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大林生产力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斯大林生产力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上,斯大林指出,列宁“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组织竞赛”的思想日益在实践中得到体现,而突击队则是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优良传统的继承者。5月9日,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联共通过“关于厂际社会主义竞赛”的决议。“二五”期间,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联共一如既往,依靠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政治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依靠社会主义竞赛这一苏维埃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从一开始就获得全民的支持,当时产生了斯达汉诺夫运动。

斯大林生产力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斯大林时期的所有制形式

列宁逝世以后,是否还要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内争论的焦点。斯大林在经过了短暂时期对新经济政策的肯定后,于1929年年底,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他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公有和私有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基础之上,为了建成社会主义,必须彻底扫除私有经济。因此,从20年代末,苏联开始逐步排挤、取缔私有经济成分,开展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农业集体化运动。通过国有化运动,确立了国有经济的绝对统治地位。在其发动的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中,斯大林完全背离恩格斯所强调的自愿、示范和帮助的组织合作社的原则,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迫使农民加入集体农庄,对农村中的富农经济实行限制、排挤并最终消灭的政策。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完成,1936年前后,苏联基本上形成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所有制模式。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垄断了几乎全部国民经济,仅在集体农庄中存留有少数个人副业。同时认为,集体所有制是公有制的低级形式,全民所有制是公有制的高级形式,后者优越于前者。第二,在国家所有制内部实行部门管理原则。第三,在集体所有制内部和两种公有制形式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但在国营经济内部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第四,经济决策权限高度集中化,宏观经济和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皆由国家实行直接指令性的、以物资平衡为中心的计划管理,基本上不存在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相对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单一全民所有制的未来社会而言,斯大林提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就当时来讲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也是有一定推进意义的。

2.优先发展重工业

1930年6月,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六大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当时私营工商业还存在,其主要含义是强调与资本主义力量展开斗争,亦即斯大林认为苏联国家工业化是从重工业开始的,资金靠本国自己积累。斯大林认为工业化要从重工业开始,这是同资本主义工业化迥然不同的特点,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优点。最早在1925年5月,他说:“金属工业的发展是全部工业发展的基础,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斯大林强调重工业的重要意义,当时还没说到与工业化的关系。1926年4月,他讲得更明确:“工业化首先应当了解为发展我国的重工业,特别是发展我国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这一整个工业的神经中枢。”1933年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时,他又说:“五年计划的基本环节就是重工业及其心脏——机器制造业。……实现五年计划必须从重工业着手。”到1946年2月,他回顾国家工业化时期时说得最为清楚:“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实际上,斯大林所说的“从重工业开始”,亦即“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确信,加紧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高速度实现工业化,以奠定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当时是必要的。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保证苏联的经济独立,免受世界资本主义的控制,加强国防实力,有效地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在经济建设中,斯大林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强调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指挥生产,并通过政治斗争保证经济任务的实现等等。这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提高社会主义的建设速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第一个五年计划用时四年零三个月,于1932年年底提前完成。自此,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强国。1937年4月,苏联的“二五”计划又提前9个月胜利完成,基本上实现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任务。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德、英、法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同时,苏联的军事力量也大为增强。这一切都极大地提高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威望。(www.xing528.com)

3.“技术决定一切”

为了加快工业化步伐,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的指示。党中央责成古比雪夫领导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1929年4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和同年5月召开的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了“一五”计划方案。在“一五”计划的鼓舞下,苏联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在联共(布)中央号召下,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全面展开。1931年,斯大林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号召干部、群众努力学习,精通技术。经过苏联人民艰苦奋战,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 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20]。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建起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奠定了基础。

4.社会主义竞赛和干部决定一切

苏维埃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首先取决于劳动群众的首倡精神、富有创造的生产积极性、社会毅力的巨大发展。1929年,“一五”计划的第一年,在劳动的首创积极性发展中,它是以质量最高的新阶段而著称的一年。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竞赛在全国广泛展开,成为建设新生活的有力工具以及发扬劳动者主动精神、挖掘和利用生产潜力的有效手段。4月29日,第十六次党代表会议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竞赛的历史性文告。文告中说:“竞赛和五年计划是分不开的。”会上,斯大林指出,列宁“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组织竞赛”的思想日益在实践中得到体现,而突击队则是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号召全体工人和全体城乡劳动者更加努力地在联共(布)的列宁主义旗帜下为苏联的工业化、社会主义而奋斗。5月9日,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联共通过“关于厂际社会主义竞赛”的决议。群众的劳动热潮迅速产生结果,使苏联劳动率的增长速度超过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二五”期间,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联共一如既往,依靠工人阶级日益增长的政治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依靠社会主义竞赛这一苏维埃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从一开始就获得全民的支持,当时产生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它使群众认识到,劳动已经成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是社会全体成员神圣的权利和崇高的义务,是荣誉、光荣、豪迈和英勇的事业。斯大林为了支持和取得开辟社会主义经济加速发展新前景的生产革新者运动的全力发展,在1935年11月举行了第一次全苏斯达汉诺夫工作者会议,揭示这一运动对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巨大意义。斯达汉诺夫运动还有助于许多工业部门挖掘未被利用的潜力,以少于计划规定的工作人数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生产任务。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还需要建设者具有高度的文化知识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教育,进行大规模的智力投资。一方面,掀起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另一方面,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熟练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具有专门知识和熟练技能的专门人才。1935年5月,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生毕业典礼上讲话时提出“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作为对“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的补充。他说:“渡过十分缺乏技术的时期以后,我们就进入了新的时期,进入了我认为是十分缺乏人才、缺乏干部和缺乏能够驾驭技术并推进技术的工作者的时期。”斯大林解释说:“为了把技术运用起来并得到充分利用,就需要有掌握技术的人才,就需要有能够精通并十分内行地运用这种技术的干部。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的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