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 服务供应链简介
服务供应链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领域,其和传统供应链存在很大的不同,并不是仅局限于制造业。服务供应链更加关注企业之间的系统配合。随着服务行业的强势崛起,服务产品化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借助服务供应链理论,有利于为服务业的运营提供新的方向。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从这方面来进行研究。
7.4.1.1 服务供应链内涵
现阶段,对于服务供应链的内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还存在很大的争议。天津大学的刘伟华(2007)对相关的观点进行了汇总,并将它们分为五大类。
(1)基于供需关系视角
从供需关系方向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强调不同成员之间的协调作用,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各方的作用,协调合作,才能够确保整个供应链的有效运作。
(2)基于产品服务化视角
该观点主张服务供应链的前提是产品服务化,正因为存在一些服务活动,才构成了最终的服务供应链。胡正华(2003)非常赞同该观点,并且对其进行了分析。此外,学者Wart(2004)同样是该观点的拥护者。
(3)基于产品供应链管理视角
支持该观点的学者认为服务供应链理论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其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改造服务业,并且对整个过程中涉及的物品质量进行管理。学者Cook(2001)等人在对医疗护理行业进行研究时,就已经借助于供应链理论的库存管理来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效率。
(4)基于服务外包视角
服务外包是很多企业采取的经营模式之一,供应链成员将所需产品的采购过程进行外包。根据学者Ellram(2004)的观点,服务生产流程即供应商到顾客的信息流控制过程,其中不仅涉及需求、能力和客户关系的管理,而且还涉及供应商关系以及服务传递管理等诸多内容。从他的观点来看,这就是从服务产品采购的视角来进行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Ellram的上述观点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力,并且被很多学者所接受。本书同样是基于服务外包方向来对电子商务服务供应链进行分析。
(5)基于客户视角
基于客户视角的观点更加注重客户价值,指出了客户不仅是起点,也是终点,也就是说顾客本身也是供应商。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服务流程运营是要对客户需求进行回应,并且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反馈给客户。在咨询行业,实际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基于客户视角的观点。
7.4.1.2 服务供应链的基本架构
现阶段,对于服务供应链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本书对于已经提出的四种具体的模型进行分析:第一种是Ellram(2004)的服务供应链模型;第二种是学者Baltacioglu(2007)的IUESSCM服务供应链模型;第三种是于亢亢等(2007)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的SSCF服务供应链模型;第四种是单汨源等(2011)在大量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服务供应链拓展模型。下面将逐一进行阐述。
(1)Ellram(2004)提出的服务供应链模型
Ellram(2004)对于供应链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已有的SCOR供应链模型等产品模型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服务科学领域非常适应的服务供应链模型。正因为Ellram提出了这一模型,使得其在该研究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地位,Ellram的这个模型也被很多学者所认同,并且被广泛应用。根据Ellram的研究成果,信息流是服务流程管理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其将顾客和供应商中的各个环节完整的串联在一起,能够很好地确保各个管理职能得到落实,如能力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2)Baltacioglu(2007)lUE-SSCM服务供应链模型
该模型是Baltacioglu(2007)在对Ellram的服务供应链模型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通过对IUE-SSCM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和Ellram模型有着很大的差异。在Baltacioglu看来,在服务流程沟通中,不仅要非常关注信息流,而且还要重视技术管理。此外,Baltacioglu还进一步提出了服务表现管理以及订单管理等新要素。可以说,Baltacioglu的模型对于服务产品化流程作了更加全方位的展示。
(3)于亢亢(2007)提出的SSCF服务供应链模型
于亢亢在研究过程中,对于制造业产品供应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以服务行业的具体情况,以服务产品化视角,对SSCF服务供应链模型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于亢亢提出的模型对于服务流程的节点作用进行了关注,体现了服务过程集成化的要求。另外,该模型注重能力、需求以及顾客关系等方面的管理。
(4)单汨源等(2011)提出的服务供应链拓展模型
单汨源等人在研究服务供应链模型过程中,对于Ellram、Baltacioglu等人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服务供应链拓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其不仅考虑了服务质量链,而且还综合考虑了顾客双元性以及内部服务供应等要素。总的来说,他们提出的模型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7.4.2 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供应链模型构建
本节在服务供应链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核心的商务服务供应链模型,该模型以快递服务厂商等作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此外,本节还充分结合了运筹学理论知识,并且在不确定网络购物市场需求的情况下,设计具体的参数和模型。可以说,本节所提出的商务服务供应链模型对于下面协同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7.4.2.1 模型背景
据统计,2015年11月11日,支付宝全天销售总额已经突破了912亿元,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天有超过3亿用户使用了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这一数据已经达到了我国网民总数的60%左右。如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然,在网络购物发展的同时,同样暴露出来不少的问题。例如,商品缺货、快递延期以及物品运输过程中被损坏等。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之所以造成这些不良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还没有成熟的服务供应链体系,没有充分和供应链上的其他成员协调好。现阶段,服务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服务供应链同样成为热点探讨的话题。根据Ellrarm(2004)的观点,服务供应链是指专业服务中从最早的供应商到最后的客户中发生的信息流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作业能力管理、服务绩效和资金管理等,它是传统供应链理论在服务产品领域的延伸。目前流行的电子商务实际上是综合了网购服务、支付服务等一体的服务集成商,其属于现代服务行业范畴。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尝试从服务供应链角度对网上零售服务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
在对服务供应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者将其放于不同的行业来进行,获得了很多成果。例如,学者金立印(2006)在研究过程中,就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对于顾客满意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对该满意度与供应链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再结合相关服务行业的数据,最终使得其研究成果更加的完善;田宇(2006)通过构建收益共享模型以及三阶段物流供应链收益共享契约模型,引入销售收入等具体的参数,从而提出了不同模式下收益共享契约的条件。Demirkan(2008)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对软件外包服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且指出了该行业的基础设施提供商和其他提供商之间该如何进行协调;崔爱平(2008)在研究中主要是以报童模型作为研究基础,并且对供应链的协调优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李新明等(2011)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指出了其和应用服务商之间该如何进行协调。除此之外,他还进一步研究了在目前市场需求还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防止服务能力建设过量的问题。余海宏(2011)对于供应链契约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且指出了该制约机制对于农村流通体系的作用;滕春贤等(2011)在研究过程中,充分结合旅游行业的发展形势,并且对集中式服务供应链与分布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可知,服务供应链三级结构更具竞争力。
从服务供应链的发展情况来看,其理论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不仅在软件外包、旅游领域,而且还涉及医疗、航空等领域。但从电子商务行业来分析,该供应链理论还没有得到具体的应用,相关的研究也比较少。本书通过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供应链模型来进一步分析探讨电商平台服务模式,并且通过具体的模型来进一步分析其协同问题,从而期望能够给电子商务服务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7.4.2.2 问题描述和条件假设
随着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其出现了很多新的服务形式,其中,电子商务就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是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基础上的产物,其能够将各种服务整合并集成起来。本书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立服务供应链模型,探讨具体的运营模式和如何更好地做好协同工作。通过对服务供应链和产品供应链的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后者主要是以生产商作为核心,而前者则是以服务集成商作为核心。目前来看,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于服务供应链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Ellram(2004)通过大量研究后,写作了“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Service Supply Chain”一文,文中首次对于服务供应链概念进行阐述,不仅如此,还建立了具体的模型。Baltacioglu(2007)同样对供应链模型进行了研究,并且以Ellram研究为基础,建立了更完善的服务供应链模型;于亢亢(2008)、单汨源(2011)等人同样对其进行了研究,并且总结得到了典型的服务链结构模型。从他们的研究结果来看,电子商务和协同商务基本上是一样的,在他们看来,电子商务企业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实力来建立电子商务模式,必须要和其他产品供应商等协同合作。借助于电子商务模式,企业能够进一步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如果企业要采用网上零售模式,必须以强大的配送服务作为基础。对于顾客来说,一方面非常关注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非常关注物流的速度和安全性,如果物流太慢,顾客也会非常不满,甚至出现投诉现象,对于企业产品的销售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物流配送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是电子商务产业链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物流配送外,网络支付的安全与便捷同样是非常关键的。网络支付平台上的资金流能够借助现代技术来转化成比特流,从而实现正常传输。网络支付资金流是信息流的重要部分之一。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网络支付平台和电商平台能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为了使得分析结果更加直观,现作出如下假设:①设电子商务服务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和信息流能够统一,且电商平台和支付平台能够完美契合。②厂商的市场需求x是价格依赖的随机需求,且该需求会在[x-(p)-b,x-(p)+b]上均匀分布,f(x/p)和F(x/p)分别代表的是概率密度以及分布函数。另外,对于随机需求,其期望值为(p)=α-βp,α代表的是潜在的市场最大需求;β代表的是价格敏感系数。③设产品供应商能够稳定的供给产品,且产品的成本为c2,批发价为w2,批发量为需求量S(Q/p)。④电子商务厂商、产品供应商以及物流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成本为c1;电子商务厂商提供的物流服务成本为c0;网上零售服务商出售单位物流服务的价格为w1。⑤因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在订购物流服务时,可能会存在不足或过量等问题。若不足,则成本为:k[x(p)-S(Q/p)],k代表的是单位机会成本;如过量,则成本为:(w1-r)[Q-S(Q/p)],r代表的是过量物流的单位残值。
7.4.2.3 模型构建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主要是以电子商务厂商作为核心因素,并辅以产品供应商以及物流服务商的三级供应链结构(如图7-1)。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其要取得发展,必须要各个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协同配合,包括网络运营商、营销策划公司以及支付平台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借助于电子商务,信息流和物流能够实现有效分离,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网购体验,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以完善的物流服务作为基础,由此可见,物流服务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除了物流服务以外,实物商品也是电子商务服务供应链的关键因素。
图7-1 电子商务服务供应链模型
为更好地分析供应链系统机制,本书还对报童模型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具体的数学模型。从整个模型来看,商务平台厂商主要是为用户提供网购服务,另外,还有物流服务作为配套机制。从前面的假设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市场随机需求为x。
为简化分析,设产品供应商能够稳定的供给产品,且产品的成本为c2,批发价为w2,批发量为需求量S(Q/p)。进一步假设Q为电子商务平台厂商的物流服务订购量,S(Q/p)为电商订购物流服务,则可以得到公式(见附录1)。
从现有的市场需求环境来分析,需求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电子商务公司来说,其在订购物流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认购服务过量或者是认购服务不足的问题。若不足,则成本为:k[x(p)-S(Q/p)],k代表的是单位机会成本;如过量,则成本为:(w1-r)[Q-S(Q/p)],r代表的是过量物流的单位残值。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平台厂商的期望利润率为:
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期望利润率为:
产品供应商的期望利润率为:
电子商务服务供应链的期望利润为:(www.xing528.com)
7.4.3 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供应链协同机制分析
在分析传统制造业领域供应链模型协同机制过程中,通常都是要对供应链契约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比较权威的研究结论。具体分析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契约形式有:批发价格契约、数量弹性契约等。本书在分析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最终选择了用批发价格契约来分析电子商务平台纵向协同机制。此外,还采用批发价格契约+收益共享契约模式进一步对电子商务平台纵向系统机制进行分析。
7.4.3.1 纵向一体化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平台协同机制分析
首先,分析系统机制过程中,需要从纵向一体化方向来进行,此时平台厂商、物流提供商以及产品供应商之间共同组成了利益集团,并且它们之间的供需关系必须要借助于企业管理来实现。对于这个利益集团来说,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就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必经途径。从现有的企业发展实际来分析,涵盖整个产业链的一体化企业是非常少的。以阿里巴巴公司为例,该企业规模已经足够大,但是也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供应体系,同样是依赖于其他物流企业来建立快递物流体系。此外,阿里巴巴也没有自己生产产品,而是依靠入驻的产品供应商来完成产品的供应。京东商城尽管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但是其仅能满足部分产品的物流供应。又如中粮我买网,其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电子商务平台,这一模式和本书分析的模式比较接近。
在纵向一体化模式下,可由供应链的整体利润函数分别对Q、p求偏导数,见附录公式(2)和公式(3),从而可得附录公式(4)和公式(5):
结论1:网上零售服务供应链整体存在唯一的最优物流服务量,不仅如此,其还存在唯一的最优零售市场价格(Q*,p*),使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利润达到最大。
具体证明过程:对附录公式(3)分别求Q和p的二阶导数,得到下面的公式附录(6)和公式(7)。
如果存在(p-c0-c2-r+k)>0,此时二阶导数小于0。如此可以看出,利润函数是一个抛物线,而其开口是朝下的,也就意味着其有最大值。可以进一步得到利润最大时的最优解(Q*,p*)。此外,借助于数值分析,可以得到详细的解析。
7.4.3.2 市场化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平台协同机制分析
在分析纵向一体化后,还需要对完全市场化进行分析。对于服务供应链上的商家来说,平台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以及产品提供商之间是属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他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又非常独立。此时,供应链上的任何一家企业关注的都是自己的获利与否,而不会从整体上来关心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因此,如果缺乏协同机制,供应链上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就会各自为战,并且通过市场化来实现具体的交易。
在计算平台厂商最优物流订购量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公式(2)来对Q求一阶导数,进而可以得到附录公式(8)。
结论2:在市场化模式下,电子商务平台厂商的最优物流量小于纵向一体化模式下的物流订购量,即QEC<Q*。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受市场化因素的影响,供应链上的各个商家之间过于关注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导致平台厂商无法订购到足够的物流量,导致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从现实的表现情况来看,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现阶段,除了京东以及亚马逊等电商已经组建了自己的物流供应体系之外,像淘宝这种大型的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供应体系,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供应链体系还是比较分散的,还没有集中统一起来。正因为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过于注重自身利益,导致协同配合出现问题。如果网购需求发生了大的变化,则电商企业可能会感到很吃力,没有足够的产品或者服务来提供给消费者,或者是大量的商品或者服务无法销售出去,导致产品大量积压。因此,如果缺乏协同配合机制,整个供应链的运转将会出现一些问题,其利润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
因为信息对称,因此,对于物流服务提供商来说,它们在制定服务价格时,通常会根据平台厂商的运作情况来进行调整,将QEC代入自己的利润函数,则得到附录公式(9),由其一阶条件可以得到它的最优定价如附录公式(10),平台厂商按照上面的定价,可以得到使自己利润最大化的最优物流量为附录公式(11),产品供应商确定自身的利润如附录公式(12)。
借助于模型之间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市场化分散式系统的最优决策要比纵向一体化集中控制下的系统差。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是过于关注自身的利益,无法达到纵向一体化集中控制的最优状态,基于此,必须采取协调机制来进行调整,从而让供应链尽可能达到这样的最优状态。
7.4.3.3 网络化条件下的电子商务平台协同机制分析
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本书以平台厂商、供应商以及服务提供商作为对象,设计了新的服务供应链系统机制。在电商和供应商之间,主要是以批发价格契约模式为主,但是在电商和服务商之间,主要是以收益共享契约模式为主。通过该协同机制,可以进一步使得厂商以契约价格w*从物流服务提供商订购物流服务,而该价格通常会比没有契约时的价格要低,另外,作为服务提供商,其将会从电商处获得一定的收入作为补偿,并且对于订单过量或者不足问题承担一定的风险。正因为采取的是风险共同承担模式,使得两者之间能够更好地协作起来。不仅如此,电商还会进一步将订购的物流量向供应商进行及时的反馈,并且以适当的价格采购相应的产品。
风险共担的收益共享契约参数为(w*,ϕ),其中w*是物单位契约价格,ϕ(0≤ϕ≤1)是厂商保留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如此一来就有:(1-ϕ)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分享电子商务平台厂商销售收入的比例和承担风险的比例。借助于上述机制,三者之间的例如函数分别为附录公式(13)和公式(14)及公式(15)。
从上面的利润函数可以进一步知道,市场化和纵向一体化下的整体的利润,其利润函数式相同的。如此可以看出,上述协同机制实际上并不会造成利润函数的改变,而只是对物流服务提供商和厂商之间的利润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得整个利润情况更加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得到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决策为(Q*,p*)。
为了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如下的函数式附录公式(16)。厂商的最优物流服务订购量为附录公式(17)。
结论3:是使整个电子商务服务供应链达到整体协调的必要条件,也就是有附录公式(18)和公式(19)。
如果参数能够满足上述条件,则厂商最优物流服务订购量和整体物流量之间是一致的,此时,厂商和服务提供商在共担风险的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做到协同合作。如果供应链最终能够实现协调一致,并且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则厂商、服务商、供应商之间组成的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将会实现最大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网上零售服务商取得的利润占除去产品供应商利润后的供应链利润比例为λ(0<λ<1),此时,服务提供商的利润所占的比例为1-λ,即,如此可以进一步得到附录公式(20)和附录公式(21)。
结论4:协调机制决策模式下参数满足附录公式(22)和公式(23)。
从上面的两个公式可以看出,厂商和服务提供商以及产品供应商之间将会分享整个供应链的利润,也即是说,供应链的整体利润越大,则三者能够分享得到的利润就越大,且厂商和服务商之间将会分享产品供应商外的利润,其比例为λ本算例分析中,根据双方的成本比例分割利润,则有附录公式(24)。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上述协调机制是借助于两个契约关系构建的,要实现供应链上各部分之间的整体协调,必须要设计好具体的参数。契约参数通常都是由厂商、服务商、供应商三者谈判来进行确定。总的来说,如果采用上述协同机制,则在满足结论3和4的情况下,就能够确保供应链系统内部的协调配合。
7.4.4 协调机制的纵向均衡
7.4.4.1 基于协调机制的模型分析
在进行模型分析之前,先假定以下前提: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家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产品给用户,并且其进货渠道以及销售产品种类也是单一的,商品运送则委托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其主要的销售方式则是网站运营,假定市场需求满足均匀分布规律。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起适当的数学模型。表7-4提供了协同机制的一些参数设置。
表7-4 参数设置
根据上面提供的公式,我们可以分析出电子商务服务在以下纵向一体化管理结构、市场化管理结构以及网络化管理结构中,其决策变量的数值解,以及整个流程中,各个服务提供者所赚取的利润。这三种参数分析见表7-5。
表7-5 三种管理结构下的参数分析
续 表
通过上面的表格可以得知,在上述的三种管理结构中,电子商务服务的整个供应链的各环节均能达到最佳绩效,网络化管理结构中,利用网络平台提供零售服务,市场价格要比市场化分散决策更低,因此这些电商平台的商家可以借此将商品价格降得更低,并以此扩大网上的销售市场。在服务链整体利益提升的背景之下,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家、商品运送服务提供方以及供货商都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而电子商务平台厂商的利润提高率尤为明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子商务平台厂商才会不断地推广网络化模式下的契约协同机制。
另外,由于考虑网上零售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考察了市场需求波动幅度b发生变化时,供应链系统状态及相应参数的变化情况,如表7-6所示。
表7-6 三种管理结构下的市场波动情况分析
通过表7-6可知,当市场需求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增长时,即使在没有契约协同机制的情况下,电子商务平台的商家也会利用提升物流服务的方式来适应市场需求。具体说来,在没有协同机制的情况下,如果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提高,那么物流费用就会降低,商品价格也会下降,但是还是不会低于在协同机制下的价格;而在有系统机制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保持不变。这种方式有助于维持市场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变化时,参数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但在不确定性参数b过大时,相应参数会有一些变化,例如,b=100时,w1=0.93,ϕ=0.58;b=200时,w1=0.95,ϕ=0.69;b=224.76时,S(Q/p)=0。因此,当市场风险太高,并且不确定因素非常大的情况下,物流费用将提升,协同机制的约束也会降低,直到合作终止,S(Q/p)=0。
7.4.4.2 服务供应链协同机制分析
互联网科技的日益发展,也催生了电子商务行业的飞速发展。这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而且这种发展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基于这种背景,我们来深入探讨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模型和运营模式,同时通过报童模型来了解电商平台的厂商、物流平台和产品供应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何种机制来达到相互协调,做到利益最大化。通过研究电商平台的厂商的运营模式,可以分析得出四个结论:
第一,服务供应链理论模型比较适用于电子商务服务中,可以帮助分析其运营的时候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同时为电子商务的服务模式带来一些参考。
第二,在电子商务服务链中的各个服务提供者们在建立起契约协同机制之后,会比没有这种机制的情况获得更多的利益,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厂商,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利润,还能减小市场风险。
第三,可以调整商品价格以及订购数量来优化契约协同机制,同时保证网络零售商品的价格始终保持在低价水平,这对于电商市场的开拓和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过多地利用节日大狂欢等促销手段或者是低价促销的手段来提升销售量,在短时间内虽然能赚取较高利润,但是对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很不健康的。比如说淘宝天猫在光棍节那天,通过促销的方式实现了191亿的营业额,但是这种方式会损害服务链的整体机制,使得各个合作环节的关系变得更弱,供应链整体的利益也会降低。因此,完善供应链、提高服务水平,才是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