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运行具体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分别通过运用3R原则,实现三个层面的物质闭环流动。
1.循环经济运行方式
循环经济运行从企业层面、区域层面、社会层面三个方面展开。
(1)在企业层面上(小循环) 根据生态效率的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要求企业做到:①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②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③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④加强物质的循环使用能力;⑤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可再生资源;⑥提高产品的耐用性;⑦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强度。
(2)在区域层面上(中循环)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3)在社会层面上(大循环) 通过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实现消费过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如图3-1所示。
2.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图3-1 循环经济的运行方式
1)要尽可能地从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转移到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绿色能源上来。
2)要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选用能够回收再利用的材料。
3)要抵制为倾销商品而进行的过分包装,在简化包装的同时,使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www.xing528.com)
4)要在减少各类工业废弃物的同时,对其进行尽可能彻底的回收再利用。
5)要培育消费后产品资源化的回收再利用产业,使得对生活废弃物填埋和焚烧处理量降低到最少。
6)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区别。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3.循环经济的体系
(1)循环经济的体系由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组成
1)理论体系:以物质循环原理、能量流动原理、信息传递原理、价值转移原理,确定人类资源利用行为的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与减少废物优先的原则),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即所谓“三化”。
2)制度体系:法规、政策、绿色GDP审计与核算、社会中介组织、公众参与等。
3)技术体系:技术战略、循环经济生命周期评估技术、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体系。
(2)循环经济的技术战略
1)循环经济技术战略。①强化以教育为基础的能力建设。②系统化的技术集成应用。③技术创新的多阶段循序渐进。④技术方法论的转变。⑤技术优先的变更。
2)循环经济技术载体。循环经济的技术载体主要指环境无害化技术或环境优化技术,包括预防污染的减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但同时也包括治理污染的末端技术。主要类型有:①污染治理技术。②废物利用技术。③清洁生产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