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恩格斯曾经指出,生产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纵观利益理论的发展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并经过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通过现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继承与创新而逐步发展起来了。
当然利益理论研究中也并没有资源利益差异性的系统研究,但是,综观这些研究内容,也可以发现利益理论也为本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是最早明确提出利益概念的学者,他的经济学理论假设之一就是人是自私的,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这些追求的最大动力则在于利益有差异,也就是个人的能力不同,所能得到的利益大小也不同。
大卫·李嘉图与亚当·斯密一样,也是以个体的经济利益作为分析的出发点,但是,他在分析过程中提出了自然资源禀赋说和比较利益优势理论,这两个理论可以说是对资源利益差异性的直接研究。如他的自然资源禀赋说认为各国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蕴藏方面的不同所导致的各国分工不同的格局,即国际分工是由于各国地理、资源等条件不同所引起的。他的比较利益优势理论建立在自然资源禀赋说基础上,认为由于两个国家之间存在资源要素的丰裕程度上的差异,拥有某种资源的国家在生产相关产品时成本较小,因此有生产优势;他鼓励各国在拥有的不同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贸易、交换,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处于劣势的产品,那么两国都能通过贸易获利。可见,这两种理论实际上是对资源利益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做出了分析,也就是看到了自然资源由于地理空间上的不一致而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各个国家就要根据这一现实来发展出优势产业、生产优势产品,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www.xing528.com)
利益理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获得了极大地发展,马克思将利益作为人类一切活动的驱动力,他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但是,这些利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非均衡发展的,利益的创造者是雇佣劳动者,而利益的分配则是服从于剩余价值规律,利益的主要部分由资本家阶级享用,而雇佣工人仅仅获取劳动力价值部分,这种利益的非均衡性是造成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不平等发展以及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主要原因。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观点也是本书分析资源利益差异性的主要思想来源。因为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层面,而利益关系又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因此也是事物极其本质的层面。在研究资源问题时将其与利益联系在一起就是探到了资源的本质问题,而资源利益的差异性则是资源问题的根本点,因为有差异就有矛盾,有矛盾就要解决。可见,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对于研究资源利益的差异性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利益理论在现时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呈现出更加具体化、时代化的特征,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具有重要贡献。首先,把利益划分为五层,分别为主体性含义、客体性含义、过程性含义、时间性含义和空间性含义,其中利益的时间性含义是指利益总是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它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利益的空间性含义则指利益总是在一定空间内实现的,本书对于利益时空差异性的这种理论概括对于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其次,还将利益做出不同层面的区分,诸如在《利益关系总论》以及其系列丛书中,多层次剖析了利益理论,从利益内容出发,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环境利益、保障利益、开放利益、机会利益、风险利益、分享利益、休闲利益、补偿利益、虚拟利益等,显示了利益内容的差异性;从利益的时间出发,包括当前利益和未来利益,显示了利益在时间上的差异性;从利益主体出发,包括国际利益、国家利益、地方利益、集体利益、行业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等,显示了利益在主体上、空间上的差异性。对于利益的差异性做出的多维度的研究不仅是对利益理论的极大贡献,也为本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最后,在利益理论系列丛书中也专门研究了环境利益问题,此书(严法善,2010)认为在自然禀赋的环境利益中,自然资源是环境利益的第一个来源,因为它可以被当作家庭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企业生产中,也可以作为公共品投入到企业生产中,用以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这是对于自然资源利益的首肯认识,也是本书的重要出发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