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严守生态红线,保护资源环境

严守生态红线,保护资源环境

更新时间:2025-01-07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继续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 条红线。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科学划定森林、林地、湿地、海洋等领域生态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

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力争“双控”走在全国前列。建立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合理分解并完成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目标任务。合理控制煤炭消费量,强化能耗强度控制,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奖励制,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继续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 条红线。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完善省市县三级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促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和约束机制,调整结构,盘活存量。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科学划定森林、林地、湿地、海洋等领域生态红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征(占)用管理。到202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3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7%。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6 万亩内。(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