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资源
烟台山海相拥,风光旖旎,四季分明,景色秀美。烟台地形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山地占总面积的36.6%,丘陵占39.7%,平原占20.8%,洼地占2.9%。境内海拔500米以上的山脉主要有大泽山、艾山、罗山、牙山、昆嵛山、招虎山等,最高峰为昆嵛山,海拔922.8米。境内河流众多,5千米以上河流121条,其中五龙河、大沽河、大沽夹河、辛安河等8条河流流域面积在300平方千米以上。烟台海岸线、岛岸线909千米,有500平方米以上近岸岛屿72个,面积较大的有芝罘岛、南长山岛和养马岛,有居民的岛15个。烟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水适中,空气湿润,气候温和。2014年,平均降水量525毫米,年平均气温12.4℃,日照时数2488.9小时,无霜期284天。
烟台海洋渔业资源丰富,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多种海珍品,近海渔业生物品种200多个,有捕捞价值的100余种,是全国重要的渔业基地。烟台葡萄酒、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烟台海参等8种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烟台苹果、莱阳梨、烟台大樱桃、莱州梭子蟹等33种产品获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下矿藏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68种,黄金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菱镁矿、滑石、钼储量和产量均居全国前5位。沿海大陆架储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属“富集型”油区。
(2)人文资源(www.xing528.com)
烟台市文化资源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夏朝,东夷族就在此建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三次东巡,均在烟台留下足迹。烟台是胶东半岛民俗文化的发源地,民间文化源远流长。烟台是全国著名的“京剧之乡”“鲁菜之乡”,拥有烟台山近代建筑群等1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阳大秧歌、蓝关戏、胶东大鼓等1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台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胶东第一个根据地,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胶东红色文化龙头城市建设成效显著。胶东烈士陵园、地雷战纪念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名录和遗址名录。已经成功举办多届烟台文化艺术节。烟台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总资产超过300亿元,全市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0余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公共图书馆1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个,博物馆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已建成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
烟台旅游资源五彩缤纷。烟台是著名的“人间仙境”,也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先后被授予“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整个城市集“山、海、岛、泉、河”于一体,909千米的海岸线上分布着蓬莱仙阁、“海上仙山”长岛、“小故宫”牟氏庄园、养心天堂福寿南山、全真道教发祥地昆嵛山等众多优质的旅游景区。八仙过海、始皇东巡、徐福东渡等传说,历史悠久的道教养生文化,异国风情的近代开埠文化,原汁原味的胶东民俗文化,更为烟台的旅游增添了神秘与魅力。未来烟台将继续发挥旅游资源比较优势,全力打造中心城市、南部沿海、北部蓬长龙和西部莱州湾四大旅游板块,加快推进海滨度假、海上观光、葡萄酒海岸、海上丝绸之路和乡村生态五大特色旅游带建设,努力把烟台打造成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形象突出、产业集聚发展、产品集群发展、市场创新发展、旅游相关行业融合发展的国际滨海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2014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481.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4亿元,分别增长9.6%和13.1%。全市拥有A级景区60个,其中AAA级以上景区38个,三星级以上宾馆99家,全市旅行社达到218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1家。
烟台市科教及卫生医疗资源日益丰富。2013年,共取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奖27项。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8家,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16家,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25家。全市拥有普通高等院校15所,在校学生2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58所,在校生11.1万人。普通中学259所,在校学生30.8万人。小学316所,在校学生26.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在校学生826人。拥有幼儿园1067所,在园幼儿15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初中应届毕业生升学率均达到100%。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384所(包括村卫生室),其中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07所,疾病预防控制、监督机构28处,妇幼保健机构14处。卫生技术人员4.7万人,病床床位4.1万张。毓璜顶医院成为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建成投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