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中国人的购物车里有八成都是国货。不言而喻,国货发展正处于井喷期,“国潮”已成为最热门的商业风口。
《报告》中还这样描述新消费品牌的诞生逻辑:互联网让消费者的声音汇聚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驱动力量,以消费者的声音为中心,组织产品、服务、营销,可以激活更细化的个性化消费渠道,其中的代表就是新消费品牌。
新消费新在何处?其包含的商机有几个关键词:精致日用、她经济、新概念饮食、一人食、长效网红、国货新生、小品类、消费边界模糊。基于这几个关键词,未来的消费趋势将围绕消费细分、健康养生、国潮文化、亚文化兴起四个方面展开。“国潮”之风乍起,就是新消费在视觉层面上的直观体现。在新消费的趋势下,彩妆、奶茶、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国货大肆生长,完美日记、花西子、喜茶、奈雪の茶、王饱饱等成为时代新秀。除了新兴企业,老牌国货也在新国潮中重新焕发生机,李宁、皇后、大白兔、百雀羚等老牌变潮牌,甚至故宫也发展了文创品牌,争当“顶流”。
一杯奶茶的战争
“奶茶店干了接近一年,实在开不下去了。”37岁的新茶饮创业者小陈在门口贴上了“旺铺转让”的告示,准备关掉他辞职下海后的第一家店。开奶茶店是妻子的梦想,而奶茶近些年已是年轻人的消费热点,所以在看到瑞幸咖啡旗下的奶茶店小鹿茶的招商广告时,小陈没多想就踏进了新式茶饮的“红海”。可经历了疫情、母品牌丑闻、代言人风波之后,小陈的奶茶店还是没能挺住,倒在了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开店接近一年的时间,小陈的奶茶店赔了近100万,每天一睁开眼,他就只想着自己的设备能不能在二手市场上卖个好价钱。[1]
或许很多幻想奶茶是暴利行业、一片“蓝海”的人,都像小陈一样栽了跟头。据小陈所言,同条街上还有其他3家奶茶店,而其中两家第二年也将退出这场微型的奶茶“巷战”,另谋出路。显然在这个行业,普通人赚不到暴利,想挣快钱的人大多都赔了本。有人说,奶茶店现在已经不是“红海”了,而是“血海”,可见竞争之残酷。
市场调研机构欧睿2019年4月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奶茶店的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150亿激增到2018年的407亿,且预计其后五年内规模还会翻番。然而,同样是在2009年,倒闭的奶茶企业超过3478家。行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是越来越多个体的惨败,像小陈一样的玩家们悄无声息地倒在竞技场上。
当奶茶行业的大军经历冰火两重天,其中的一些品牌穿过枪林弹雨,轰轰烈烈地崛起了。喜茶、奈雪の茶和茶颜悦色三大网红奶茶品牌以迅雷之势成为行业头部。在目前茶饮市场中,排名前两位的是喜茶和奈雪の茶。根据市场测算,喜茶的估值约为240亿元,门店数为695家(截至2020年12月);奈雪の茶估值约为130亿元,门店数为507家(截至2021年1月)。
喜茶和奈雪の茶算是“老乡”,都是“广东茶”,喜茶诞生于江门,奈雪の茶初创于深圳。除了诞生地的渊源外,二者的发展模式、推新逻辑,甚至发展路径也极为相似,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似乎一山不容二虎,两家在奶茶界非要争出你强我弱,但又一直难分高下。
实际上,奶茶界的斗争并非限于品牌之间。时至今日,新式茶饮市场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单一的健康饮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此大环境下,多元化、复合式经营方式正在成为新式茶饮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这也对茶饮品牌提出了“完成从传统零售到新零售,从单品、单店到平台、生态,最终实现点、线、面、体终极进化”的升维要求。
在喜茶和奈雪の茶的多元化、复合式经营中,线上电商渠道的构建并不是唯一重心,产品线的延伸和多元消费场景的构建,才是两者在新零售布局上的关键。
近一两年,喜茶陆续推出了饼干、薯条、爆米花等零售产品,试水新零售。同时,通过与芝麻街、多芬、科颜氏、大英博物馆等品牌的跨界联名,喜茶开始从茶饮领域向食品、服饰潮牌、文创、生活用品、美妆护肤等多元产品领域渗透。而在消费场景拓展上,喜茶不仅推出了标准店、Pink店、黑金店、DP店和Go店等不同类型的线下门店,还在深圳开了一家宠物主题店。
另一方面,2019年,奈雪の茶在北京推出了“有为青年,看报喝茶”的主题快闪店,在现场设置了小卖部、拍照打卡房间、互动小游戏等体验环节;同年,奈雪の茶在北京和深圳共开设了三家酒吧,命名为“奈雪酒屋”,并在深圳海岸城开设了全国首家梦工厂,将奈雪饮品门店、奈雪酒屋、奈雪礼物店等组合在了一起,商品类型涵盖烘焙、牛排、零售、酒水、茶饮、咖啡等领域1000多种产品。
在新零售思维下,喜茶和奈雪の茶对产品矩阵和消费场景的频繁拓展,不仅是基于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出发点,也是通过全新的购物体验增强消费者体验,强化品牌辨识度的寄望所在。喜茶、奈雪の茶的主力消费群体都是年轻用户,因此,不管是推出跨界联名产品还是整合碎片化消费场景,它们的目的都在于尽可能去触达更多年轻消费者,在线上线下为他们营造沉浸式体验氛围,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新式茶饮概念走红后,入场的玩家逐渐越来越多,其中不少品牌开始复制喜茶、奈雪の茶的饮品类型,这为喜茶、奈雪の茶带来了极大的创新压力。因此,它们不仅需要通过高频的产品更迭来继续保持引领力,也希望通过丰富产品和消费场景,实现全渠道的融通,让自身在新式茶饮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2]
茶颜悦色这个长沙茶饮“地头蛇”,一度被认为是喜茶、奈雪の茶的有力竞争者。虽然价格比不上喜茶和奈雪の茶,但茶颜的出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讲究”,“鲜茶+奶+奶油+坚果碎”的搭配方式,看起来饱满且美观,为了让你“get到”产品的美味,店员也会不厌其烦告诉你先吃坚果和奶油,再喝茶。
原料很多都是进口的,如锡兰的红茶、美国的核桃等等,配料选择标准高且不过夜,而且顾客享有“一杯鲜茶的永久求偿权”,喝得不爽可以无条件重做。茶颜悦色门店近300家,且全部集中在长沙,尤其在热门商区,不到50米就会出现一家,其密集度可谓品牌之最。门店即品牌,相比互联网时代的效果广告所讲究的流量精准度,茶颜悦色的品牌广告显得非常传统,甚至有些简单粗暴。
奈雪の茶创始人彭心是IT经理出身,喜茶的IT部门甚至是全公司员工最多的,而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对IT一窍不通,茶颜悦色到2020年9月才开始采用小程序电子积分,其开店逻辑更像是一种感性认知,但它的高密度覆盖,让市场中的决策者、购买者、体验者和传播者都能接收到品牌信息,蛮不讲理地占领了消费者心智。来过长沙的人,无论喝不喝奶茶,都无法忽视茶颜悦色这个名字。
相比品牌形象以及产品取名上的“高大上”,茶颜悦色对外语言的极度“接地气”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反差。公众号上鸡零狗碎都写,橘子坏了,柠檬发霉了,喜茶来长沙玩了,中午吃啥……没有任何逻辑,全是具体生活场景。在给顾客的小票上,写的也都是些口水话,并且隔段时间就换,还跟消费者汇报公司最新进度。最早因为小票上热搜就是因为山寨频出,小票上出现了一句“等我们有钱了就去告他们”,言语间的真实感扑面而来。很多时候,吕良会被传播报道描述成了一个“铁憨憨”,时常马虎,总是道歉。如果说,喜茶和奈雪の茶是高冷的网红潮牌,那茶颜悦色就是隔壁家傻哥哥开的糖水店。 [3]
无可厚非的是,喜茶、奈雪の茶和茶颜悦色三大网红奶茶品牌,因符合新式茶饮消费升级的趋势,受到资本青睐,先后获得了IDG资本、天图资本和阿里系资本的投资。其实对于新式茶饮而言,不管是业界把它定义为茶的年轻化还是奶茶的升级版,它最初的火爆是源自产品特性的创新,以此打开了90后、00后新一代年轻人市场。
定位年轻消费者的这些新式茶饮品牌,在产品上更契合年轻人的口味。它们的产品研发团队既能专注于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各款经典产品,还能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当季最新鲜的风味,其产品的高颜值设计更具有社交基因。比如,通过受欢迎的低脂奶、鲜果等来改良产品的口感,弱化传统茶饮苦涩的口感。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这种变化是能够直观体验到的。虽然这条赛道现在已经比较拥挤了,但有创新力的品牌一定会更有竞争力。
一股元气唤醒新商机
“我们的品牌也是‘0糖0脂0卡’,但是消费者只知道元气森林。”一个老牌快消品公司的员工这样吐槽。传统快消品牌看到元气森林的火爆大概都会忿忿不平。因为这是一个外行人“吊打”内行人的真实案例。(www.xing528.com)
元气森林的创始团队是一个互联网团队,跟快消品行业完全不搭界,创始人叫唐彬森。多年前,80后、90后都在热衷的一款名叫“开心农场”的人人网游戏,其开发者就是唐彬森的智明星通公司。后来,智明星通团队又开发了游戏《帝国战争》《列王的纷争》,让唐彬森在互联网行业名声大噪。其时有人预言,唐彬森将成为下一个马化腾。而唐彬森后来却希望能做中国的可口可乐。于是,2020年度新消费品牌价值TOP100榜单中出现了“元气森林”的名字,并位列第七。
从互联网起家的唐彬森,有着“以用户为中心”的行业素养。相应的,当他进入新消费领域,对反向营销逻辑则更为精通。饮料行业的门槛不高,但与很多玩家不同的是,元气森林首先成立的就是研发中心,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10%以上。而以产品研发为核心的反向思维的本质,正是以用户为核心。
因此,元气森林更能抓住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更擅长解决市场的痛点。在饮料市场上,碳酸饮料这一支常胜队伍始终稳居首位。但在新消费的趋势下,消费者往往对糖分爱恨交加,无糖的不好喝,有糖的不健康,“好喝又健康”成为汽水领域的新消费需求。可口可乐在十几年前就已有洞察,并推出了零度无糖系列。元气森林之所以能成为后起之秀,在于一款能与可口可乐无糖系列相对抗的秘密武器—赤藓糖醇。相比起大多无糖饮料使用的阿斯巴甜来说,赤藓糖醇更天然,更接近蔗糖的口感。
饮料行业的独特性在于,不管社交电商、直播电商怎样如火如荼,饮料行业的主战场总是在线下。因此,元气森林上市之初就把线下便利店作为目标渠道。便利店是城市的脉络,也是年轻消费者青睐的消费场景。在便利店的网络辐射下,元气森林迅速进入大众视野,提升了品牌认知度。线下铺货解决了触达和销量的问题,线上的品牌宣传紧跟其后,通过年轻明星和李佳琦等头部网红的互动和曝光,让更多人知道了元气森林的品牌,为实现年轻流量变现打下基础。
只不过,唐彬森大概不会想到,曾经自己首选的便利店渠道,如今成为了自己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在元气森林之后,7—11便利店推出了同样是“0糖0脂0卡”的气泡水,不仅口感更好,单价还低了1.5元,给了以便利店为主要售卖渠道的元气森林精准打击。除了7—11,更多的跟风者涌入“健康饮料”的竞争赛道,在饮料市场上引发了一场“无糖革命”。
喜茶进军即饮市场,并且推出添加赤藓糖醇的0糖0脂气泡水“喜小茶”,在便利店比元气森林便宜0.5元,一经推出就在薇娅直播间卖出25000箱。传统饮料企业也不甘示弱,伊利推出伊然气泡水,主打仍是“0糖0脂0卡”。统一推出首款无糖茶“茶里王”进军无糖领域。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本就主打原叶茶的概念,现在也在瓶子的包装上醒目的写上了“0糖0脂0卡”的标签。已经深耕无糖领域多年,推出多款无糖产品的可口可乐也上市了新的“三0”轻型气泡水AHHA。除了瓶装即饮饮料,在喜茶和奈雪の茶线下门店还推出了无糖饮品。很明显,无糖饮品领域已经杀成一片。众多玩家涌入无糖饮料领域,原因实则在于健康养生的新消费趋势。而有这一需求的恰是具备相当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因为对健康感到焦虑,他们成为线上保健品消费增长的推动力。而更为直接的体现,是在饮食方面,麦片行业的颠覆者王饱饱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
跟元气森林不同,王饱饱在品牌创立之初走的是“线上内容种草+直播私域流量”的推广模式。尽管这种品牌传播的方式主要依靠线上网红,但是新消费趋势下,网红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等同于品牌溢价(否则消费者不会为此买单)。
那么,王饱饱是靠什么吸引力才在麦片市场中崛起的呢?首先是用技术打破消费者固有认知。过去市面上有两种麦片,一种是裸麦片,健康但是不好吃;一种是加了膨化粉的麦片,好吃但不健康。王饱饱则利用低温烘焙技术让麦片的口感变脆、香味散发,做到“鱼与熊掌兼得”。第二,下猛料。王饱饱麦片里不仅有麦片,还有冻干酸奶块、大块水果干、干果等配料,口感和味道更加丰富,并且看上去也十分赏心悦目。第三,是线上营销视觉传达。众多明星网红纷纷种草引发消费者购买,完成零售的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王饱饱在崛起的同时,开创了烘焙麦片的先河。不过,这个创举并非一劳永逸。在2021年麦片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王饱饱仅名列第八。在它前面的是桂格、雀巢、卡乐比、捷森、西麦、欧扎克等传统麦片品牌。这些品牌都已深耕麦片行业多年,对细分领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例如冲泡健康型的桂格、捷森、西麦,主打口感的卡乐比、欧扎克。王饱饱的做法是取长补短,实则也是在口感和健康之间做了折中。在王饱饱推出烘焙麦片之后,传统麦片品牌也迅速反应推出了相同类型的兼顾口感与健康的产品,快速补齐了自己的短板。在这种情况下,王饱饱再想突围似乎并非容易。扩展产品sku,创新麦片新的使用场景和吃法,成为未来王饱饱长久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以元气森林、王饱饱等为代表的新消费品牌为什么在新消费时代如此发展迅速?[4]首要考虑的是消费群体更迭,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主流消费趋势。
正如完美日记合伙人之一Christy所言:追逐个性的95后是品牌的主战场。今后到了05后、10后成年,审美仍然会变。只要有变化,就会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就会形成新的消费趋势。所以只要有主流消费人群的更迭,就有需求的变化,就有品牌的衰落与新兴。
另一个原因则是信息渠道爆发。以前人们接触信息主要靠的是电视、电脑、报纸、公交地铁广告、超市等。而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接触信息变得更多面、更便捷,单从一个手机上就能区分出不同的平台,通过观看视频、音频、图文等等。这些平台都是强黏性,每一个渠道都像一个触手能通向消费者的大脑。言而总之,在大品牌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无论是需求、研发、渠道还是传播,任何新的商机触点,都能快速唤醒消费者对新品牌的认知。而当这些新兴品牌成为大品牌后,留给后来者的就只有残羹冷炙。这就是所谓的平台红利,只有抓住红利期,才能快速崛起。
老牌变潮牌
十多年前,中国本土的运动鞋服公司一度纷纷上市,其中包括李宁、安踏、特步、361度等。同期,这些品牌赶上“奥运热”,发展尤为迅猛。当时,在全国的门店数量超过3000家的运动品牌超过15个,而安踏、李宁、361度、特步品牌门店数量在2011年均超过了8000个。不过,行业规模过度扩张的背后,是粗放式增长及零售管理薄弱等留下的隐患。
由此,2008年开始,运动鞋服库存积压不受控,持续至2012年,“关店”和“清库存”已成为行业一阵火热后面临的尴尬词。此后,许多品牌荡然无存,仅留的本土企业也在低谷中寻觅出路,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便是李宁。
其实,受到冲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大概都认为李宁已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可在2018年的春天,它又突然火了。起因是李宁带着“悟道”系列参加了纽约时装周。走完秀后的一分钟,印有“中国李宁”的卫衣在天猫平台售罄。2019年,李宁又一次登上巴黎时装周,同样是浓郁的复古风和明亮的色彩搭配,将中国文化和现代设计融为一体,十分抢眼。2020年,李宁发布了以“运动的艺术”为主题的数字时装秀。频繁亮相国际时装周,让李宁贴满“国潮”标签。从前认为运动品牌是阿迪达斯、耐克的天下,对李宁不屑一顾的年轻人,现在开始抱怨抢不到李宁的货。
变身潮牌只是李宁品牌重焕生机的第一步。放眼中国运动服饰市场,国外有阿迪、耐克等经典品牌,国内则有安踏、特步等国产品牌,李宁要想把国潮的路走长走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运动品生产的技术壁垒虽不至于很高,但品牌的树立绝非一朝一夕。因此,这个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按照2018年的数据,排名前10的企业市占率达70%。
要论资排辈,耐克和阿迪达斯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两家公司的市占率达到27%,其中耐克在2015—2018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5%,阿迪达斯同期则为12.6%。两家公司的产品富含“时尚”及“科技”元素,能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审美和运动的要求。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认为,品牌效应对头部企业来说的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利润率较高。耐克、阿迪两家公司都在明星市场大肆营销,为的就是引爆市场关注。个性化的热度,加上公司的营销策略,会使消费者无法抗拒。
国内另一体育用品巨头安踏,则与李宁走了一条分岔路。在2011年的行业库存挤压期,安踏快速调整节奏,走出瓶颈,并在李宁最低谷的那几年实现超越,成为国内销售额最大的运动品牌商。随后,安踏在并购和收购上动作频频,把影响力较大的中高端品牌斐乐也纳入麾下。相反,历经挫折的李宁则更注重内生式增长,更加聚焦于自身品牌的塑造。
相较之下,截至至2020年9月6日,李宁公司总市值为813.76亿港元(约合717.76亿元),以6.3%的市场占有率排在第五位。而安踏公司总市值为2069.35亿港元(约合1825.23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16.4%,仅次于耐克和阿迪达斯。对李宁而言,安踏是当下最具威胁的国内运动品牌竞争者。[5]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被安踏反超后,李宁就开始穷追猛打,不断缩小差距。2018年走上国潮之路后,李宁增长势头强劲,与安踏的总市值比值快速从5.48倍缩小到2.54倍。显然,从老牌国货到潮牌的发展逻辑,将李宁重新拉回了头部运动品牌的竞争赛道。靠着国潮打了一场漂亮翻身仗的不仅是李宁。热衷联名的故宫和颐和园、国货美妆百雀羚以及大白兔等,都在新消费趋势下让自己变得潮起来。
这种老牌变潮牌的现象,实则是在国货品牌崛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而从品牌传播的角度来看,国潮从2018年按下快进键发展到今天,其概念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国潮代表了一种消费概念,是指国货群体和带有中国特色产品的走红。国潮既要有国货背书,又要有流行元素,还要不断创新让消费者保持好奇感和新鲜感。让人看腻的元素就不能称之为“潮”,只会跟随潮流的产品也不能称为“潮”。因此,要想让消费者买账,创新仍是国潮的核心,只有创新才能创造潮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