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擅长理论创新的先进政党,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系统总结党的三代领导集中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而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新的时代内涵和理论特色。作为指导中国发展实践的战略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对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内涵极为丰富。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鲜明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既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家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代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理论的继承,也是对它们的发展。它不仅强调了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性,更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目的提供了现实途径。
1.发展生产力是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
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推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这是正确理解和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最关键之所在。胡锦涛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40]
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并通过这种变革进而带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带动社会上层建筑的变化,乃至带动整个社会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生产力观点,坚持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要务。生产力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石,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科学思想依据就源于此。从列宁到江泽民,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们坚持发展生产力的观点从未变过。21世纪,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国际形势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仍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生产力标准作为判断一切工作的首要标准,认为:“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也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紧紧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41]
2.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类的发展实践表明,社会的发展不能脱离作为发展主题——人的利益和诉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www.xing528.com)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人类社会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成功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出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才能促进社会真正持久健康的发展,才能使一种社会制度永葆青春与活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历史发展的规律必然是建立在比资本主义更加发达、更加有效和更加高效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有效满足基础之上。这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降低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阻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且也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原则性背离,也最终关系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否能变成现实这一历史性课题。
坚持把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放在第一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的体现,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是单纯的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而是要从制度上保证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社会主义内涵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最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改善,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物质生活以及由其所决定的精神生活的质和量不断提高。因此,虽然说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全面、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所有社会事务,涉及国家、组织、家庭、个人等所有社会层面,但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指向——那就是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以最大、最佳满足的社会,就是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体系中,物质生活是当然的主体和核心,决定着其精神生活水平的状况,也从一个方面表现出社会发展的优劣差别。所以,努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
3.“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途径
由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内外各种形势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中有一种夸大阶级性、革命性和斗争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个体及其发展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的发展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发展理念不断变化,经历了经济发展至上、经济协调发展,再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单纯地追求物质财富,到社会系统各要素统筹兼顾、协调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政治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辟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正确途径。
胡锦涛指出:“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2]“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43]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彻底与“以物为本”“以少数人发展为本”等发展理念区别开来。社会发展要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为准则,尊重和关心所有的人,为其发展提供现实条件,切实促进每一个体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