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洁生产发展趋势与经济政策、社会参与、教育和科技支持相关的探讨

清洁生产发展趋势与经济政策、社会参与、教育和科技支持相关的探讨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依靠经济政策推进清洁生产。5)要求社会各部门广泛参与清洁生产。6)在高等教育中增加清洁生产课程。7)科技支持是发达国家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支撑力量。1992年国务院就提出: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起点要高,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少,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在“十三五”期间,在节能环保产业上需多做努力,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以现有矛盾作为基础,寻找产业升级突破的重要路径之一。

清洁生产发展趋势与经济政策、社会参与、教育和科技支持相关的探讨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实质是预防污染。清洁生产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推行清洁生产必须从国情出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指导与推动,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逐步形成企业自觉实施清洁生产的机制。推行清洁生产要坚持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企业技术进步相结合,与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与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相结合。

随着工业振兴、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也日趋短缺,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

1.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的情况

美国、法国、荷兰、丹麦、加拿大等国家在20世纪80、90年代相继把清洁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清洁生产的目标就是努力预防和防治对大气、水、土壤和亚壤土的污染及振动和噪声带来的危害;减少对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促进清洁生产的推行和物料循环利用,减少废物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在清洁工艺和回收中,规定了:

1)为采用清洁工艺和回收利用而大幅度减少对环境影响的研究和开发项目提供资助,并对清洁工艺和回收利用方面的信息活动给予资助。

2)对某些会对公共行业或社会整体带来效益的项目可提供高达100%的资助。

3)对其结果属于应用性的项目和研究提供不超过75%的资助。

4)对工厂中回收研究项目提供25%的资助。

5)对用于收集所有类型废物设备进行的研究可提供高达75%的资助。

2.国外推行清洁生产的特点

国外推进清洁生产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把推行清洁生产和推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4000的环境管理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通过自愿协议即政府和工业部门之间通过谈判达成的协议,要求工业部门自行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契约规定的污染物削减目标,从而推动清洁生产。

3)把中小型企业作为宣传和推广清洁生产的主要对象。

4)依靠经济政策推进清洁生产。

5)要求社会各部门广泛参与清洁生产。

6)在高等教育中增加清洁生产课程

7)科技支持是发达国家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支撑力量。

3.我国清洁生产的发展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提出工业污染要防患于未然。80年代在工业界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取得了工业污染防治的决定性进展,90年代以来强化环保执法,在工业界大力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不合理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推行“关、停、禁、改、转”的工作方针。(www.xing528.com)

1992年国务院就提出: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起点要高,尽量采用能耗、物耗少,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工业污染防治必须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实行清洁生产,并作为一项具体政策在全国推行。

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在关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单独设立了“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并要求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

199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染物防治法(修订案)》中,要求“企业应当采用原材料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并加强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严格把关、坚决控制新污染,要求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能源消耗量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国家确定了5个行业(冶金、石化、化工、轻工、纺织)、10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兰州、沈阳、济南、太原、昆明、阜阳)作为清洁生产试点。

2000年国家经贸委公布关于《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2002年,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不同类型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全过程的实践表明,在我国实施清洁生产具有非常大的潜力。企业可以利用实施清洁生产的契机把环境管理与生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生产管理系统,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目标。实践表明,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它对推动企业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和污染防治方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现代工业生产模式、实现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4.寻求节能环保上的突破

1)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资源约束性压力。我国排放的CO2、SO2化学需氧量居世界前列,而今后每年仍在消耗大量石油煤炭,且钢铁、煤炭、水泥消耗量已经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企业目前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环保成本和压力巨大。

在“十三五”期间,在节能环保产业上需多做努力,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以现有矛盾作为基础,寻找产业升级突破的重要路径之一。据估算,未来五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可达4万亿元。深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为了实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在“十三五”期间,我国需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减缓对资源和要素的供给压力。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另一方面,则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切实保护国家战略资源安全。

5.制订工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绿色发展同样成为我国工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所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1)针对能源资源消耗高、产出效率低、污染排放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突出矛盾,我国工业增长必须摆脱依靠投资和资源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实施绿色发展,加快构建两型工业体系。国家正在研究起草工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行动方案,并且启动了重点用能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

2)“十三五”规划已提出,要把大幅降低单位能源消费强度和CO2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进一步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各个阶段,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节约型的工业体系。

3)针对目前一些行业仍然存在的比重较大的落后产能,国家将继续采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综合措施,引导部分产业积极开展跨地区兼并重组,加快其用先进生产能力取代落后生产能力。同时,加大工业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对再建和新上工业项目严格把关,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4)为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筛选出一批能有效促进节能减排的重大技术和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同时,围绕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12个行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评估,提出节能减排的最佳技术改革方案,积极推广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

5)为加快“两型”企业创建,在钢铁、有色、化工和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创建试点,经过两到三年时间,在每个行业建立起一批示范企业,以形成重点行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并建立起不同行业“两型”企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引导工业行业和工业企业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之路。

6)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积极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一方面,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技术储备,鼓励采用低碳技术对产业的改造,突出抓好钢铁、石化、水泥、有色金属、汽车等行业的低碳技术示范项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探索低碳产业的发展模式。

为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国家还将以高资源能源消费、高污染物排放行业为重点,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以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污染预防;同时研究建立生态设计产品标准制度,开展生态标志试点,促进生态设计产品的市场份额,把减排和治污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