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概括的说明。经过长期思考,邓小平把上述两方面的思想概括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至此,社会主义的本质终于显露在人们面前,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邓小平反复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之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方面。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概括的说明。他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3]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坚持,又是创新发展(以往没有讲过社会主义社会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同时,这一论述又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教训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经过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迫使党和人民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针对“文化大革命”在社会主义理论上造成的思想混乱,邓小平反复讲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常识。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常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要为共产主义打下物质基础,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但改革开放一开始就遇到了姓“资”姓“社”问题的困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便被提出来,促使邓小平进一步思考这一问题。1980年,他在支持家庭承包的同时,指出:“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4]这里,邓小平尽管还没有从正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但已经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思考问题了。

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向城市的推进,要求思想解放和理论思考的深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地摆在人民面前。邓小平通过反复思考得出两个相互联系的结论: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他总是把发展生产力同改善人民生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联系起来。经过长期思考,邓小平把上述两方面的思想概括为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1986年9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这一原则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本质观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党的十三大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但是,市场经济是不是资本主义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人们。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改革开放是姓“资”姓“社”的争论作了科学回答,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他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至此,社会主义的本质终于显露在人们面前,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

2.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体,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历史。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清晰、准备的概括,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五句话的内涵极为丰富,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辩证统一。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引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发展,也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一大特点。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重视生产力问题,但没有突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去我们只讲发展生产力,用发展生产力代替解放生产力。但实际上,发展生产力与解放生产力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发展生产力主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社会主义本质相适应的关系,而解放生产力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体制对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从而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发展到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能力所决定的。无产阶级要革命,归根到底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来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认识却是经过了长期的社会主义实践,总结经验教训之后才真正形成的,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这一问题才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空话。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是影响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大问题。(www.xing528.com)

尽管社会主义制度从本质上讲具有优越性,它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一种社会制度,但它同世界上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是有它产生、发展,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我国现如今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完善的,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上都存在着种种弊端。这些弊端和缺陷都会影响到生产力的顺利发展,有些甚至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对此,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除了发展生产力之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同样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中,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主义是与以往任何社会有着根本区别的社会。这种区别,除了社会主义比以往社会有着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外,还表现在社会主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上。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以往社会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有着本质区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体现了这种区别。

邓小平反复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之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方面。1985年3月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35]1986年12月,邓小平又说:“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36]可以说,“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邓小平在强调社会主义根本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同时,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两者并不矛盾,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先富者的示范力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创造物质基础。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越性。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消灭贫穷。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总之,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

3.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意义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所体现的方法论,对科学社会主义有重大发展。它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纠正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这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使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邓小平全部理论观点的重要基石,在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中居于核心地位、支柱地位,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逻辑前提。因为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困惑了几代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课题。而要回答好这一课题,首先必须科学揭示社会主义观,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以前之所以在理论上有很多误区,对马克思主义有很多教条主义的理解,以至于产生很多错误观念,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彻底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规律,为此,就必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再认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特点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搞清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目标、战略步骤、途径服从并服务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服务于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实际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实践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必然对社会主义实践活动产生巨大作用。首先,它使我们明确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应该坚持什么,我们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是社会主义,只要加快发展生产力,为大多数人谋福利,实现共同富裕,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其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为确保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行各业都要为经济建设服务,都要促进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符合社会主义要求。最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允许发展过程中目标实现程度的差异性。社会主义本质强调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最终达到”本身蕴含着目标实现的阶段性和渐进性。社会主义本质论既要求本质的最终实现,又承认本质实现要经过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既重视终极目标,又重视现实可能性。它表明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通过必需的量的积累最终达到质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