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度剖析收入分配及运用场景

深度剖析收入分配及运用场景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本学习情境中,我们将一起分析现实经济中的要素价格问题,以及社会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对策。解释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与前两者一路遥遥领先不同,制造业收入始终处于低位且增长缓慢,这表明目前生产效率高与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矛盾,分配机制存在着扭曲。阅读工作任务书,收集“学习情境相关知识点”中有关收入分配的原理,工资、利息、地租与利润,社会收入分配等相关知识,并完成引导问题1~15。

深度剖析收入分配及运用场景

同学们,你喜欢看时尚杂志吗?你知道为同样一本杂志效力的女模特与男模特,女模特的收入比男模特要高很多吗?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你觉得目前大家的收入分配差距是逐渐拉大了还是缩小了呢?将来你计划主要依靠四种生产要素中的哪一种来取得劳动报酬呢?在本学习情境中,我们将一起分析现实经济中的要素价格问题,以及社会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对策。

通过本学习情境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1)认识生产要素市场及要素收入形式。

(2)解释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

(3)通过分析现实经济中的要素价格决定因素,找到现实社会中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对策。

运用本情境的理论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现实经济中的要素价格问题,以及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和对策。

学生任务分配表如表9.1所示。

表9.1 学生任务分配表

材料1 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

时装模特海蒂2005年挣了750万美元,其他几个顶尖女模特甚至挣得更多,最高的是吉赛尔,年薪1500万美元。该年度,5名女模特跻身《福布斯》杂志该年度收入最高名人百强排行榜,该榜单上没有一名男模特。

为什么顶尖女模特收入这么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时装模特帮助那些聘用他们的成衣商达成了什么目的。简单地说,他们的工作是让工厂所制成的衣服在潜在买家面前显得尽可能好看,因为大多数衣服穿在漂亮的人身上更好看,成衣商必然会挑选好看的男女模特来拍宣传照。所以,无论男女模特,总是长得好看的薪水高。又由于社会对男女两性的美丽各有标准,说女模特薪水高是因为她们比男模特长得好看,这不合道理。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女士时装产业比男士时装大得多。举例来说,美国女性每年买衣服的钱比男人多两倍,其他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既然总是如此,那么对于女装制造商来说,在最能展现当代服装美的模特身上花天价也就合情合理了。像《时尚》等这种读者众多的时装杂志,在女士服装和化妆品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巨大影响力,每期杂志上都刊登着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女模特照片。在如此喧嚣的环境下,最能吸引读者视线的模特自然价值千金。所以,成衣商愿意给该领域稍微出众一点的模特更多钱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相比起来,聘用好看男模特的附加价值就黯然失色了。大多数男人连报出一本男性时尚杂志的名字都不能,更别说看了。聘用稍微好看一点的男模特,成衣商也能多卖衣服,但跟聘用好看女模特所卖出的衣服相比,相差甚远。

化妆品也会找女模特打广告,找一个漂亮的模特所带来的好处同样难以估量。由于大多数男人根本不使用化妆品,能参与这一劳动力市场的男模特数量也就很少。

材料2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的30年里,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人,收入增长比率都差不多,每年在3%以下。但是自那以后,高收入者的收入越来越高。越往上走,收入增幅越大。

与此同时,就劳动收入而言,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以我国为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居于首位,金融业紧随其后。与前两者一路遥遥领先不同,制造业收入始终处于低位且增长缓慢,这表明目前生产效率高与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矛盾,分配机制存在着扭曲。农林牧渔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一直处于最低水平。

阅读工作任务书,收集“学习情境相关知识点”中有关收入分配的原理,工资、利息、地租与利润,社会收入分配等相关知识,并完成引导问题1~15。

引导问题1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产要素的是( )。

A.农民拥有的土地 B.企业家的才能

C.在柜台上销售的产品 D.煤矿工人采矿时付出的劳动

引导问题2 (单选题)基尼系数的增大表明( )。

A.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 B.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减少

C.洛伦兹曲线与横轴重合 D.洛伦兹曲线与纵轴重合

引导问题3 (单选题)在劳动要素市场上,厂商是劳动要素的( )。

A.需求者 B.供给者

C.替代者 D.协作者

引导问题4 (单选题)如果政府大力提倡用先进的机器来替代劳动,这将导致劳动的( )平移。

A.需求曲线向左 B.需求曲线向右

C.供给曲线向左 D.供给曲线向右

引导问题5 (单选题)利率是( )。

A.厂商的预期利润率 B.资本的购买价格

C.资本的使用价格 D.以上说法均不对

引导问题6 (单选题)正常利润是( )的一个组成部分。

A.经济利润 B.可变成本

C.隐性成本 D.显性成本

引导问题7 (多选题)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

A.产品需求及价格 B.生产技术状况

C.生产要素价格 D.市场结构

引导问题8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 )可减少劳动的供给。

A.限制进口 B.缩短工作时间

C.限制移民 D.禁用童工

引导问题9 (多选题)人们用(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

A.洛伦兹曲线 B.基尼系数

C.恩格尔系数 D.恩格尔曲线

引导问题10 (判断题)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 )

引导问题11 (判断题)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是一种直接需求。( )

引导问题12 (判断题)土地的供给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越高,供给越多。( )

引导问题13 (判断题)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 )

引导问题14 (判断题)基尼系数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 )

引导问题15 我国实行的“五险一金”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收集资讯和决策过程,制订工作计划,完成表9.2的内容。

表9.2 工作实施计划表

小提示:总结呈现时间节点由教师确定,之后小组成员据此集体商议确定各部分计划用时,鼓励同学们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引导、监督学生完成“工作准备”部分引导问题的回答,并对各组的工作计划给出建议,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建议对工作计划进行修改,并且再次熟悉分析材料,为工作实施做好准备。

第一步:根据材料1,对引导问题16~18进行分析。

引导问题16 服装市场为何种市场结构类型?在该市场结构类型中,厂商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利润?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17 模特的收入应该属于生产要素收入形式中的哪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18 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那么多?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据材料2,对引导问题19~22进行分析。

引导问题19 为什么收入高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涨得快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20 你怎样看待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21 你认为我国的收入分配应进行哪些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22 你了解到的我国收入分配正在进行的改革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各组代表用PPT等形式进行作品展示,介绍任务的完成过程,准备作品展示材料,并完成表9.3至表9.6所示的评价表。每个学习情境的成绩评定将按学生自评、组内点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四个阶段进行(建议按自评占10%、组内点评占2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价占50%的比例计算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

表9.3 学生自评表

表9.4 组内点评表

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各位成员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4人小组为例,组长比重占40%,其他两个组员各占30%,总评分加权平均得出。

表9.5 小组互评表

注:填写此表时请根据班级实际分组情况,由被评小组以外的其他几个小组对被评小组进行评价,并填写此表格。

表9.6 教师综合评价表

一、收入分配的原理(www.xing528.com)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指厂商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生产要素数量。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如下特点。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这是生产要素需求与产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区别。

(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任何生产行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都不止一种,而是多种。各种生产要素之间是互补的,在一定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也可以互相代替。

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1)产品的价格。产品的价格影响着产品的生产与厂商的利润,从而也就影响着生产要素的需求。一般而言,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越大,该产品的价格越高,则生产这种产品所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也就越大。相反,厂商就要缩小生产规模,其结果会减少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2)生产技术状况。生产的技术决定了对某种生产要素需求的大小。如果技术是资本密集型的,则对资本的需求大;如果技术是劳动密集型的,则对劳动的需求大。

(3)生产要素的价格。各种生产要素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厂商一般要用价格低的生产要素替代价格高的生产要素,因而生产要素的价格本身对其需求就有重要的影响。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的供给来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厂商,甚至可以是政府。一般来说,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但不同的生产要素性质不同,其供给规律也不同。

(三)生产要素的均衡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产品市场与生产要素市场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厂商作为产品生产者需求要素而供给产品。与此相对应,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则供给要素而需求产品。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买进要素时付出的价款形成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同时也构成产品的成本;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出卖要素取得的收入成为厂商出卖其产品的销售价款的源泉。所以,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来看,成本、收入和价值这三个经济范畴具有如下恒等关系:

产品成本=要素收入=产品价值

在分析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决定时,我们已经指出,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需要做出决策,要把他的产量调整到这样的水平:增加1单位产品产量的边际收益MR等于实现这一产量水平时的边际成本MC。现在考察的问题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因而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厂商如何调整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才能使价值与成本的差额实现最大化,以便由此所产生的产品销售即利润总量达到最大值。

(四)生产要素的收入形式

厂商销售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按照参加生产的各要素所发挥的功能或贡献分配给要素所有者,形成要素收入。生产要素及其收入形式如表9.7所示。

表9.7 生产要素及其收入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也参与了收入的初次分配。政府应提供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参与经济活动,在厂商取得的销售收入中,获得间接税收收入。

二、工资、利息、地租与利润

(一)工资理论

1.工资

工资(wage)是劳动的价格,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劳务所得的报酬。劳动者提供了劳动,就获得了作为收入的工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工资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计算方式上,可以分为按劳动时间计算的计时工资与按劳动成果计算的计件工资;从支付手段上,可以分为以货币支付的货币工资与以实物支付的实物工资;从购买力上,可以分为用货币单位衡量的名义工资与用实际劳动力衡量的实际工资。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是指劳动者出卖劳动所得到的货币数量;实际工资是指劳动者用货币工资实际购买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和通货膨胀影响后的货币工资。工资理论分析货币工资的决定与变动,工资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并受劳动市场结构及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劳动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劳动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明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呈反向变化,如图9.1所示。

在图9.1中,L表示劳动数量,W表示工资水平,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决定的。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1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

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向右上方倾斜,之后向左上方反转的曲线。如图9.2中曲线S所示。

图9.1 劳动的需求曲线

图9.2 劳动的供给曲线与工资的决定

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劳动的成本,包括实际成本和心理成本。实际成本是指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必需的生活资料费用与培养教育费用;心理成本是指因劳动而放弃享受闲暇的代价。此外,劳动的供给还受其他因素,如劳动人口总量及其构成,劳动者拥有财富的状态、偏好及社会习俗等影响。

劳动者的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劳动者需要在两者的组合方案中进行选择。当收入水平较低时,随着工资的提高,劳动者会选择较长的劳动时间,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工资的提高,劳动者更愿意选择闲暇,劳动供给量反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往往只适用于高度发达的富裕国家。在低收入人群占多数的国家,劳动的供给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水平是由所有的劳动供给者和需求者共同决定的。如图9.2所示,劳动的需求曲线D与劳动的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工资水平为W 0,均衡劳动数量为L 0

4.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不完全竞争是指劳动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这种垄断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垄断;另一种是劳动者组成工会对劳动供给的垄断。

厂商对劳动需求的垄断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第一,雇主之间串通或勾结,把工资压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之下。第二,行业准入制度。厂商在招聘某些技术工种的从业人员时,只录用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第三,就业歧视性选择。各种歧视性用人选择常见的有学历歧视、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等。

(二)利息理论

1.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是提供资本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报酬和收入。利息是用利息率来表示的,利息率是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例如一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的比率。

经济学家在解释为什么资本可以带来利息时,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时间偏好。人们具有一种时间偏好,即在未来消费与现期消费中,人们是偏好现期消费的。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期的,人们对物品未来效用的评价总要小于对物品现在的效用评价。

第二,迂回生产,就是先生产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迂回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迂回生产的过程越长,生产效率越高。但迂回生产如何能实现呢?这就必须有资本,资本使迂回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就提高了生产效率。资本能提高生产效率是资本获得利息的根源。

2.利息率的决定

利息率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与供给。资本的需求主要是企业投资的需求,因此可以用投资来代表资本的需求。资本的供给主要是储蓄,因此可以用储蓄来代表资本的供给。这样就可以用投资与储蓄来说明利息率的决定。

企业借入资本进行投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样投资就取决于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差额。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差额越大,即利润率越是高于利息率,纯利润就越大,企业也就越愿意投资。反之,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差额越小,即利润率越接近于利息率,纯利润就越小,企业也就越不愿意投资。这样,在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就与投资呈反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人们进行储蓄,放弃现期消费是为了获得利息。利息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增加储蓄;利息率越低,人们就越要减少储蓄。这样,利息率与储蓄呈同方向变动,从而资本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利息率是由资本的需求与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

(三)地租理论

厂商要开展生产活动,离不开一项非常重要并且极其特殊的资源——土地。在经济学领域,土地资源泛指地面、矿山、地下水和河流、湖泊等数量固定且可以多次使用的自然资源。与源源不绝的劳动力资源不同,土地的供给者是大自然,土地的供给量是非常有限的。虽然如此,但是土地在价格——地租——的决定上与其他生产要素并无区别,依旧取决于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需求是指在各种可能的地租下,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一般来说,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人们对土地的需求量与地租呈反方向变动。

土地的供给是指在各种可能的地租下,人们愿意提供的土地数量。由于土地是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生产要素,因此其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是土地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地租也是由土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即需求越大,地租越高;需求越小,地租越低。

到此为止,我们讨论的地租决定都是建立在所有土地都是同质的基础上的,没有考虑不同土地在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在现实中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差别对于地租的形成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土地在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地租在经济学上就称为级差地租

表9.8表明了级差地租的形成过程。假设在土地要素市场上有A、B、C、D、E五块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地耕种同样的农作物,各块土地的耕种成本都为200。在其他生产要素相同的条件下,各块土地的产量自然不同,但是,在农产品市场中,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却是相同的。因此,这五块土地的总产值(总收益)是不同的。这样,A、B、C这三块土地就分别产生了600、500、320的地租。这种地租就是级差地租。D块土地则没有级差地租,被称为“边际土地”。而E块土地的产量只有80,耕种成本为200,连生产成本都无法弥补的土地自然不会有人去耕种。

表9.8 级差地租的形成

(四)利润理论

在经济学上,一般把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1.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即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它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其特殊性就在于其数额远远高于一般劳动者所得到的工资。

2.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在静态社会里不会有这种利润产生。只有在动态的社会中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才会产生这种利润。动态的社会涉及创新和风险,不完全竞争就会存在垄断。因此,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超额利润的产生与性质。

第一,创新的超额利润。

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原料的来源;采用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这五种形式的创新都有可能产生超额利润。

例如,引进一种新产品可以使这种产品的价格高于其成本,从而产生超额利润。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一种原料的来源也可以降低成本。这样,产品按市场价格销售时,由于成本低于同类产品的成本,就获得了超额利润。开辟一个新市场同样也可以提高价格而获得超额利润。

第二,承担风险的超额利润。

风险是从事某项事业时失败的可能性。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有可能发生错误。风险的存在是普遍的,如供求关系中难以预料的变动、自然灾害政治动乱以及其他偶然事件的影响使厂商的生产也存在着风险,并且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用保险的方法加以弥补。这样,从事具有风险的生产就应该以超额利润的形式得到补偿。

第三,垄断的超额利润。

由于垄断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又称为垄断利润。与上面所讲的超额利润不同,它不是由创新的结果带来的,而是由卖方垄断与买方垄断而产生的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卖方垄断也称为专卖,是指对某种产品出售权的垄断。垄断者可以抬高销售价格,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获得超额利润。买方垄断也称专买,是指对某种产品或生产要素购买权的垄断。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者可以压低收购价格,以损害生产者和生产要素供给者的利益而获得超额利润。

垄断所引起的超额利润是垄断者对消费者、生产者或生产要素供给者的剥削,是不合理的。这种超额利润也是市场竞争不完全的结果。

3.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经济学家认为,利润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是因为:首先,正常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能鼓励企业家更好地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其次,由创新而产生的超额利润,鼓励企业家大胆创新,这种创新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再次,由风险而产生的超额利润,鼓励企业家勇于承担风险,从事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事业。此外,追求利润的目的使企业按社会的需要进行生产,努力降低成本,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在整体上符合社会利益;而整个社会以利益来引导投资,使资源的配置符合社会的需要,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社会收入分配

(一)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转型非常关键的一个趋势。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这种趋势在一段时期内显得尤为突出。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后果,已经远远超越分配领域,对整个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就会引起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成员、不同组织之间的矛盾。因此,各国政府都希望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分配。

目前,对于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衡量方法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这两种统计数据能够较为客观并且直观地反映公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对于防止公民之间出现贫富差距两极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1.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Max Otto Lorenz)提出,是指在一个总体(国家或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图9.3所示为一条完整的洛伦兹曲线,图中矩形的高衡量社会财富的百分比,分为五等份,每一等份代表20%的社会总财富。在矩形的长上,将社会中的家庭从最贫者到最富者自左向右排列,也分为五等份,第一等份代表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在这个矩形中,将每一等份的家庭所拥有的财富的百分比累计起来,并将相应的点画在图中,便得到一条曲线,这就是洛伦兹曲线。正方形的对角线,也就是从坐标原点到正方形相应另一个顶点的对角线称为均等线,也称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这条线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但是这一般是不存在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都是在均等线的右下方有一定弯曲的曲线。折线OPY称为收入绝对不平等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则反。

图9.3 洛伦兹曲线

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建立在洛伦兹曲线基础之上的一种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方法。在图9.3中,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所夹面积为A,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所夹面积为B,则基尼系数的计算方式为:

基尼系数=A÷(A+B)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根据计算公式,基尼系数的数值总是介于0~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当基尼系数等于零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基尼系数等于1时,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示收入分配越平等;基尼系数越接近1,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绝对平等,0.2~0.3表示比较平等,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差距悬殊,一般把0.4作为警戒线。

影响基尼系数的因素很多,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传统、政治经济制度等。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收入分配制度实现何种目标,是诸多影响因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政策制定者是注重分配差异的刺激激励作用,还是注重分配政策的调节保障作用,将直接影响基尼系数的大小。

例如,日本的基尼系数之所以相对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采取了“劫富济贫”的方式来缩短贫富差距。所谓“劫富济贫”,就是通过实行高额累进税制提高高收入群体的税率。日本的高收入群体的最高所得税税率高达75%,是一般低收入群体税率15%的5倍。同样,美国的普通中产阶层的税率为15%或25%,而比较富有的中产阶层可能要承担35%的税率。但由于超级富翁的投资收入适用的税率不超过15%,比工资收入应缴的税率还要低,因此很多富翁的收入适用的税率反而远低于一般中产阶层。

这样看来,在薪酬制度设计上注重薪酬保障作用的日本,薪酬收入差距较小;而注重激励作用的美国,薪酬收入差距往往达到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其结果就是,美国经济与社会具有较强的活力和创新力,但社会的割裂和碎片化明显;而日本社会则比较稳定,即使发生如1998年那样的大危机也未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社会活力和创新力又显得不足。

(二)收入分配平等化政策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合理的,但有一定限度。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既有损于社会公平的目的,又会成为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各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采用收入分配政策来纠正收入分配中较为严重的不平等问题。

1.过程公平论与结果公平论

过程公平论,根据分配的机制或手段来判断是否公平。换言之,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机制是公平的,就实现了公平。在收入分配问题上,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决定收入的机制是否公平。该观点认为,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关键在于决定分配的机制。

结果公评论,根据分配的结果来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换言之,只有结果的平等才实现了公平。按这个标准,最公平的分配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分配,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这种分配引起的效率损失会使所有人的福利减少。所以,结果公平论并不是主张完全平等的分配,而是关注最穷的人的状况,通过收入再分配来增加他们的收入。

这两种观点反映了人们对收入分配的不同看法。在现实中,无论持什么观点,都需要某种形式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来保证社会某种程度上的公平与社会稳定。

2.收入再分配政策

在市场经济中,应该按照效率优先的市场原则进行个人收入分配。但每个人在进入市场之前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个人的能力与资产不同,在市场竞争中,每个人的机遇又不同。这样,收入差别会出现,甚至出现贫富对立。这种分配状态不合乎人们公认的伦理原则,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要通过政府的收入政策,来缓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通常采用最多的有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策。

首先,我们介绍税收政策。在市场经济中,各国出于各种目的而征收税收,其主要目的还是通过税收为政府各种支出投资。在宏观经济政策中,政府运用税收来调节宏观经济。在收入分配中,政府也运用税收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税收最主要手段是个人所得税,此外还有遗产税、财产税、赠与税等。个人所得税是税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累进税制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

其次,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是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从当前西方各国的状况来看,社会福利政策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医疗保险与医疗援助、对教育事业的资助、各种保护劳动者的立法、改善住房条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