点分析应收账款的增加是否正常。影响应收账款增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信用政策发生了变化,企业希望通过放松信用政策来增加销售收入。

(2)企业销售量增长导致应收账款增加。

(3)收账政策不当或者收账工作执行不力。

(4)应收账款质量不高,存在长期挂账但难以收回的账款,或者客户发生财务困难,暂时难以偿还所欠货款。

(5)企业会计政策变更。如果一个企业在有关应收账款方面的会计政策发生变更,应收账款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如在坏账准备的核算上,由期末余额百分比法改为销售百分比法,应收账款余额也可能因此而降低。

对应收账款变动的分析,还应注意一些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调节利润的行为。首先,应特别注意企业会计期末突发性产生的与应收账款相对应的营业收入。如果一个企业全年的营业收入1—11月份各月都较为平均,而唯独12月份营业收入猛增,且大部分是通过应收账款产生的,财务分析人员对此应该深入分析。如果企业确实有利润操纵行为,应将通过应收账款产生的收入剔除,同时调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其次,要特别注意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观察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企业的交易操纵利润的现象。如果有,则应予以调整。

3.应收账款规模分析

影响应收账款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种。

(1)企业的经营方式及所处的行业特点

对相当多的企业来说,其营销自己的产品或劳务,不外乎采用预收、赊销和现销方式。因此,债权规模与企业经营方式和所处行业有直接关系。如处于商业行业的零售企业,相当一部分业务是现金销售业务,因而其商业债权较少;而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则往往采用赊销方式,从而形成商业债权。

(2)企业的信用政策

企业赊销商品,就是向购买方提供了商业信用。因此,企业的信用政策对其商业债权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放松信用政策,将会刺激销售,增大债权规模;紧缩信用政策,则又会制约销售,减少债权规模。

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其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应收账款规模越小,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应在刺激销售和减少坏账间寻找赊销政策的最佳点。

4.应收账款坏账处理分析

对应收账款坏账处理的分析,主要分析坏账准备。在对坏账准备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分析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提取方法、提取比例的合理性

这是分析坏账准备项目的关键。因为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企业出于某种动机,随意选择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提取方法、提取比例,其结果不是少提坏账准备就是不提坏账准备,从而虚增应收账款净额和利润。

(2)注意比较企业前后会计期间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是否改变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随意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往往隐藏着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财务分析人员遇到此种情形,首先应查明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是否对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变更予以说明;其次分析企业这种变更是否具有合理因素,是正常的会计估计变更还是为了调节利润;最后对不合理因素所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进行更正和调整。

(四)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是由非购销活动所产生的应收债权,包括:企业拨出的备用金,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以及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而按规定转入的预付账款等。具体内容如下: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

(2)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4)备用金(向企业各职能科室、车间等拨出的备用金);

(5)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6)预付账款转入;

(7)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仅仅是暂付款,一般期限较短。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其他应收款的数额不应该接近或大于应收账款,若其他应收款过大,属于不正常的现象,容易产生一些不明原因的占用。因此,经营者应深入了解情况,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分析其他应收款时,可以通过报表附注仔细分析它的构成、内容和发生时间,特别是其中金额较大、时间较长的款项,要警惕企业利用该项目粉饰利润以及转移销售收入从而偷逃税款。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为了种种目的,常常把其他应收款作为企业调整成本费用和利润的手段,把一些本应该计入当期费用的支出或本应计入其他项目的内容放在其他应收款中。因此,分析其他应收款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变动趋势,如果发现企业的其他应收款余额过大甚至超过应收账款,就应该注意分析是否存在操纵利润的情况。

(五)存货

存货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于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存货项目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它是企业收益形成的直接基础或直接来源,加强存货分析,对加速存货资金周转、减少存货资金占用、提高收益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存货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存货真实性分析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实物资产,因此,首先,应经常对库存的实物存货价值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核对,看其是否相符;其次,应检查其待售商品是否完好无损,产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的产品等级要求,库存的原材料是否属于生产所需,等,以保证存货的真实性、合理性。

对存货真实性的分析,可以初步确定企业存货的状态,为分析存货的可利用价值和变现价值奠定基础。

2.存货计价分析

存货计价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或变更是否合理。存货发出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存货计价对企业损益的计算有直接影响

表现在:

①期末存货如果计价(估价)过低,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

②期末存货如果计价(估价)过高,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

③期初存货计价如果过低,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

④期初存货计价如果过高,当期的收益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

(2)存货计价对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数额计算有直接影响

这些项目包括流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等项目,都会因存货计价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数额。

(3)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对计算缴纳所得税的数额有一定的影响

因为不同的计价方法,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利润数额的确定。

计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如表3-6所示。

表3-6 计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往往利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实现其利润操纵的目的,因此,在对企业资产和利润进行分析时,应予以关注。(www.xing528.com)

3.存货的品种构成结构分析

存货的品种构成结构是指企业各类存货占全部存货的比重。存货主要分为库存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的品种构成结构分析就是将本年实际存货结构与上年、计划存货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情况。

分析存货的品种构成结构时,应仔细阅读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存货品种结构和金额。现代企业都尽量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来降低存货规模,以减少资金占用和仓储费用以及降低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企业待售的产品尤其要少。

分析存货的品种构成结构,还应结合市场销售情况来具体分析,并关注不同品种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状况。

4.存货增减变动分析

各类存货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材料存货是维持再生产活动的必要物质基础,所以应把它限制在能够保证再生产正常进行的最低水平上;产成品存货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存货,它不是保证再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压缩到最低限度;而在产品存货是保证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存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周期决定了在产品存货的存量,在企业正常经营条件下,在产品存货应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一个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其存货结构应保持相对稳定。分析时,应主要对变动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企业购置存货主要是因为企业对产品销售前景充满信心,提前大量采购原材料;或者是企业预测材料市场价格将大幅度上扬,提前大量进行储备。但存货的增加应以满足生产,不盲目采购和无产品积压为前提,存货减少应以压缩库存量、加速周转,不影响生产为前提。

5.存货规模分析

与其他流动资产项目相比,存货的变现能力相对较弱,因而存货过多将使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上升,流动资产总体的变现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而且存货过多将使企业的资金过多地占用在存货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此外,存货过多会使存货的储存成本,包括保险费用、仓库租赁费、处置费用、变质损失等增加。但是,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和条件,存货量不足,就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也容易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中断,使企业失去获利的机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存货量过少,虽然可以减少存货的储存成本,但为了保证生产经营需要存货的订购次数就会增加,相应的订货成本,包括订购、运输、收货、验查和入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就会增加。

因此,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他不可能像债权人那样要求存货越少越好,而是应当从生产经营的需要出发,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存货水平。在这方面,经济订货量模型将帮助企业经营者进行存货管理。经济订货量的实质是最佳存货规模,即在保证企业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使存货总成本达到最低的订购数量。计算公式为:

Q=2DK/C

T=2DKC

其中Q为经济订货量,T为最低年存货总成本,D表示存货年总需求量,D/Q表示最优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为K,单位储存成本为C。

6.存货质量分析

存货反映的价值是历史成本,而存货的市价是会变动的。以下迹象表明企业存货很可能出现质量恶化:

(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5)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6)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7)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7.存货会计政策的分析

一是要分析企业会计期末是否按照账面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原则提取存货跌价准备,并分析其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正确。二是要分析存货的盘存制度对确认存货的数量和价值的影响。

(六)长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能取得并意图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股份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和其他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的方式对其他企业所进行的投资。其他股权投资是指除股票投资以外具有股权性质的投资,一般是企业直接将现金、实物或无形资产等投入其他企业而取得股权的一种投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的目的多种多样,有的是建立和维持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稳定的业务关系,有的是控制被投资企业,有的是增强企业多样化经营的能力,但大多数企业长期投资的目的主要还是增加企业的利润。由于长期投资期限长,金额通常很大,因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很大。对企业来说,进行长期投资意味着企业的一部分资金,特别是现金投出后在很长时间内将无法收回。如果企业资金不是十分充裕,或者企业缺乏足够的筹集和调度资金的能力,那么长期投资将会使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紧张状态,甚至陷入困境。另外,由于长期投资时期长,期间难以预料的因素很多,因而风险也会很大,一旦失败,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长期的损失和负担,有时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当然,与风险相对应,长期投资的利润有时也较高。因此,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对长期投资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长期投资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长期投资管理要求

按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除企业的性质是投资公司外,其他企业对外投资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当企业当年更新改造任务较重时,企业不得对外投资。对长期投资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分析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2.长期投资构成分析

长期投资构成分析应重点分析企业对外投资比重的合理性。一般来说,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没有达到最佳经济规模,或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就不应把自己的资金大量投向其他企业。实际中,多数企业都希望这个比重高些,主要原因就在于认为资本经营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新趋势,而对外投资就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形式。但是对外投资比重多少合适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经济规模及发展目标而定。

具体来说,长期投资构成分析又可分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构成分析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构成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的构成分析,主要是从企业投资对象、投资规模、持股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其构成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以及它的收益等方面的情况,来判断企业投资的效益。

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构成分析,可以按照债券的欠账期长短进行分类分析。一般来说,超过合同约定的偿还期越长的债权投资,其可回收性也就越差。

3.长期投资收益分析

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投资收益,长期投资收益包括股权投资收益和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其中,股权投资收益分为两部分:一是股利收益;二是买卖股票的差价收益。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股票投资收益主要来源于股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的差价收益,这部分收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也不容易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企业购买国债或其他企业债券,所获得的收益是固定的,即按购买债券的面值乘以规定的年利率计算出的投资收益。按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应按权责发生制确定债权投资收益,即无论投资企业是否收到利息,都要按应收利息计算出当期的投资收益额。

因此,对企业长期投资收益的分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分析被投资单位的生产经营业绩和利润分配政策;二是分析投资收益是否正确得到了反映;三是防止投资收益反映不实,逃避所得税。

4.长期投资会计政策的分析

长期投资会计政策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评价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方法是否适当;二是要审核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是否计提以及计提是否正确。

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不但会导致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减少,而且会影响当前的利润总额,因此,一些企业往往通过少提或不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来达到虚增长期投资账面价值和利润的目的。财务分析人员应对这种现象有所警觉。

(七)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第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第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虽然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的时间标准做了具体的规定,但未规定单位标准。由于企业的经营内容、经营规模等各不相同,因此,各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固定资产的标准,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

对固定资产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固定资产结构分析

企业的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数额大,资金周转时间长,是资产管理的重点。但是,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不都是生产经营使用的,为此,必须保持合理的结构。在分析该项目时,应该首先了解固定资产结构。

固定资产结构分析可通过编制固定资产结构分析表来分析,如表3-7所示。

表3-7 固定资产结构分析表

对固定资产结构分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分析生产用固定资产与非生产用固定资产之间比例的变化情况。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不应超过生产用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它的比重降低应该认为是正常现象。一般来说,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越大,则总资产的使用效果越差。

(2)分析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比重的变化情况,查明企业在处置闲置固定资产方面的工作是否具有效率。

(3)分析生产用固定资产内部结构是否合理。要对固定资产的配置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技术特点。

2.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分析

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分析主要是对固定资产增长情况、更新情况、退废情况及损失情况进行分析,它是以固定资产的期初数与期末数相比较来确定其变动情况的,可以通过编制固定资产原值增减变动分析表(表3-8)进行分析。

表3-8 固定资产原值增减变动分析表 单位:万元

(1)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分析

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的指标有: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净值率。

固定资产磨损率,就是固定资产累计已计提折旧额和固定资产原价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

计算公式为:

当企业固定资产不断更新时,其磨损率指标就会呈下降趋势;当企业固定资产未进行更新时,其磨损率指标将呈上升趋势。

(2)固定资产净值率

固定资产净值率,就是固定资产净值总额与固定资产原值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固定资产净值,是固定资产的原值总额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计算公式为:

该指标高,说明企业设备较新;该指标低,说明企业设备陈旧。

(3)固定资产磨损率与固定资产净值率的关系

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净值率=1

利用这些公式不但可以综合计算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磨损程度,也可分别计算各类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磨损程度。

3.固定资产规模分析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必须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规模相适应,同时保持和流动资产的一定比例关系。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的计划任务,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在此基础上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例关系。如果企业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比例过高,一方面会使企业对经济形势的应变能力降低,相应的财务风险会增大;另一方面会使固定资产闲置,利用效率降低,同时折旧费用增加,从而使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但是,固定资产比例过低、设备不足虽然可以使企业偿债能力提高,降低风险,但会使企业的资产过多地保留在获利能力降低的流动资产上,而且会使流动资产因相对过多而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企业为了扩展业务,获得更多的利润,需要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首先就要扩大固定资产规模,添置新的设备,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会发生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清理,投资转入、转出等,从而使固定资产的总体规模发生增减变动。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应对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的增减变动情况及这种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

4.固定资产会计政策的分析

固定资产会计政策主要是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两个方面。由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如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如何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给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企业利用固定资产会计政策选择的灵活性,虚夸固定资产和利润,结果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潜亏严重。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固定资产会计政策,正确评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真实性。

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分析时,应分析三个方面:一是分析企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确定的合理性;二是分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合理性;三是观察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是否前后一致。

在进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分析时,应该注意企业是否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正确。在实际处理中,往往存在这种现象: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如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已不能使用,但企业却不提或者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就不但虚夸了固定资产,而且虚增了利润,结果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潜亏严重。

(八)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一种资产,同其他资产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没有实物形态;

②能在较长时期内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③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

④无形资产能够给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大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⑤是企业有偿取得的。

对无形资产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无形资产规模分析

无形资产尽管没有实物形态,但随着科技进步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控制的无形资产越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就越强,因此企业应重视培育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价值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披露的金额仅是企业外购的无形资产;自创的无形资产,在账面上只确认金额极小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实际成本。大量的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均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但同样的一项无形资产,当它是外购的时候,确认的账面价值可能要比自创的高许多倍,也就是说,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有偏颇之处,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全部无形资产价值。因此,分析人员在对无形资产项目进行分析时,要详细阅读报表附注及其他有助于了解企业无形资产来源、性质等情况的说明,并要以非常谨慎的态度评价企业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

3.无形资产质量分析

虽然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收益,但它具有不确定性。在许多情况下,无形资产质量恶化是可以通过某些迹象来判断的:

(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度下降,并在剩余摊销年限内不会恢复;

(3)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

4.无形资产会计政策分析

(1)无形资产摊销分析

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会影响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真实性。因此,在分析无形资产时应仔细审核无形资产摊销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此外,在分析时还应注意企业是否有利用无形资产摊销调整利润的行为。

(2)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分析

在分析无形资产时应注意分析企业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计提的合理性。因为,如果企业应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而没有计提或少提,不仅会导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的虚增,而且会虚增当期的利润总额。一些企业往往通过少提或不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来达到虚增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和利润的目的。因此,财务分析人员对此现象应该进行分析和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