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财政部门和工商部门及时完善了《南宁市新办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有效发挥了财政资本金补助资金对发展小微企业的鼓励引导作用。同时,市本级设立新办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资金300万元,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兑现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南宁市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创业培训工作,在确定扶持主体后,把培训作为发放营业执照和申请补助资金的前置条件。

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龚维玲

【摘要】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对南宁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总结成绩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对策措施。

【关键词】经济;小微企业;南宁市;发展研究

小微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见效快等特点。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小微企业数量之庞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强,吸收就业面之广,是其他类型企业所不及的。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不仅可以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培养大批有所作为的企业家,也可以营造重商氛围,激发全民创业,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贯彻落实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激发产业活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南宁市就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及时出台《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小微企业给予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免费培训、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减免行政规费等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如今,南宁市小微企业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间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已初显良好的成效。因此,关注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促进南宁市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对推动南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后返乡农民增多,南宁市和各区县加大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小微企业出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加快产业发展,增强地区发展后劲奠定了基础。南宁市小微企业涉及农、林、牧、渔、批发零售、制造业、餐饮娱乐业等16个行业,主要服务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库区移民、被征地拆迁户、残疾人、城乡退役军人、在校大学生等9类人群,促进了众多人创业就业和再就业。从企业类型来看,以个人独资企业为主,占已发展小微企业数的93.2%;以有限责任公司和普通合伙企业为辅,分别占已发展小微企业数的6.3%和0.5%。个人独资企业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类型(见图1)。

图1 南宁市小微企业类型

从发展地域分布来看,以城区为主,小微企业分布在全市各城区的有3787户,在各县及乡镇的有2640户,分别占总数的59%和41%(见图2)。

图2 南宁市小微企业地域分布情况

从行业分布上看,以农、林、牧、渔业和批发零售业为主,其中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2499户,占39%;批发零售业小微企业2467户,占38%。而在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中,以特色种养业为主,目前从事特色种养业1798户,占农业类小微企业的72%。可见,南宁市小微企业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领域,文化创意类、信息技术类行业所占比例较低。各城区的小微企业行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各县、乡镇的小微企业则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见图3)。

图3 南宁市小微企业行业分布

从申办人员类别来看,在小微企业申办者中,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的创业热情较高,其中返乡农民工3234名,占申办者的50.8%;大中专技校毕业生1994名,占申办者的31%;城镇失业人员467名,占申办者的7.2%;退役军人240名,占申办者的3.7%;农转非人员155名,占申办者的2.4%;残疾人103名,占申办者的1.6%;库区移民127户,占申办者的1.9%;被征地拆迁户96名,占申办者的1.4%(见图4)。

图4 南宁市小微企业申报人员类型

(二)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1.不断完善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南宁市政府成立了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工商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办、市工信局等19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负责小微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还在市工商局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召开小微企业工作协调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小微企业发展工作,协调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在微型企业办公室各成员单位间成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向各成员单位通报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全市15个县(区)、开发区小微企业办公室之间的信息沟通,每月定期以简报形式通报各县(区)、开发区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进展情况,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加快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金发放。财政部门和工商部门及时完善了《南宁市新办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有效发挥了财政资本金补助资金对发展小微企业的鼓励引导作用。同时,下发了《关于调整南宁市新办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部分条款的通知》,极大地增强了南宁市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可操作性。2012年3月23日,出台了《南宁市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对南宁市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资金发放工作做出了“五个统一”的规定,加快了财政资本金补助发放速度。仅2015年,南宁市财政局向自治区财政厅申请预拨资金200万元。同时,市本级设立新办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资金300万元,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兑现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3.有效开展小微企业创业者培训。南宁市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创业培训工作,在确定扶持主体后,把培训作为发放营业执照和申请补助资金的前置条件。在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基地内先后设立了创业培训教学点和小微企业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帮助和支持创业企业快速发展与成长。结合小微企业发展需要和南宁市政策要求,率先在全区启动了IYB(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课堂注重理论教学与实战技术指导相结合,课程以IYB课程为核心,进一步整合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项目有关课程,增加政策解读、风险规避、创业实例分析等内容。为了进一步强化培训实效,通过专家电话回访、上门服务、设立企业诊室、个人咨询等形式加强后续支持服务,为学员的创业活动提供为期半年的跟踪指导和后续支持服务,帮助创业者更好地改善企业经营和管理,提高企业存活率。

4.不断优化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开辟小微企业“绿色通道”,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了优先提供咨询服务、优先核名、优先受理、优先登记。利用年检服务平台,对申报年检材料齐全、内容完整的小微企业业主,实行上门年检服务。建立定点帮扶工作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初期面临的资金、人员、培训等难题,提高小微企业“存活率”。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和联系,开通了小微企业资金贷款专门服务平台;多次搭建银企洽谈对接平台,变“点对点”为“点对面”的合作模式,获得了民生银行、北部湾银行、建设银行及信贷公司贷款95万元,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及发展难题。引导优质民间资本进入小额贷款行业,先后有35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开设,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5.积极创建小微企业孵化园基地。为帮助小微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环境,南宁市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创业平台的作用,因地制宜建立了多个孵化园基地:在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免费为小微企业提供经营场地、项目对接、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信息技术等综合服务,有效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

6.加强小微企业监督管理。在优化创业服务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建立了督查考核机制,加强了对小微企业扶持工作的监督管理。市工商部门成立了推进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督查责任小组,由一位局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分工组织机关各科室对下属各个单位的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进行指导、督查。市人社局建立了小微企业创业培训工作督查制度,为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市财政部门对各县(区)资本金补助资金的专项资金管理进行大排查,全面了解、掌握全市各县区(开发区)财政部门对新办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资金的落实及管理使用情况,使扶持资金真正用在发展小微企业上,有效预防套取、抽逃、转移扶持资金的行为。

二、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www.xing528.com)

(一)相关扶持政策不够完善

南宁市相关部门扶持小微企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税务体制还不完善。一是地方对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与自治区政府扶持对象所指的小微企业不一致,造成各部门在统计、认定小微企业及执行相关扶持政策上出现标准不一致、统计不一致等问题。二是小微企业的地方优惠政策不完善。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小型小微企业财税、信贷方面的支持,但南宁市各级政府尚未建立出台相关配套优惠政策,如各县(区)政府在对小微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税收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推进力度不够,尤其是县(区)政府要承担35%的小微企业资本金补助资金,压力较大,导致发放工作滞后。而由于小微企业信用度不高,优惠政策也难以惠众,极大地影响了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宣传力度不够

虽然南宁市就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宣传,但是其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关心小微企业发展的氛围还未形成。人民群众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还较少知晓,相当一部分人对政策的申请程序、补助范围、补助标准、扶持重点等都不太了解,有的群众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持怀疑或观望态度。

(三)融资渠道狭窄

企业规模小和抵押物缺乏限制,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信用成本较一般中小企业高,虽然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南宁市政府在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中已经明确小微企业可以采取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扶持贷款两种优惠政策解决其融资问题,但由于企业获得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较复杂,条件较高,所需时间较长,大部分小微企业硬件设备和生产技术落后、企业竞争力不强,缺少发展前景,不具备抵押、担保条件,因此无法申请办理抵押贷款。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空间极为有限,无法利用股票债券等市场手段来筹措资金,向民间融资或小额贷款也因成本过高而难以承受。

(四)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政策指导方面十分欠缺。由于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扶持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对小微企业发展进行全面的政策指导,不能及时指导并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审批程序较为烦琐。在小微企业申请中,由于某些行政审批程序较为烦琐,给小微企业正常登记监管造成了极大阻碍。三是政府相关部门配合协调力度不够,服务方式及手段单一,监管内容及范围有限,监管服务亟待加强。在激励机制上,配套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各部门的优惠政策仍未整合。

(五)创业者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小微企业创业者文化层次不高。从已办理小微企业的创业者情况来看,知识创意型创业人员比例较低,文化创意人员不到10%,大多数创业者学历偏低,且无经营管理经验,管理手段简单、粗放,创新能力不强,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二是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弱,信用度不高。据南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调查,目前南宁市大多数小微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存在企业管理水平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用人方面随意性大,工作生活环境有待优化,文化建设、品牌经营、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三、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建议将南宁市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变成常设机构,定编定岗,安排一定经费,有关工商、工信、教育、科技、监察、民政、财政、人力社保、农业、商务、文化、税务、质监、金融、移民、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负责协调小微企业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审议小微企业发展的规则、制度,监督全市各地各部门落实发展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力度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媒体开设专栏、邀请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邀请专家作讲座、创建网络论坛社区、发布微博等形式,采取典型宣传、感想畅谈等丰富灵活、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大力宣传相关政策的申请程序、补助范围、补助标准、扶持重点等,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积极引导符合条件人群及有创业意愿者申办小微企业,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营造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完善相关扶持政策法规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鼓励,创新服务理念,加快完善制定地方小微企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狠抓政策落实。一是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逐年扩大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二是继续促进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强化税收落实工作机制。

(四)拓宽融资渠道

大力支持培育地方小型金融机构。争取新设立一批由民间资本参股和设立的村镇银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小型金融机构,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鼓励支持小微企业通过股权融资、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及项目融资等形式直接融资。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管理规范的原则,构建覆盖全市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形成合理分工、相辅相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本扩充制度和风险准备金拨补制度。

(五)构建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打造南宁市小微企业服务信息平台。统筹建设南宁市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立健全服务规范、服务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推动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规范高效运作。强化小微企业人才培育。实施“企业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支持对小微企业员工实施在岗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技能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鼓励大专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大企业、大集团培训基地面向小微企业开展培训服务,帮助小微企业培养人才。进一步扶持壮大现有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依托高校、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高新区、专业市场等载体,鼓励发展南宁市各具特色的小微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努力为小微企业聚集发展搭建平台。

(作者单位 南宁市社科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