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感谢黄发静,像他这样的企业家真的是代表了中国人们的利益。因为我开始知道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来保护我们的权益……虽然我们在谈判桌上赢得了这场产业,但实现这场协议,代表中国的利益是他们这一批人。”
一百年前,欧美公司生产的洋火(火柴)大肆流入中国,结束了中国人用火折子的历史。
1912年,河北商人钱立亭、白聘三建立泊头火柴厂,这个厂在民国代总统冯国璋的支持下蓬勃发展起来。当泊头火柴厂与欧美火柴争夺中国市场的时候,一个名叫阿尔弗雷德·丹希尔的英国青年偶然之间发明了简便易用的打火机,并很快取代火柴,开启了打火机工业的序幕。
1985年前后,一些旅居海外的温州人回乡探亲,把打火机这种稀罕物带到了温州。此时,日韩已经成为世界打火机工业的中心,一部日本打火机的零售价换算成人民币至少300元。敏锐的温州人从中嗅到了商机,争相研究甚至动手拆装从外国流入的打火机,然后在作坊里模仿制造,到80年代末期,小小的温州城已经拥有500多家打火机工厂。此时的温州打火机产业还停留在山寨阶段,还要历经无数劫难才能登上世界舞台。
温州打火机的光辉岁月
1991年5月,周大虎妻子上班的温州汽水厂破产了,她领到了5000元安置费。那个时候,温州的打火机零部件工厂正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零配件丰富,且价格低廉,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组装打火机。于是拿着妻子的5000元安置费,周大虎招了三五个工人,在后院开始生产打火机,业余时间周大虎跑销售,发现了打火机市场的秘密。在温州组装一只打火机成本9元,零售价10元,利润1元,而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生产的打火机要300元到500元。“价格相差实在是太大,温州到处是前来收购打火机的老外。”
1992年,周大虎辞去温州邮电局的“铁饭碗”,租下一个200平米的厂房,招聘了100多名工人,开始创业。他还去工商局注册了“虎”牌,这成为全国打火机行业中第一批注册商标。当时,温州“打火机一条街”排满了手提现金等待提货的外国人,为了赚快钱,许多人涌入这个行业,整个温州一夜之间冒出3000家打火机厂,周大虎的100多个熟练工人很快被挖了个精光。因为,按他的质量标准,工人一天最多只能做150个打火机,生产劣质打火机的厂家可以做到500个。工人薪水按件计算,在周大虎厂里工作,薪水少,没有吸引力。
工人跑光了,周大虎压力大极了,骑着摩托车,一个星期内接连出了三次小事故。周大虎招聘了一批新员工重新培训上岗,耽误了不少时间,到1993年上半年把前两年的利润都亏进去了。坚持到下半年,生意逐渐有了起色,一天能接到5万多只打火机的订单。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赚快钱的工厂纷纷倒闭,坚守质量的周大虎则再次赢得机会的垂青。
1995年的某日上午,一架飞机降落在温州永强机场,一个外国人下机后径直来到机场出口,招手叫来出租车,用并不标准的汉语吐出几个字,“大虎、大虎”“打火机”。这个外国人来自德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温州虎牌打火机物美价廉,便产生了与其合作的想法。来到周大虎的办公室,他开门见山,抛出与之合作办厂的计划。
周大虎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我同意你关于创打火机国际品牌的建议,不同意改变企业的性质,我们可定点定牌生产打火机,你的投资会在经销中得到丰厚回报。”
老外同意了周大虎的建议:德方投入资金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大虎厂创牌“SOL0”;周大虎保留生产虎牌打火机不低于70%的份额,外方拥有大虎欧美地区产品代理权。合同签订,外国人高薪聘请外国打火机工程师,指导打火机的创牌生产。大虎打火机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一年后,创造出国际品牌的SOL0雪茄专用打火机,成为全国唯一经中国外经贸部批准的、拥有自营出口权的打火机企业。紧接着,大虎打火机厂为日本广田株式会社定牌生产。同时,虎牌打火机不断远销美国、日本、西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短短几年时间,周大虎以小小的打火机在国际上打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周大虎并非个例,日后温州打火机行业的风云人物,此时已纷纷露出峥嵘头角。李中坚的东方打火机厂每天有10万只打火机走下流水线,货车就等在路边,产品一下装配线,马上被打包运走。他每天最担心的就是生产力跟不上。“有多少打火机就有人带着多少钱在厂门外等着要,在义乌市场,温州打火机是最紧俏的商品,谁能拿到货,谁就能赚到钱……”
靠着过硬的品质,黄发静与妻子陈阿芬一起创办的日丰打火机公司在温州同行中间率先打入了欧洲市场,还成为了中国最大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点火枪生产型出口企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打火机生产商组团到温州,考察后他们终于承认自己毫无还手之力:一只电子点火器,进口单价至少4元,温州人自己做,一开始是1—2元,形成大规模生产后只要0.1—0.3元;密封圈,进口的0.2元,而温州产的从0.05元降到0.005元。为了降低成本,温州一些厂家甚至直接将零配件拼装组合生产,把价格缩减近1/30。就是靠着质优价廉的优势,温州打火机在国际市场节节取胜,成为一个响亮的招牌。
兵败美国“CR法案”(www.xing528.com)
温州打火机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的同时,也引起了美国手机生产商的集体反制,以著名打火机厂商ZIPPO为首的美国企业多次掀起针对性的反倾销诉讼,都无果而终。
1994年,温州一次性打火机拿下美国市场95%的份额,在ZIPPO的游说下,美国政府推出“CR法案”。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每年因儿童玩耍一次性打火机而引发火灾,造成数千万美元损失。ZIPPO以此为契机,积极游说国内相关立法机构,最终促成了CR法案的出台。CR法案的全称为“Child Resistance Law”,意为“防止儿童开启法案”。该法案以保护儿童为由,要求凡进口价格低于2美元的打火机必须通过安全装置、标签、测试、认证、货物储藏等一系列检验才能进入美国市场,以防5周岁以下的孩童开启。而当时,温州出口到美国市场的打火机多在1美元左右,且未设任何安全装置。
1994年7月,美国联邦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正式开始实施CR法案,法案一通过,打了温州打火机企业一个措手不及。由于不了解该法案的具体要求,一些企业盲目闯关,致使货柜被美国海关扣押、退货或没收,甚至遭受处罚,黄发静的日丰公司对美销量暴跌七成。
受美国CR法案影响最大的是温州人林光在美国创立的打火机贸易公司,作为当时美国最大的打火机进口商之一,他首当其冲,先后收到美国两家打火机进口商的警告信和律师函,称其侵犯专利。林光起先跟着父亲学中医,1985年只身赴美打拼,做了两年医生后在餐馆打工。没过多久,他托朋友从温州进小商品,在街边摆摊谋生,摊位上最抢手的商品便是温州打火机。等到小有积蓄,林光成立美国幸运贸易公司,专营温州打火机贸易。物美价廉的温州打火机深受美国普通消费者欢迎。林光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把温州打火机卖到美国的人”。
CR法案颁布后,林光的生意遭受重创,也让他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国际贸易自有一定的游戏规则,谁要参加并想取胜,就得创造条件遵守和适应这个规则,否则只能被市场淘汰出局。”此后三年,林光投身技术研发,终于发明“加重型防儿童开启装置”,获美国专利保护。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林光并未靠此谋取个人私利,而是与温州打火机企业无偿共享。从此,温州打火机生产商跨越CR法案的障碍,重新占领美国打火机市场半壁江山。
打赢“中国入世第一案”
1999年,温州金属打火机的年产量达到1亿只,其中70%以上出口,占据全球70%的份额。2001年前后,温州打火机年产量超过5亿只,其中有一半出口到了欧洲各国。“温州生产厂家打个喷嚏,全球打火机市场都得感冒。”这并非一句玩笑话。伴随着温州打火机的崛起,针对它的反制性贸易措施也在悄然酝酿之中。
2001年10月2日,温州日丰打火机公司董事长黄发静突然收到一个震惊的消息。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会长克劳斯电邮黄发静:欧盟正在拟定针对温州打火机进口的CR法案草案。欧洲CR法案,可以视为美国CR法案的翻版,对温州打火机生产商来说,其中两条极具杀伤力:其一,全面禁止玩具型打火机进入欧洲市场流通和使用,以防止吸引儿童玩耍;其二,售价在2欧元以下,即人民币15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加装保险锁,以防止儿童开启。“这是很不公平的事。”黄发静认为,“就是一个价格差别,怎么会造成不同的安全标准?”为了抵制欧洲CR法案的出台,黄发静牵头召集温州打火机行业商讨应对之策。只有初中学历、对英文一窍不通的他甚至自掏腰包,与外经贸部的工作人员前往欧洲游说。 黄发静的主要观点是:“不应把价格作为安全的界限,不是说两个欧元以上就不用带安全锁是好产品。”然而,这一轮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效果。
2001年12月21日,黄发静以个人名义,邀请行业17家企业及媒体,召开温州市烟具行业同仁抵制欧盟CR法案研讨会。2002年5月,欧盟15个国家对CR法案进行投票表决,除了瑞典投反对票以外,其他国家均投了赞成票。按照规定,CR法案两年缓冲期过后,即2004年,温州打火机将被CR法案逐出欧洲市场。
2001年12月21日,17家行业企业及媒体,召开温州市烟具行业同仁抵制欧盟CR法案研讨会。
此时,距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到一年。温州打火机企业的意识和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吸取经过美国CR法案的教训和经验,大家一起筹措经费,聘请律师积极应诉。为了打赢CR法案,黄发静把公司完全交给了妻子一个人去打理,他自己则把精力全投到了CR法案上。欧盟延缓了法案推行日期,并派出调查官,到温州实地调查,内容包括:企业财务、销售和成本,并查看所有账目,细致到原材料的入库单、房产契约以及水电费账单。从9月一直持续到12月,调查历时4个月。其间,调查者发现,温州劳动力成本低廉,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温州打火机的低价位绝非恶意竞争。而且,温州企业家开诚布公的态度也让他们心悦诚服。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商们说:欧洲没有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企业,没有竞争,何谈损害?充气打火机生产商则说:自己的产品与欧洲一次性打火机有巨大差别,各自有生产、销售和消费对象,谈不上损害。经过长达2年多的漫长交涉,2003年9月11日,欧盟有关机构宣布原定于2004年6月19日实施的CR法案不再生效,中国400多家打火机厂,每年产值几十亿的中国打火机行业因此受益。
2003年年底,中国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评选结果出炉,“打火机大王”黄发静入选。央视给黄发静的颁奖词是:他按照国际规则在海外捍卫自己和行业的合法权益;他为行业协会的价值做出了超前的解释;他以民间的力量推动公正的世界贸易秩序;最关键的是,他—赢了!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说:“我非常感谢黄发静,像他这样的企业家真的是代表了中国人们的利益。因为开始知道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来保护我们的权益……虽然我们在谈判桌上赢得了这场产业,但实现这场协议,代表中国的利益是他们这一批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