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宁市社科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

南宁市社科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6年12月,南宁市社科人才职称情况如下:表1南宁市社科人才职称表续表数据来源:南宁市职改办。表3南宁市主要社科机构人才基本情况由于表3所列举的人员比较复杂,故出现总量与职称数、岗位数不合的现象。跟柳州、桂林、梧州等区内城市相比,南宁市社科人才数量、高级职称人数量、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数量均高于其他城市。南宁市特聘专家14人,其中社科人才2名。目前南宁市各事业单位已经实行了绩效工资。

南宁市社科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

南宁市社科联课题组

一、南宁市社科人才队伍发展现状分析

南宁市的人才一般分为五类,即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科人才主要集中在党政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

(一)南宁市社科人才总量不大

《南宁蓝皮书:中国南宁社会发展报告》中《南宁市建设“人才特区”调研报告》指出:“南宁市各类人才总量年平均增长5.7%,到2010年达到7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24.7万人。”

截至2016年12月,南宁市社科人才职称情况如下:

表1 南宁市社科人才职称表

续表

数据来源:南宁市职改办。

从南宁市社科人才的职称情况可以看出,南宁市已经拥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社科人才队伍,其中正高职称、副高职称人数占总职称人数的1/6,基本形成以高级职称人才为领头羊的较为完善的支撑队伍。但同时也看到,南宁市高级职称人才总量并不充足。从职称类型来看,绝大部分高级职称为研究员系列职称和教授系列职称(文科类),而此外的其他类职称较少。

(二)南宁市社科人才结构不合理

1.主要行业结构。

南宁市主要社科科研机构见表2:

表2 南宁市主要社科科研机构

2.人才层次结构。

表3 南宁市主要社科机构人才基本情况

由于表3所列举的人员比较复杂,故出现总量与职称数、岗位数不合的现象。以中共南宁市委党校为例,该校有专职教师48人,但是其中有部分青年教师由于年限问题尚未取得职称,而行政人员队伍中有很多人拥有职称。有的机构的人员同时兼有两种甚至三种职称,例如既有编辑职称,也有讲师职称。在此,仅以职称人数为准。学历上以本单位人员实际学历为准。

3.人才年龄结构

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人才年龄结构情况,我们对南宁市社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进行统计,在市委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社科院、市委党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日报社、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抽样调查了1925人,得到的数据如下:

表4 南宁市社科人才年龄结构统计表

从表4中可以看出,南宁市的社科人才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结构梯队,其中45岁以下人才占比达到79.38%,而35岁以下的人才占比达46.13%。人才的年轻化给南宁市社科人才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而随着南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年轻社科人才会涌入进来。而46岁以上的经验丰富的社科人才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如果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可以迅速形成以老带新的研究氛围。

(三)南宁市社科人才队伍与区内同类城市比较略有优势

本文所指社科人才主要指来自上述科研单位和社科联所属学会的人才。

柳州、桂林、梧州等区内城市相比,南宁市社科人才数量、高级职称人数量、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数量均高于其他城市。尤其是高级职称人数占有绝对优势。但作为首府城市,南宁市的人才在数量上并不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桂林无论是社科人才总量还是高级职称人数都很多,这与桂林市的高校数量多有关系。在广西,高校主要集中在南宁和桂林。而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城市,比如防城港钦州等,社科人才明显匮乏。

我们对南宁市人才进行横向对比,即对比南宁市各类人才培养人选,发现南宁市自1999年起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的人才共21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工程类人才,社会科学类人才很少,仅有3人,其中2人为演艺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人,社科类人才无一人入选。南宁市特聘专家14人,其中社科人才2名。第六、七批自治区优秀专家10人,其中社科人才4名。以2006年授予的南宁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2010年授予的南宁市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例,第六批授予25人,第七批授予50人,其中社科类人才分别为10人和11人,绝大部分为中小学教师和演艺人才。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培养人选674人。第七批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共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17人,第二层次30人,第三层次51人。其中第一层次社会科学类人才为5人,第二层次社科类人才为1人,第三层次社科类人才为4人,社科类人才大约占入选人才总量1/10。培养人选计划绝大部分为工科学科人才,占24人,教育学科占44人、医学学科占18人、农学学科占2人。教育学学科人才比较复杂,其中不乏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才。

表5 2012年南宁市与同类城市社科人才比较表

该表统计数据来自《广西社会科学年鉴2013》,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列举的均为2012年的数据。

(四)南宁市社科人才发展趋势喜人

虽然南宁市的社科人才总量不大,但是近年的发展趋势却十分迅猛,人才总量节节攀升,人才结构不断优化,形势非常喜人。仅以南宁市社科职称人才发展趋势为例,见表6:

表6 2010年和2013年南宁市职称人才总量及职称人数对比表

数据来源:南宁市职改办。

从表6中可以看出南宁市人才队伍壮大的速度是很快的,仅仅三年时间,拥有正高职称的社科人才就从36人增长到146人,增幅为305.56%;拥有副高职称的社科人才从159人增加到783人,增幅为392.5%;拥有中级职称的社科人才从732人增加到1478人,增幅为102%;拥有初级职称的社科人才从635人增加到1021人,增幅为60.8%。社科人才总量从1562人增加到3428人,增幅为119.5%。其中拥有高级职称的社科人才数量增幅最大,说明南宁市的高层次人才数量正在快速增加。

二、南宁市社科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形成学用结合的社科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南宁市形成了学用结合,旨在提升拔尖人才队伍素质和人才数量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多层次的拔尖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为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空间。(www.xing528.com)

(二)形成以评价人才与发现人才相结合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南宁市已经形成了评价人才和发现人才相结合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目前南宁市各事业单位已经实行了绩效工资。南宁市整个教育系统,包括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高校系统均实行了绩效工资,南宁市社会科学院、中共南宁市委党校等社科研究机构也实行绩效工资。南宁市正在逐步形成同行认可、社会评价高、客观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

(三)形成较为畅通的社科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南宁市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中介组织服务到位、市场竞争公平有序、社科人才流通畅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南宁市充分利用人才市场这一无形的市场,通过人才中介机构的调节作用,配置全市的人才,形成合理的人才调节机制。

三、南宁市社科人才培养的不足

(一)人才竞争力不强

南宁市的人才贡献竞争力并不强,这是因为广西的高校不多,尤其是高水平的大学很少。

《区域人才蓝皮书: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认为:“南宁市尽管在人才结构竞争力方面具有微弱优势,但在其他方面均不具备优势,而在人才创新竞争力、人才投入竞争力、人才贡献竞争力等方面显现出了相对的弱势。因此报告认为,提升人才整体竞争力,是南宁人才发展的重点。特别是人才创新竞争力指标这一阻碍南宁人才发展的短板,必须采取非常措施予以改善。”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尤其是副省级城市,南宁市的人才质量整体上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二)人才机制体制忽视社科人才

从管理层面来看,南宁市的工程技术人才由市科技局负责管理,社会科学人才则没有一个主管部门。社科联主要管辖南宁市的课题立项和评奖,不涉及人才管理。宣传部主要管理宣传等,也不管理人才。人社局主要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但是事实上,南宁市的顶层设计中没有社会科学人才这一概念。南宁市以往的文件中提及的人才是指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五个方面。社科人才分散到各个人才队伍中。而南宁市引进人才的各种政策往往倾向于科技人才。

(三)对基础理论研究不重视

社会科学的学科建制基本上是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传统学科来划分的,南宁市需求更多的为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人才。而在科研方面,应用性学科和开发性学科科研成果转化直接一些,社会科学人才往往对此十分热衷;而基础性学科科研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十分突出,且呈下滑趋势。

(四)社科人才管理分散

南宁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包括社会科学院、高等院校、党校、党政事业团体等四大系统,此外还有民办科研机构。在科研方面各机构互不干涉、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互不通气。比如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和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均以研究南宁市重大方针政策为主,但是相互之间交流甚少。这导致了课题立项也各自为政,党校与社科联、社科院立项课题重复,与南宁其他职能机构重复。重复研究成本高,收益低,导致资源浪费,效果明显不如整合好。

(五)缺少重大项目和科研院所的支撑

目前南宁市的社会科学机构主要是南宁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市社会科学院、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宁市财政科研所、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中共南宁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南宁市委政策研究室、南宁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南宁市经济信息中心、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南宁市社科联等,整体上看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一般社科人才多集中在高校,而南宁市社会科学研究主力军之一的南宁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均以技术为主,且层次不高,研究成果多为教学服务,缺少国内有影响力的著作。

(六)人才评价短期化

对人才评价呈现出短期化特点。所谓短期化是指对人才评价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科研成果满天飞,却极少真正有价值。做科研,尤其在社会科学领域,要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积累,才能够厚积薄发,产生具有影响力的成果。

四、完善南宁市社科人才培养路径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全市社科人才队伍建设

成立南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领导小组,挂靠在市委人才办或者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把社科人才与其他人才分开单列,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明确社科人才的培养路径和方式方法,又可以有效提升用好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在原有的“党管人才”的体制之下,对社科人才进行有效的管理,为加强社科人才工作提供根本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时对南宁市全市社科人才的情况进行排查摸底,研究社会科学人才的基本情况,制定人才目录,较详细地进行统筹,使培养计划更为完善和有针对性。

(二)完善社科人才的培养、发现、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社科人才的培养、发现、选拔、评价、激励机制是让社科人才不断成长壮大的重要举措。一是从制度上着手,加强制度建设,创建科学的管理体制。制定出台一系列关于社会科学人才的文件政策,确保社会科学人才与自然科学人才有相同的地位。二是从保障着手,加强各个单位之间的联系,推动促进社科人才发展的各种政策文件落实。

(三)学科建设促人才提升

统筹南宁市社会科学学科的选题和立项。目前南宁市很多社会科学人才所从事的研究更多的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呈现出无序化、重复化、低端化,既无法有效地整合资源,也无法均衡地发展各个学科。因此应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在做好南宁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研究的基础上,要强化学科建设,让各个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科定位,既可以提升科研水平,又可以打造一批具有南宁市特色的学科。

(四)重视社科人才培养的载体建设

科研和项目是人才的事业,也是人才的平台,更是引进人才的目的。一是在人才培养开发工程上增加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南宁市人才培养的11个工程中涉及社科人才的开发工程是优秀宣传文化人才的开发工程,主要培养理论研究专家、名编辑、名记者、名播音员、名主持人、名作家、名艺术家。应在此基础上增加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在社会科学各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在南宁市社会建设发展中有理论成果的研究专家,在南宁市历史文化发掘领域有建树的优秀专家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科学专家。二是增设社会科学人才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南宁市的博士后工作站主要以自然科学为主,或者以工科为主。而社会科学人才的博士后工作站还没有,应努力增设社会科学的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的学科。

(五)注重利用社会力量培养社科人才

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不仅有高校、科研院所等政府主导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从事工作,社会上很多民办机构也正风生水起,比如民办的社会科学研究院所等。这些民间社会力量已经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生力军,正在不断地创造出大量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因此,如何利用好、发挥好这支队伍的智力,为南宁市社会发展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里简单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是利用政府的整合功能,利用社科联部门与之对接,以行业协会的名义对其进行管理;二是南宁市政府部门积极引导这些民办社科机构为南宁市社会发展服务;三是制定一些针对这些社科机构发展的政策文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六)增加财政投入力度

一切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工作必须有财政的支撑才行,因此要加强社会科学的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社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社科人才的整体质量和科研水平。目前,南宁市社科联每年立项的南宁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仅19万元,而国内同类城市的经费远超百万元。因此,需要极大地提升社科联的经费,产生更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为南宁市委、市政府决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课题组组长:谭耀武               

课题组副组长:赵天宝、莫善宁          

课题组成员:李小龙、刘跃军、韦萍、李国燕、黄新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