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

关于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对资源的内在规定性作出界定,只有明确了资源的含义,才能为之后的资源利益和资源利益差异性研究明确分析方向和范围。可以说,这三大因素缺一不可,它们是各类物质转变为资源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反映了资源的显著特点。基于资源区别于其他物质的三大基本条件,可以总结出资源的定义为:为人所利用的、有用途、具有相对稀缺性的要素。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影响了资源质量的改变。

关于资源的定义及其特点分析

本书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对资源的内在规定性作出界定,只有明确了资源的含义,才能为之后的资源利益和资源利益差异性研究明确分析方向和范围。综观现有文献,有关资源的定义多种多样,其中比较权威的解释是《辞海》的定义,资源泛指“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等的来源”;[5]根据阿兰·兰德尔在《资源经济学》中的解释,资源“是由人发现的有用途和有价值的物质”。[6]Ciriacy-Wantrup认为资源“预先就意味着某个‘计划管理者’在评价其环境对于达到一定目的所具有的作用”。[7]尽管表述各异,但一般来说,资源(resource)的定义均包含几个重要元素:首先,它必须具有一定的功用性,即对人类有使用价值和意义,可进入生产、消费等过程发挥其特定的作用;其次,它必须已被人们发现,同时它的利用价值也为人所充分认知,这意味着即便某种物质存在,但是如果对于人类来说它处于未知领域,那么它也不可被称为“资源”;然后,它必须显示出一定的稀缺性,如果对该种物质的需求远远小于它本身的存量或可提供的量,即该种若随手可得,那么它也不具备成为“资源”的条件。可以说,这三大因素缺一不可,它们是各类物质转变为资源所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反映了资源的显著特点。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资源具有一定的归属性,通常以它所存在的地理环境为据,使其归入一国或地区的范围,这种归属性是排他的,为A国所有意味着不能同时为B国所有。基于资源区别于其他物质的三大基本条件,可以总结出资源的定义为:为人所利用的、有用途、具有相对稀缺性的要素。

资源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它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背景条件的变化而动态地发展。首先,资源的种类在不断变化。一些外在因素(如人类掌握的技术、信息、对资源的需求量)以及本身状态(如存储量)的变化都能把以前不满足条件的物质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例如在工业不发达的时代,人类对水的需求主要在于农业上的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用量不大,而水的储存量又比较丰沛,人们可以从附近的溪流等处直接汲水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因此在当时,水不具有稀缺性,不属于资源的范畴;而在工业发达的现时代,用水量激增,而水由于被污染、被过度利用,导致存量下降,水的稀有性特征日益明显,因此水成为了水资源,人们必须付费来获得水的使用权。在这些背景下,更多物质得以达到成为资源的要求,拓展了资源的内容。其次,资源的数量在不断变化。一般来说,资源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因为人类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促使他们开发先进技术来发现新资源、加大利用原有资源,从这一角度来看,资源的数量是随着资源种类的增多而持续增加的;但实际上,对资源的使用量上升也使得许多原本储量丰富的资源陷入枯竭的状态,已经消耗掉的资源量不能算入下一期的资源量中,一些资源的不可再生、不可循环性也令这一消耗性的局面更僵化,所以在人类对资源消耗量增大的背景下,资源的数量也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如果新资源未被开发的话)。再次,资源的质量也在不断变化。不同的资源可发挥不同的功能,而同种资源的作用效率也是分层次的。比如说,同样数量的某种资源存在产出高低之差,最典型的就是富矿和贫矿之间可被利用的有效物质的数量有差距,普遍来说,富矿的产能高,贫矿的产能低,从这一侧面来看资源的质量受到自然因素的约束。同时,人类的活动也影响了资源质量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人口的迅猛增加使得人类改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可以实现的基础和必须实现的要求。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资源质量朝两个方向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资源质量、提高产能,但过度的消费会破坏资源本身的复原能力,引起资源质量下降、产能减低。比如人类的过度砍伐造成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森林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功能也遭到破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