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笔者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有6个方面的内容:①媒介接触状况;②媒介使用状况;③媒介道德规范状况;④媒介知识认知状况;⑤对媒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状况;⑥媒介素养教育状况。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

琼中

【摘要】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为例,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和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家庭等多层面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促进现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全面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媒介素养;大学生;对策

现代媒介正全方位地影响着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乃至生活方式。媒介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多元的信息环境,未必会带来更具判断力和批判精神的受众,有时反而会导致大学生更困惑与盲从。因此,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媒介,真正成为能够独立正确认识与批判媒介信息的公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新媒体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所谓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媒体且趋向于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新兴传播方式,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目前主要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新媒体特有的信息传播特征导致当代大学生思想信仰多元化、生活空间虚拟化、交往方式工具化。

媒介素养一般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具备媒介的相关知识;其二,具有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和运用的能力;其三,主动有效、合理地管理自己运用媒介的行为。

作为一种新兴的素质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公民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公民具有健康的评判媒介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所有与媒介有接触的公民,特别是自我辨别、判断能力尚不完善的未成年人。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其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做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

二、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

笔者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有6个方面的内容:①媒介接触状况;②媒介使用状况;③媒介道德规范状况;④媒介知识认知状况;⑤对媒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状况;⑥媒介素养教育状况。调查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8份,其中有效问卷2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如下:

(一)媒介接触状况

1.在接触内容上,从传统报纸、杂志等以文字信息为主的媒介转向以视频、图像为主的电视、网络媒介。

2.在接触程度上,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媒介。

3.在接触形式上,大学生取得媒介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手机

(二)媒介使用状况

1.媒介使用时间。多数学生上网时间较多,对报纸等传统媒体的接触时间很少。

2.媒介使用情况。大学生使用媒介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主要以获取信息资讯和娱乐放松为主,会积极主动利用媒介资源,但在互联网使用上则过于娱乐化,呈现出一定无序性。

(三)媒介道德规范状况

新媒介在大学生中的渗透,产生了一系列媒介道德问题,如有的化身黑客利用网络进行侵权,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媒介道德缺失,也体现了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四)媒介知识认知状况

1.媒介类别的认识。当前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还处于较低水平,对媒介类别的概念区分并不明晰。

2.媒介使用知识。对于网络信息搜索这项在信息社会中必备的技能,大学生掌握的程度还需提高。

3.媒介制作知识。当前大学生的媒介制作知识是极度缺乏的。

(五)对媒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状况

1.媒介信息判断能力。大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整体上有待提高。

2.媒介信息反思能力。许多大学生在接收媒介信息时不能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影响了自己处理媒介信息能力的提升。

(六)媒介素养教育状况

我国多数大学没有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通识性课程供学生选修或必修,导致了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

大学生在对待媒介素养教育上持实用性态度,除了学习媒介知识,更看重所学内容的操作性、可用性及对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的实际帮助。(www.xing528.com)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虚拟媒介备受青睐,现实媒介影响弱化

有关数据显示,虚拟媒介是大学生接触的第一媒介,互联网是他们获得信息的首要渠道,花在纸质报纸、杂志和图书的时间很少。大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追捧和对实体媒介的冷落,表明其媒介接触习惯的养成需要进一步引导。

(二)沉溺虚拟情景,缺乏现实交流

很多大学生长期沉溺于应接不暇的“虚拟情景”中,人与人的交往变成了人机交往,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产生紧张、孤僻、冷漠甚至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引导者角色淡化,信息甄别力有限

大学生在关注信息的同时有些热衷于追捧一些娱乐、负面的信息,对于一些低俗、暴力等东西,他们缺乏应有的抵制力。虚拟媒介在信息审核把关方面不同于传统媒介要经过严格的层层审核筛选,在教化大众、信息传播和稳定社会方面,引导者角色也在趋于淡化或者缺位。同时,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甄别力有限,他们有很强的信息探知欲,却不懂得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反馈。

四、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现状

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意识缺失

大学生一般对媒介认识比较粗浅,例如互联网,部分大学生只是把它当作日常生活中消遣、娱乐和联系好友的工具,甚至沉迷于网络,借网络表达对学校教学等相关管理规定的不满等,而很少想到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寻找有助于增加自己知识量的信息。他们是媒介信息很好的接受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分析者和批判者,对媒介信息表现出盲目信任,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辨识。

(二)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滞后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教育滞后于新媒介快速发展的趋势,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体系中没有把媒介素养纳入其中,制约了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系统完整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缺失

媒介素养教育尚未形成体系。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大多局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缺乏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合理、系统的体系,高校没有充分发挥作为媒介素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还未做好迎接泛媒体时代挑战的准备。

(四)国内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不足

我国媒介资源有限而人口数量庞大的现状使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行缺乏硬件支持,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同时,媒介素养教育缺少政府部门政策制度的支持和推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专门机构,这也是社会各界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无法形成正确认识的根本原因所在。

四、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媒介素养重要性的认识,构建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政府各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充分开发、整合各方媒介素养教育资源,自上而下建立起完整、齐抓共管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应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打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充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权、言论表达权和舆论监督权,促进信息网络健康发展。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媒介素养纳入全民教育体系,积极构建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以课程为依托,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在现代泛媒体社会中能主动利用媒介发出自己的声音,批判社会中的不合理现象,多一些思考与冷静,少一些盲从与狂热。此外,还应探索形成比较系统、适应大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

(三)构建大学生利用新媒介的实践平台

充分利用校园各种媒介资源打造大学生接触媒介的阵地与平台,使其真正成为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能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耳濡目染,得到熏陶和启迪,自觉树立正确的媒介价值观

(四)培育良好的媒介环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意识

大众传媒应加强责任意识,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和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