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基础的优化措施

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基础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各镇、社区地域、产业、文化等特点,对全县农村社区总体布局进行统一规划,依托镇、社区政府驻地,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社区,形成“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并举的新型农村社区模式。全县179个行政村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5个,目前,已启动实施了27个。

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基础的优化措施

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群众对居住环境、社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城乡群众需求趋同化”现象,同时,随着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量外来人员的拥入,使城郊农村除了本地农民外,还有大量的外地人居住生活,现有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已经难以适应。为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旬邑县委、县政府把农村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社区责任制、乡镇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目标责任制,制订了详细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法步骤和措施要求。结合各镇、社区地域、产业、文化等特点,对全县农村社区总体布局进行统一规划,依托镇、社区政府驻地,因地制宜建设农村社区,形成“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并举的新型农村社区模式。

(一)合理确定农村社区空间布局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提出的。[4]

旬邑县在规划建设农村社区的过程中,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的原则,以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平台为目标,挖掘人力、物力、财力优势,采取“超前谋划,典型引领”的办法,选择有一定经济实力、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如王家社区)率先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地建设农村社区,从而相应辐射带动了周边村落社区建设,使全县农村社区建设进展顺利。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主要包括:村庄建设规划、农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规划、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规划、普及农业科技和传递致富信息规划、建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规划、建立农村社区服务网络体系规划等。以规划引领社区建设,重新调整村庄空间规划布局,改变以前村庄布局散、乱、小的现状,实现土地聚集、产业聚集和人口聚集。全县179个行政村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45个,目前,已启动实施了27个。在建设过程中,社区范围掌握在半径2公里左右,涵盖2个到4个村,1000户到2000户,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年有序扩大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确保建成一个,运行一个,群众受益一个。

在农村社区居住环境建设上,旬邑县坚持新建和改造并重、住房与基础同步、环境与形象齐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据群众经济基础和承受能力,适度提高建设档次,并按照“建设中心村、减少自然村”的思路,促进小村向大村集中、大村向中心村靠拢、中心村向村区转化,实现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全县先后建成一批造型新颖、风格独具、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新型民宅。在社区建立了集议事决策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便民超市、社会保障文体休闲广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把社区建设成文明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专栏2-2

王家社区

王家社区是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的原则,由郑家镇牵头,把王家、郑家、李家3个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建设而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占地330亩,一期计划新建民宅800户,容纳人口4000人,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服务人口10000人。目前已建成民宅330户,入住人口1580人,新建成社区综合阵地520平方米,五龙文化广场3000平方米,中心幼儿园1200平方米,果蔬批发市场2万平方米,农民进城安居小区6栋266户住宅楼已全面竣工。(www.xing528.com)

王家社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农村,而是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经济辐射作用的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其特点是统一规划设计新址,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提供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

旬邑县确定新型农村社区配套建设的标准是“六通:“五化八有两集中”(“六通”即通水、通电、通油路、通宽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五化”即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八有即有幼儿园、小学、卫生室、警务室、便民超市、中心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厕所,“两集中”即垃圾集中收集、污水集中处理)。社区服务中心,设有社会保障、计育卫生、综治调解、科普文化、信息宣传等五个服务站,镇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实行坐班制,社区干部轮班制,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服务。

(二)明确社区机构职能定位

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将政府公共服务传递给居民的平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产物。旬邑按照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群众最迫切的现实利益问题为目标,合理设置社区机构,形成了具有旬邑特色的“三室三站两场”,即:“两委会”办公室、图书阅览室、司法警务室、社会保障服务站、计生卫生服务站、科技服务站、便民商场、文化活动广场。各类业务用房面积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文化广场面积均达到800平方米以上,为农民群众开展活动提供了场所,也为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提供阵地和服务平台。

(三)构建社区长效运行机制

在抓好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旬邑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农村社区工作的主线,规范行为作为重点,创新方式作为关键,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我管理行政管理效能。一是做到了制度成册,公示上墙。根据服务项目分类建立操作性较强的服务规范,包括司法警务、计生卫生、文娱活动、图书阅览、科普培训、劳务输出及社区管理等各项制度,规范了业务办理流程。二是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县镇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对相关收费项目、标准、政策及法律法规等进行认真梳理,下放了部分事务审批权限。同时,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代理服务“便民通道”,方便群众就近办事。三是推行服务承诺制度。在社区干部中深入开展以服务群众为主题的承诺活动,把为民服务的内容、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向群众做出承诺。通过科学定“诺”、公开示“诺”、跟踪问“诺”、民主评“诺”等环节,对承诺事项实行季度总结、半年检查、年终考核,真正把为民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建立药(食)品保障机制。药(食)品实行统一配送,在社区卫生室推行参合群众医疗费用报销“直通车”制度,严把药(食)品“入口关”,确保群众安心就医,放心看病。五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根据组织、民政、公安、计生、劳动、建设、卫生等部门的职能特点,制定了每月一次的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配合,及时解决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建立各类活动和服务开展情况日常登记制度,进一步拓展服务中心功能,确保服务中心真正发挥作用、服务群众。六是强化队伍,提升管理。建设一支能为民服务的工作队伍是农村社区工作的基础。坚持在村、社区干部和党员中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并对社区各功能室进行分工管理,积极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