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一直被作为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并举的重要模式与途径。目前,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的种植业、养殖业是相互分离的,各体系相对独立,现代农田种养结合是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的种植业、养殖业单程线性结构变为循环利用。只有真正实现了种养结合,上海的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证以及农业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肤浅走向深沉。
种养结合在国外早已有之,主要是依据物种间生境相似原理,合理搭配生态位。例如,稻田养鱼在日本已有约100年历史;从20世纪初开始,印度、马达加斯加、原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美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都进行了稻田养鱼,但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较为盛行。随着人们对绿色、自然产品的追求,稻田养鳝模式下生产的黄鳝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中国在水稻田中养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养殖的鱼类有很多,包括鲤鱼、草鱼、鲢鱼以及鳝鱼等。据《魏武四时食制》记载:“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这说明我国稻田养鱼已经有1 700年的历史。我国虽然稻田养鱼历史悠久,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分布面积不广,多集中在我国的西南、东南、中南诸省的丘陵山区和缺少养鱼水域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中国稻田养鱼面积曾达66.7万公顷。以后随稻田耕作制度的变化和化肥、农药用量的增加,稻田养鱼面积大幅度下降。70年代以来,又逐步恢复。1984年的饲养面积近66万公顷;1997年,全国稻田养鱼面积达到了166.7万公顷。
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的种植业、养殖业呈单程线性结构,各体系相对独立,现代农田种养结合是将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中的种植业、养殖业单程线性结构变为循环利用,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小土池、水泥池利用季节差进行囤养黄鳝,90年代后,涌现出稻田养殖、流水养殖、流水鳝蚓合养等,1994年开始在湖南常德、浙江湖州、江苏滆湖等地出现网箱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稻田养鳝模式是一种常见的农田立体种养模式,它是在网箱养殖成本与技术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www.xing528.com)
种养结合模式通过组合不同农作物栽培和水产养殖技术产生多种类型的高效农业模式,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危机的最有效方法。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种植业又为养殖业提供优质绿色饲料,物质能量在动植物体间充分利用,形成良性循环链。种养结合模式既能解决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又降低了农田化肥使用量和生产成本,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上海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业经营者经过反复钻研和摸索,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的高效生态种养农业模式,如林下养禽、稻田养鳝、菜田养蟹、林下种植食用菌等。这些模式充分利用时间生态位和空间生态位,结合上海农业生产、耕地与气候资源特点,辅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措施,极大提高了农田空间综合利用效率。它不但拓展了农田农产品多途径产出渠道,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用量,推进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本书将上海生态农业模式梳理为4大模式,分别为稻田生态种养模式、菜田生态种养模式、林下生态种养模式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其中每个模式又选取较有代表性的3~4个典型模式,从模式内涵、原理等方面出发,详述其技术操作规范,并选取典型案例,对该模式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探讨其推广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