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自古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仙境,吸引了历代帝王和文人雅士来此驻足。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历经了西周时期的莱子国,明代的海防重镇“奇山守御千户所”,清代军变民地的“奇山社”,清末,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我国近代工商业发展的代表性城市之一。多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与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城市风貌,2013年,烟台市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烟台自古就是中国海上交流的重要门户之一,也是海防军事重镇。早在6000年前,烟台城区一带就有了原始的人类聚落,到西周初期,即已具备城镇(聚落)形成、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烟台古称芝罘,史载商周时期胶东属古莱子国,芝罘湾是东夷人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文化、经济相当发达。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山东海岸线上的重要停泊点。唐宋时代,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和日本进行海上交通的登船点和登陆点之一。但在明代以前的时期,一直没有城市建设,仅分布有多个渔村。明洪武年间,为防御倭寇侵扰沿海,在芝罘设建“奇山守御千户所”,这是最早的城市雏形;同时在北山(即烟台山)上筑狼烟台,“烟台”由此得名。这一时期为满足军需民用,海上贸易逐渐兴盛,烟台山西侧的太平湾成为贸易的港口。(www.xing528.com)
清代撤销奇山所的军事建置,奇山所在原有军户聚落的基础上形成城镇居民点,属福山县管辖。清末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烟台成为山东省首个通商口岸,烟台山上则设立了领事馆和东海关等机构,山下向南延伸的区域逐渐建设了大量洋行、商号、百货公司、饭庄等,朝阳街由此形成。民国时期,烟台的对外贸易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建设以烟台山—朝阳街为中心,沿海岸向两翼扩展,形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宝时造钟厂、生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政记轮船公司、胶东醴泉啤酒厂、泰生东染料行等工商企业。1934年,设立“烟台特别行政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建置。新中国成立初期,烟台城市扩展较为缓慢。改革开放后,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烟台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规模和辖区范围也迅速扩大。目前,烟台市区形成了由芝罘区、莱山区、开发区、高新区、福山区、牟平区等构成的滨海带状城市结构,总面积达3002平方千米。此外,烟台辖区还包括龙口、莱阳、莱州、蓬莱、招远、栖霞、海阳7个县级市和长岛县,总面积达13745.95平方千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