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相应的经济体系;第二步,在对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对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是没收的方法。因此,对待这部分经济成分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范畴内。

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相应的经济体系;第二步,在对新民主主义经济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我国在过渡时期的私有制经济由两类不同特征的经济成分构成:一是主要由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构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二是农业手工业中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经济。因此,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式。

对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是没收的方法。新中国成立前,官僚资本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与封建主义相勾结,把持着中国当时的经济命脉。新中国成立前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掌握着全部工业资本的2/3,占有着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工业固定资产的80%,它们还控制了大银行、全国铁路、公路、航空运输以及十几个垄断的贸易公司。这部分资本具有浓厚的买办性和封建性,是一种极端腐朽的生产关系,它残酷剥削劳动人民,排挤、打压甚至吞并中小资本,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没收这部分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意义:一方面,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消灭其买办性和封建性,并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资本和各种特权,为国家的经济独立奠定了基础,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将其收归国有,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使无产阶级政权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从而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是和平赎买的办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们在增加社会产品、积累资金、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吸收就业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他们又对工人阶级构成了剥削和压榨。因此,对待这部分经济成分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范畴内。我国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不是国家出资作为赎金直接购买,而是采取在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中,让资本家获得一部分利润的方式来实现,即企业公私合营后,将企业盈利的20.5%分配给资本家,号称“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后,按照资本家的核定资产,实行每年拿5%的定息制度。对民族资本的这种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既有利于发挥民族资本经济对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调动资本家的积极性,逐步把他们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又有助于克服其消极作用,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对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所有制经济是采取合作化方法实现改造的。这类经济的特点是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劳动生产力低下,其所有者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因此,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造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另一方面,又不能用剥夺的方法将其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走合作化道路,是在保障这些劳动者基本需要的前提下,使其走向集体经济的较好道路。(www.xing528.com)

对于农业合作化,则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实现的。第一步,先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包括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第二步,建立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建立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采取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既使农业生产者在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不感到突然,调动了他们发展生产和参加改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预期目标。到1956年年底,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总农户数的比重已经达到87.8%,标志着我国农业中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个体手工业的性质虽然与小农经济一样,但它们与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属于商品经济。因此,对这类经济的改造,是从流通入手来进行合作化的。通过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办法,先组织手工业供销小组或供销合作社,然后在生产上逐步实现合作化,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2%,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总之,对私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