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3》,在2014年全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城市排行中,山东省有15个城市进入前100名,青岛市位列第16位,为山东省内最具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城市。烟台市位列第31位,仅次于省会济南市(30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烟台市经济在新常态下基本保持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水平,但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困难。
2014年,烟台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9.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个和0.4个百分点。全市完成国地税收入848.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90.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74.9亿元。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01.1亿元,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7.7亿元,同比增长12.7%。实际使用外资17.7亿美元,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527.5亿美元,增长7.6%,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35.4%,机电和高新技术出口占比分别达到67.7%和42.7%。烟台对外贸易总额列前三位的国家是韩国、美国、日本。2014年烟台市的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441.3亿元、3212.4亿元、2348.5亿元,结构比例为7.4∶53.5∶39.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91.3亿元,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7%以上。
2014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441.3亿元,同比增长3.9%,与2013年基本持平。全年粮食总产量262.98万吨,同比增长0.6%,水果产量515.84万吨,水产品产量191.11万吨,蔬菜产量210.49万吨,分别增长1.4%、1.2%、4.7%;肉、蛋、奶产量分别为50.00万吨、23.93万吨、21.03万吨,分别增长1.5%、-1.8%、1.4%。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16家。农产品出口创汇31.5亿美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总数达到8474家。烟台市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绿色农业示范区等示范建设,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510万亩。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85个。
烟台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孕育出张裕、北极星、三环等一批驰名中外的品牌。2014年,烟台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898.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与全省持平,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增速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绝对额分别居全省第二、三、二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8.95%,同比提高0.23个百分点。烟台市进一步巩固提升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现代化工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突破发展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精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黄金、核电、聚氨酯、新型铝材、特种化纤十大产品集群。(www.xing528.com)
2014年,烟台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348.5亿元。服务业实现税收361.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42.6%,服务业完成投资2460.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60%。比上年同比增长10.4%,服务业增速与2013年同期持平,快于全部工业1.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9%,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1.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增长6.4%。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1件,山东省著名商标339件;山东省名牌产品211个,山东省服务名牌78个。深入实施服务载体培育“3221”工程,做大做强商贸、旅游、会展、金融、现代物流、房地产等主导产业,突破发展科技信息、商务服务、文化、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教育、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打造全国一流的医疗健康产业基地式城市和养老服务典范城市。
综合来看,烟台市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需求结构不断优化,提质增效稳步前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宏观经济影响,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房地产增速放缓,实体经济运行内生动力不足,农业增长制约因素增加。目前,烟台市要取得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提质增效升级的双成效,仍需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深化对外开放、激发市场活力,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以换取短板补齐、弱势做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