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干线以其高速性能和安全性、稳定性、高密度闻名于世,并给日本带来了十分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收益。新干线的建设不仅带动了日本土木建筑、原材料、机械制造等有关产业的发展,更促进了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据调查,东海道新干线和山阳新干线,每年约有乘客2亿人次,由此而产生的食宿、旅游等消费支出约为5万亿日元,增加就业50万人。1975年新干线从大阪进一步延伸到九州后,冈山、广岛、大分乃至福冈、熊本等沿线地带的工业布局迅速发生变化,汽车、机电、家用电器等加工产业和集成电路等尖端产业逐步取代了传统的钢铁、石化等产业,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通向仙台、岩手的东北新干线1982年开始运行后,沿线城市的人口和企业分别增加30%和45%,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日本的铁路发展同其他国家的铁路一样,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相类似的问题,但最后都通过改革重新焕发生机。
1987年日本铁路实施改革,没有像欧洲铁路那样采取“网运分离”的模式,而是根据自身人口密度大、运输负荷重的特点采取了“区域公司为主,网运分离为辅”的模式,“自上而下”重组,即对拥有和控制铁路资产的公有部门进行重组,按照先改组后进行铁路私营化的方式进行的,即国有铁路以专区划分,组建6个铁路客运公司和1个在全国市场享有特权的铁路货运公司,几个地区铁路公司从国有铁路分离出来后,即向公众出售股票。政府和国会首先制定和通过了《日本国有铁路改革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详细说明了改组进程。[4]根据上述方案设计和法律、法规有步骤地对国铁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使得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同时加强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实行运价上限认可制,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的合理分配客流资源与路线、公平处理各方财务与债务、充分协调劳资冲突的重要作用。铁路公司改革对日本来说是一次极为重要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是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997和1998两年的纯利都在500亿日元以上。二是效率显著提高。改革后,旅客周转量连续7年平均增长3.4%,铁路公司在劳动生产率上与大的私营铁路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如今日本的铁路运输利用率堪称世界第一。三是促进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www.xing528.com)
从日本铁路改革实践的分析可以看出: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是改革成功的基础,改革过程中要求各有关部门尽可能给予工作上的大力支持;整个改革过程循序渐进,并通过商业性运作更好地体现国有铁路资产的价值;政企分开是铁路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正确界定和划分政府与企业的职能、责任和权力,合理调整各级政府和企业之间铁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融资、管理、运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分工,使运输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经营能力、按商业化原则运行的经济实体,铁路改革才能顺利进行;铁路的企业结构应由市场决定;改革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国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