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企业之所以走向全球,主要是受工业革命以来所掀起的两次全球化浪潮的影响,这个历史原因和背后的逻辑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一书中已经作过详细的介绍。虽然总体来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科技进步所推动的,总的体现为资本主义制度所推动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体系作为驱动力,同时又有资本和金融的全面服务,还有世界各国的贸易壁垒被打破,产品、服务、贸易可以通向全球所有地方,但为什么是这些国家的这些企业成了走向全球化的先锋呢?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以及走向全球的方式。
第一,国家经济的整体强大。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时期,英国通过工业革命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力增强,军事力量强大,使其具备了利用军事和贸易两个手段掀起全球化浪潮的能力。英国依靠殖民地模式,把商业行为、工业产品、企业带到了世界各地。在英国的推动下,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都在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把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和商人、企业、金融带到了世界各地。没有国家力量的整体强大,在全球化市场经济体系尚未建立的时候,企业的全球化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时期,美国成为全球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美国强大的方式和英国强大的方式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经济上全面推动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这个制度催生了第一次全球化浪潮时期所不具备的企业全球化能力。美国也成为企业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强大的资本金融市场、强大的产业体系、强大的教育科研体系、强大的人才体系构成了美国强大的经济体系。而连接这些体系,同时也被这些体系所连接的就是庞大的美国企业体系。这些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协同、相互支撑、相互竞争、相互关联,也使得美国企业具备了走向全球的能力和自信。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时,毫无疑问,这些企业也就伴随着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链接走向了全球。美国主导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美国企业也成为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时期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在航空界有波音,在汽车界有福特,在化学界有杜邦,在医药界有辉瑞、强生,在零售界有沃尔玛,在互联网有微软,在金融界有摩根大通,在娱乐界有迪士尼,在装备制造界有通用等。
第二,发达国家主导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大规模的企业全球化开始于1945年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成为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规则制定者,这些国家的企业具备了成为全球化企业的综合实力,掌握着成为全球化企业的游戏规则。由于一些国家参与制定了相对平等、自由的全球化市场经济规则,给发达国家的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营造了企业全球化的氛围和环境,帮助发达国家的企业迅速展开了全球化经营。
第三,发达国家的企业具有成为全球化企业的综合优势。要成为大型的全球化企业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必须要有技术优势,可以将技术优势转化成为产品优势,当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的时候,产品就会从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一旦产品具有国际市场优势,产品就会成为率先走向全球化的因素。而为了保持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优势地位,除了技术之外,还要重视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使用寿命、产品的性价比等,这就需要研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持续竞争优势。于是企业就会在全球市场进行研究,吸引全球的人才,建立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综合优势。
以波音为例,波音是全球航空航天行业的领袖企业,也是航空领域著名的全球化企业,其客户已经分布在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的17余万名员工也分布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近3.5万名高学历人才也来自全球约2700所大学。这么一个伟大的企业于1916年创立,创立者是威廉·爱德华·波音(William Edward Boeing)。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威廉·爱德华·波音是一位业余飞行爱好者,1915年与一位海军军官合作研制了一架双座双浮筒水上飞机之后,第二年就创办了波音。随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用机到民用机,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种军用机,航空业的高速发展使得波音成为全球著名的军用、民用航空器生产制造企业。作为一个全球化企业,波音深知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企业也创建了“全球企业公民”这样的全球化企业文化,这成为波音的核心价值观。波音的董事长对于全球化有非常鲜明的观点:“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想要继续创造价值、营造商机,就必须实现全球化。生产卓越的产品、提供完善的服务以及打开销路,还远远不够。任何大企业要想在未来取得成功,都必须走全球化的道路。”在波音负责国际关系的高级副总裁托马斯·皮克林(Thomas Pickering)也认为:“实现全球化的一大好处在于,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其在世界各地的生产能力和资源,好的建议不是某个国家和某个人的专利,我们要想做到最好,必须从全世界网罗精英人才、收集好建议和采用先进技术,应用到我们的经营、产品和服务中。”
波音这样一个早已经把产品卖到全世界的全球化公司,却在完成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之后,开始努力地成为全球化公司,也就是不仅在采购和销售上做到全球化,在人才、经营、研发上都要做到全球化。波音的全球化战略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全球化就是本地化,只有成为所服务的社会的组成部分,才可以在未来取得成功。
第四,发达国家企业全球化的主要方式。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全球化企业都走过了一个从产品全球化到战略全球化的过程。
早期的全球化主要是通过产品和技术优势,将企业的产品卖到全世界,形成产品在全世界的优势,从而使企业成为全球化的企业,企业的主要利润就是来自产品在全世界的销售利润。从1945年第二次全球化浪潮袭来,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几乎都是如此。这期间全球贸易主要是终端产品贸易和初级原材料贸易。
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这个大国融入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开始大规模改变这个进程。中国在承接全球化产业转移的时候,周期很短。中国的市场纵深改变了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尤其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特殊的国情改变了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和全球化方式,企业的全球化方式也随之改变。中国全面降低关税之后,使得全世界企业通过出口获得的利润远不如到中国投资建立企业获得的利润,从产品利润转化为投资利润、品牌输出利润、技术输出利润,由此全球性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从国家到地区,从区域到全球就构建了起来,企业全球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利润下降,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从单纯的产品竞争上升为技术竞争、人才竞争以及全方位竞争,企业的全球化也就演变成为企业在全球战略上的竞争。企业战略就会在全球范围整合全球资源。同样的产品有可能在意大利设计,在日本采购原材料,在中国完成生产加工,然后打上法国的品牌,卖到全世界的消费者手上。如果一架空客A320飞机的用户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那么就会按照用户提出的配置要求进行设计,然后在中国天津进行组装,其中飞机的发动机是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生产的,起落架可能在法国生产,大量的零部件来自空客在全球的采购联盟。
在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发达国家企业全球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总结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种:
(一)产品全球化
产品全球化是企业全球化的基础,如果企业没有产品的优势,是不具备实现全球化的条件的。产品全球化也是全球化最普遍、最基本的方式。产品全球化主要指在自己国家生产制造产品,然后通过出口行为将产品销售到全球。但是产品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变化,很多国家和市场同样可以生产出来产品,只是没有生产技术和工艺等条件,于是很多企业就把产品放到其他国家去生产,采用当地的劳动力、原材料来降低产品生产制造成本,产品全球化的方式就越来越丰富了。
(二)品牌全球化
企业经过长期发展,优质企业和优质产品形成了巨大的品牌价值。企业过去都是在创立品牌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加工制造产品,然后把产品卖到全世界,后来品牌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消费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再后来就出现到发展中国家生产制造,然后到发达国家市场销售这样的全球化模式。当中国这样的大国迅速崛起之后,中国也成为全球化的巨大市场,于是,大量品牌就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缅甸、柬埔寨这些新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生产制造产品,然后再把产品卖到世界各地,中国也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些品牌包括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等,既有消费品也有工业产品。虽然这样的全球化模式主要是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发达国家的品牌通过品牌输出获得了巨大利益,但是同样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培育出鸿海这样的“打工皇帝”的全球化模式。由郭台铭领导的鸿海和富士康在全球化的推进下,抓住了企业全球化、全球产业链运动规律,专门承接大型企业委托生产、委托加工的订单,成为全球最大的为大型跨国企业提供生产加工服务的企业。鸿海和富士康作为代工企业,也在不断根据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运动规律,布局其全球化企业战略。
(三)企业全球化
企业全球化是指企业走出本国或者以企业的名义到国外通过投资、合资、并购的方式获得企业全球化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到海外扩大企业规模,进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全球化的实质实际上是投资和资本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当产品全球化的利益小于投资全球化的利益的时候,企业全球化就会成为一个普遍现象。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新的有利于产品、技术、品牌、人才、资金在全球流动的秩序,催生了大规模的投资全球化行为。企业全球化是产品全球化的全面升级,也是全球化质量、规模、效率全面提升的体现。企业的全球化能够更好地配置全球化资源,打破全球化障碍,改善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虽然企业在实现全球化的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全球配置同样存在价值不对等、利益不平衡的情况,但是和产品全球化比较,这是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技术全球化(www.xing528.com)
企业拥有专利技术,通过知识产权在全球范围内的授权,获取技术转让收益、技术使用收益,或者将知识产权证券化、资本化,从而获得在全球的收益。
全球化带来企业要素的进一步分离。作为一个企业,由很多要素构成,包括产品、品牌、生产设备、生产技术、原材料、管理系统、团队、资本、财务等。企业发展早期,什么条件都需要具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仅需要具备经营要素,还需要具备非经营要素,一个大型企业拥有医院、学校、商店、幼儿园等非经营机构。现代市场经济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很多企业都不需要完全具备企业的所有要素。产品生产加工、产品品牌、企业资本、经营管理、企业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企业财务等很多要素都可以从企业分离出来,由专业机构经营。所以,企业要素的全球化分工也是实现企业全球化非常重要的方式。
在技术全球化方面,如果以一个国家为例子,最成功的就是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创新和技术立国的国家,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到来之后,从1948年开始,以色列就利用自己在全世界的犹太人资源,在国内从事大规模的应用技术研究,然后将这些技术推广到全世界。以色列深知很多技术如果仅仅是在国内市场是没有多大市场规模的,于是一旦技术研发出来,以色列一定借助全世界犹太人的力量,把这些技术成果应用在美国、日本等很多产业能力和经济实力很强的国家。大量的技术输出使得以色列的技术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占据了世界第三的位置,技术成果的资本化、证券化给以色列带来巨大的回报,这样的良性循环形成了世界技术创新领域最靓丽的风景。
当以色列发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需求的时候,大量的犹太人开始进入中国。每年都有很多中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以及科研人员到以色列考察、学习、合作;同样,以色列大量的企业家、金融家、科技人才也纷纷进入中国。技术全球化战略将会成为以色列全面进入中国市场最大的动力。可以相信,不出几年,大量以色列的技术成果,不管是医药和医疗设备、农业高科技、生物技术,还是TMT(电信、媒体和科技)、金融科技,都会在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功。
(五)科研全球化
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创建科研机构,广泛招募全球科研人才,或者与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或者委托全球的科研机构按照委托方的要求从事各种研究。
我们知道以色列是依靠科技立国的国家,以色列除了让自己的科研体系研发出的技术走向全球之外,已经成为全球大型跨国企业的研究集散地,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硅谷的第二大创新中心。虽然以色列只有一家曾上榜世界500强的企业,但世界500强企业里,有近300家企业在以色列设立研发中心,几乎所有知名的IT公司,包括微软、谷歌、苹果、高通、思科、SAP等都在以色列设立了研发机构。
(六)全球化战略
这是最为复杂的全球化方式,就是站在全球的角度,将全球作为市场空间,整合全球资源,研发在全球销售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设计力量进行设计,同时在全球寻找、发掘原材料,也在全球组织生产加工,最后通过全球的物流在全球进行销售。企业进行全球核算、全球管理。而全球的行业领袖除了让产品、企业、人才、原材料、生产制造、市场销售、技术科研等实现全球化之外,更是从金融资本的角度进行全球并购。通过全球并购、整合,达到按照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运行规律在全球进行优化配置的目的,从而实现企业在全球利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成本最优化、效率最合理的目的。
全球化战略是发达国家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和市场的发展规律总结出来的,不一样的全球化企业和行业有不一样的全球化战略。特斯拉看到中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力度最大,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转型方面发展速度最快,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销售比例也最大,于是特斯拉在中美贸易战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逆势而行,直接选择在中国上海建设全资企业,生产特斯拉新能源汽车。不到一年时间,工厂就要建成投产了,很快就会实现生产销售。这样的速度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很难达到。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我看到大量的世界500强企业来到上海,充分展示它们全新的全球化战略,给我的几个突出印象是:第一,几乎所有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时期崛起的世界著名企业都在通过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升级,拥抱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时期的产业形态,打造第二次、第三次全球化浪潮融合时期的全球化战略;第二,根据中国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时期最新的崛起势头,重构与中国之间的产业、技术、市场的融合关系,甚至有的企业直接打出的口号就是:“在中国,为中国。”
通过发达国家企业全球化的特征,我们也看到一个规律,全球化的程度越高,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不平衡问题就越严重。就像一个国家一样,每一个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和不发达也是不平衡的。当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全球化就会因为资本经济的特征使全球的财富往发达国家集中,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国家要想追赶发达国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全球化使得全球所有要素都会集约到发达国家,包括资本、资源、科学技术力量、人才等。以资本经济作为主要经济形态的第二次全球化浪潮的成功必然带来全球化的很多弊端,资本经济带来的全球化弊端所造成的鸿沟也越来越难以填平。就像当年苏联解体时,苏联大量的经济文化成果和科研精英都离开了苏联前往发达国家,仅仅在以色列,就有30万人是从苏联过来的。
历史就要翻篇了。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全球化形态会改变现有的企业全球化生态,既包括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也包括全球企业的全球化。当然,没有全球企业的全球化基础,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全球化也就不存在。所以,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全球化也必须建立在资本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之上。
首先,对于发达国家已经创建的全球化体系和已经创建的企业全球化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来说,信息链和数字链的介入,不是对原有的全球性产业生态的破坏,而是推动其进步。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有的全球化产业生态遭到严重打击,一些国家会考虑重构能够适应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格局,本来就要重新改变的一些产业生态关系就要调整,很多不适合在中国继续生存的产业也会流向其他国家。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时期形成的产业生态本来就会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来临之际进行重组,而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
其次,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蔓延给在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时期创建的有物理形态的全球化产业体系造成巨大打击,从而调整了全球化的方式。数字经济的虚拟性、人工智能的特性正好可以规避有物理特性的全球化带给人的困扰,数字经济的全球化会大规模减少依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人群活动,全球化的商业行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会大幅度减少,这不仅会大大降低全球化的运行成本,提高全球化效率,还会有效地防止疫情的蔓延和传播。
最后,即使这次疫情会导致第二次全球化浪潮时期构建的全球化体系遭遇惨重打击,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化模式和生态仍会按照数字技术和产业规律重构。因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全球化比资本经济时代的全球化更容易、更便捷,它代表了生产力和全球生产关系的全新方向和未来,资本经济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和数字经济那双看得更清楚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才是全球化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