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公众认可度是中国社会企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相比西方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第三部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不过短短数十年,公众对公益的认识尚处于发展状态,更遑论结合了商业性与公益性双重属性的社会企业。因此,公众认可度,即社会企业在公众认知与社会规范上的合法性,成为社会企业运行的关键问题。正如两位社会企业创始人在深度访谈中提到的,在中国,很多人对公益的认识还非常浅,认为公益就应该是免费的,更不应该从事营业活动赚取利润。例如,厦门曾有一家运行得非常成功的社会企业五齐,多年来收取低廉的学费以实现自我造血,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就业培训,提升改造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规模壮大后,五齐被媒体作为公益典范而争相报道,原先的农民工听闻五齐是公益机构后,从最初的感恩心态转为攻击五齐,“既然是做公益为什么还要收学费”,竟纷纷讨还学费,对五齐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可见,公众对公益概念的认知不足以及对公益组织与社会企业的认知混淆,对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初创期资源匮乏是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初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传统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商业企业在初创期已然艰难,社会企业则需要同时追求社会影响力与经济价值,更是难上加难。社会企业既要运用商业模式来进行资金自我造血,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又要追求社会使命以实现社会影响力的最大化,这种内在的双重属性让社会企业在初创期举步维艰。本研究深度访谈的两家社会企业中,创始人在发展初期均投入了大量的个人资金,且在企业起步的前几年里创始人都不拿工资,或是将工资回捐以支持企业发展,在企业取得一定的发展成就后,社会各界的支持纷至沓来,资源匮乏的问题才得以缓解。但对于大多数初创期的社会企业而言,起步期资源匮乏仍然是其面临的重大问题。(www.xing528.com)
第三,使命偏移是中国社会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企业以社会使命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商业只是手段。然而在发展过程中,社会企业有可能偏移原有的社会使命而逐渐转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即发生使命偏移的问题。在本研究深入分析的几家社会企业中,管理层通过谨慎而创新的组织结构设计以求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残友集团的股东是基金会,黑暗中对话的股东是具有公益背景的创投基金及非营利组织,鹤童则不设股东,等等。此外,这几家社会企业均有明文规定,将大部分的企业利润用于再发展以及社会目的。这些组织制度结构上的设计从体制上保证了社会企业坚持社会使命不动摇,值得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