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泽民的生产力发展理论继承和发展

江泽民的生产力发展理论继承和发展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三个关系集中表明了如何健康地发展经济或生产力的问题,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居于的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必须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目前政府机构的设置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要加快改革步伐。

江泽民的生产力发展理论继承和发展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改革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江泽民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4]这里面包含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提法的两点新解释:一是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二是明确要建设的市场经济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行的。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即“50条”),这50条具体内容是对十四大报告的具体展开,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提法的详细解释和改革的行动纲领。这个文件与十四大报告一起,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缜密的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框架,描绘出了一幅从旧经济体制向新经济体制过渡的宏伟蓝图。即使从今天来看,这个整体框架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可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改革开放的系统性、纲领性指南。“50条”提出的改革开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二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同时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三是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是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国内国际市场的衔接互通;五是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六是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有效激励机制;七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些主要环节是相互支持也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正确处理好“十二大关系”,以利于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即“十二大关系”。在“论十二大关系”中,一个贯穿全篇的最大特点就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把握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应当说,这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做出的深刻的、切实的、有针对性的阐述。它使我们理解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大局将按照什么样的轨迹来发展,我们如何正确地把握这一轨迹才能获得发展。江泽民指出:“十二大关系扼要地讲有三点:第一是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是要妥善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第三是一定要把我们建设的速度和效益结合好。”这三个关系集中表明了如何健康地发展经济或生产力的问题,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居于的核心地位。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发展是硬道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必须靠进一步改革来解决,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改革的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而且还要为下个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保证,假如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实现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实践表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35]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这一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面,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大业。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效率和公平等关系方面,应该比西方国家做得更好和更有成效。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重要经验。目前,我国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必须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凡是应当由市场调节的经济活动,要进一步放开放活,激发经济活力。特别是竞争性产业,应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产业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同时要看到,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国家必须对市场活动加以正确的指导和调控。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又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抑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经验证明,微观经济越放开,市场化的进程越快,要求宏观调控越有力和灵活有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有必要的集中和相应的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要求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要实行政企分开,继续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的改革。目前政府机构的设置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要加快改革步伐。

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键在于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多年来的经验表明,我们讲发展,难就难在把速度和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问题往往出在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经济质量,效益不理想,整体素质不高。这是我们今后经济工作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必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一思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明确提出,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效果还不明显。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因此,全党要提高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大意义的认识,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同时,从法制建设、政策实施、规划制定等多方面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主战场,把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教育是基础,关系民族振兴、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教育工作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大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3.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对发展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www.xing528.com)

在《确立与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36]

他还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37]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4.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进一步明确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广大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